-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報告2015:“十三五”時期的中國經濟
- 林崗 王一鳴 馬曉河 高德步
- 1624字
- 2019-09-20 15:40:49
三、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策略選擇
“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受內外部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與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中國發展雖依然面臨諸多機遇,但面臨的風險、挑戰、困難和不穩定因素與不確定因素也不少;另一方面,中國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還會繼續上升,塑造外部環境的能力不斷增強。因此,有必要準確把握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關系的變化,主動營造和維護于我有利的發展環境,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和實現中國的發展利益。
(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戰略重點,加快走出去步伐,構建和發達國家主導的產業分工體系相平行的新體系,改變嵌入既有分工體系的不利現狀,提高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效益。加大向西開放力度,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擴大沿邊內陸開放,完善對外開放布局;以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新優勢,提高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國際產業鏈條中的價值增值能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效益;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先行先試,探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擴大服務業外商投資準入,改革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深化外貿管理體制改革。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措施,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牽頭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社會公益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完善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重視科普工作和科學精神建設;深入實施人才發展規劃,統籌重大人才工程。
(三)增強內需拉動增長的作用
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凈化消費環境,擴大養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務消費,促進信息消費;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化投資結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力度;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
(四)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統一部署,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機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繼續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五)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利用好二十國集團平臺,提升中國在國際場合創設和引導議題的能力,通過峰會表達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的主張。繼續支持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深化與發達經濟體的經貿合作,擴大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統籌區域次區域合作;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和國際經貿規則的新變化,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區域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新議題新規則等各項談判;以周邊為基礎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深化和升級已簽訂協議的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正在進行的自由貿易區談判;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面參與全球性問題治理,增強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和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