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貨幣經濟中的儲蓄與投資

在古典經濟學那里,貨幣經濟與實物經濟沒有實質區別,貨幣經濟只不過是覆蓋著貨幣面紗的實物經濟,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貨幣的意義和作用。實際上貨幣經濟與實物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知道,在實物經濟條件下,儲蓄者就是投資者,賣者就是買者,賣的過程就是買的過程,因此儲蓄與投資、商品買賣、價值運動與實物運動具有直接統一性。貨幣的引入打破了這種直接統一性,造成商品買與賣過程、價值運動與實物運動過程、儲蓄過程與投資過程的相對獨立性。同時貨幣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提供了溝通不同經濟部門、不同交易主體之間以及現在與未來之間聯系的橋梁,作為價值的化身和財富的代表,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為經濟注入了持續的推動力。

貨幣產生后,商品交換通過貨幣媒介來實現,從而形成了商品流通和貨幣運動。就二者的關系看,無疑商品流通構成貨幣運動的基礎,貨幣運動服務于商品流通。但貨幣運動具有相對獨立性,并能夠能動地影響商品流通。從商品流通過程看,商品生產者首先要將商品賣出去,取得一定量貨幣,然后才能用取得的貨幣買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如果商品不能賣出去而轉化為貨幣,耗費在商品生產上的勞動就得不到補償,商品生產者就會陷入虧損甚至破產的境地。因此馬克思把由商品到貨幣的轉化稱為“商品的驚險跳躍”。這一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一定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而能否實現商品到貨幣的轉化和貨幣到商品的轉化,不僅取決于商品本身,而且取決于貨幣運動。正常的貨幣流通是實現這種轉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從宏觀上看,貨幣運動能否與商品運動相協調,不僅影響商品流通的時間和流通的費用,而且影響著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制約著社會再生產能否順利進行。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協調,有助于加快商品流轉,降低社會流通費用,促進社會總產品的實現,促進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反之,則會增加社會流通費用,阻礙商品流通,造成社會再生產的障礙。

在貨幣經濟中,生產出來的國民收入以實物形式提供給市場,通過市場買賣實現其價值;而國民收入的分配卻是借助于貨幣形式進行的,通過貨幣形式的分配再分配形成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貨幣收入的所得者可以直接使用收入進行購買,也可以通過貨幣借貸將貨幣提供給他人使用,因此國民收入的所得者并不一定是收入的使用者。也就是說,在貨幣經濟條件下,不僅實物運動與價值運動是分離的,而且國民收入的所得與使用也是分離的。在其相互分離的條件下,貨幣金融又成為溝通其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可見,在貨幣經濟條件下,一方面打破了財富在實物形式上積累的局限,財富的積累得以在貨幣形式上進行,這使得個人財富的積累不再影響社會生產,也就是說,個人在貨幣形式上的積累,并不影響社會生產過程中要素的投入,解決了在實物積累情況下個人財富積累相應地會減少社會生產中的物質要素投入的矛盾;另一方面,打破了產品交換的時間、空間和個人的限制,促進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社會化發展。貨幣流通“所以能夠打破產品交換的時間、空間和個人的限制,正是因為它把這里存在的換出自己的勞動產品和換進別人的勞動產品這二者之間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賣和買這二者之間的對立。”注11在物物交換的情況下,不同使用價值的交換受到使用價值自身和使用價值交換時空上的限制,如使用價值要滿足交換雙方的物質形式和性質的需要。所以,馬克思認為,貨幣流通一方面使商品交換打破了直接的產品交換的個人的和地方的限制,發展了人類勞動的物質變換,另一方面,又有整整一系列不受當事人控制的天然的社會聯系發展起來。注12

貨幣促進了儲蓄決策與投資決策的分離,同時又架起了溝通儲蓄投資的聯系的橋梁。我們知道,在沒有貨幣的情況下,儲蓄決策與投資決策是由同一主體作出的,儲蓄就是投資,儲蓄與投資具有直接統一性。在貨幣經濟條件下,儲蓄決策與投資決策由于貨幣的使用發生分離,原來統一的過程成為儲蓄和投資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形成和深化了儲蓄部門與投資部門的分工。在這種情況下,儲蓄者并不一定是投資者,他可以是單純的儲蓄者,為將來投資進行先行的貨幣積累,也可以把自己的儲蓄提供給其他投資者;同樣,投資者并不一定需要自己的儲蓄來源,他既可以利用自己的儲蓄積累進行投資,也可以利用他人的儲蓄進行投資,貨幣為人們提供了儲蓄的手段,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利用他人儲蓄的手段,通過貨幣的借貸及中介機構的貨幣經營和貨幣創造,儲蓄能夠流向投資者手里,流向高效率的投資領域,這打破了實物經濟的局限性。因為在實物經濟中,人們只能根據自己掌握的儲蓄資源進行投資,但由于儲蓄能力和投資能力、投資機會的分布并不是對稱的,有儲蓄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具有投資能力和投資機會,因而會對儲蓄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限制。貨幣在使儲蓄決策和投資決策分離的同時,又提供了溝通儲蓄與投資之間聯系的渠道和工具,使得儲蓄得以在廣泛的范圍內按照預期收益率產生的投資機會進行分配再分配,從而促進儲蓄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貨幣開辟了新的儲蓄渠道,增強了儲蓄的流動性和儲蓄形式轉換的靈活性,同時賦予投資相對獨立性,使其具有調動資源的機制作用。在沒有貨幣的情況下,儲蓄決定著投資,投資的增加必須先有儲蓄的增加;在貨幣出現后,儲蓄決策與投資決策分離,儲蓄者想要進行的儲蓄與投資者想要進行的儲蓄并不一定相等,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將不再是一個完全被動的因素,因為在存在貨幣的情況下,貨幣的創造為投資部門提供了調動資源的工具和手段,在存在閑置資源的情況下,投資的增加使閑置資源得以利用從而能夠增加國民收入,進而增加儲蓄,同時在一定條件下,投資的增加能夠導致強制儲蓄的產生。這意味著貨幣一方面使儲蓄決策與投資決策分離,造成了儲蓄與投資相對獨立性,另一方面又作為一種機制促使儲蓄投資動態地相互適應,促進儲蓄投資的平衡與協調。

貨幣有其自身特殊的規定性和矛盾性,正是其特殊的規定性和矛盾性使其成為一種推動積累的杠桿和動力機制。馬克思說明了貨幣自身的規定性和所包含的矛盾性,他指出:“貨幣在質的方面,或按其形式來說,是無限的,也就是說,是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因為它能直接轉化成任何商品。但是在量的方面,每一個現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用有限的購買手段。貨幣的這種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迫使貨幣貯藏者不斷地從事息息法斯式的積累勞動。”注13貨幣本身不是資本,而一旦勞動力作為商品成為購買的對象時,貨幣就作為資本的一種形態存在著,貨幣就作為貨幣資本發揮作用,而貨幣資本“是每個單個資本登上舞臺,作為資本開始它的過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現為發動整個過程的第一推動力。”注14

新古典經濟學家把貨幣經濟看作是覆蓋著貨幣面紗的實物經濟,他們不理解貨幣的本質和貨幣經濟的特點,因而不能理解貨幣與實際經濟之間的關系。實際上,一些西方學者也認識到新古典貨幣中性論即使在其框架內也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它的一系列假設是不真實的,如沒有貨幣幻覺,價格水平和利率的變動不產生分配效應,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債券市場上存在完全競爭,價格和工資具有充分的彈性等。在現實經濟中并不具備這些條件或不完全具備這些條件,貨幣的變動會通過一定的機制和途徑影響經濟活動。即使存在這些條件,貨幣也不是中性的,因為貨幣的產生,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促進了儲蓄部門和投資部門的分工,這種分工同其他分工一樣,促進了效率的提高;同時貨幣的產生促進了金融中介的發展和金融資產的多樣化發展,從而多方面地影響實際經濟活動,影響社會的儲蓄投資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巴林右旗| 陆丰市| 潢川县| 绍兴县| 台湾省| 麻栗坡县| 三原县| 南平市| 平罗县| 合水县| 绥宁县| 铁岭县| 汉阴县| 化德县| 克东县| 雷山县| 彭山县| 昆山市| 房产| 长顺县| 洛浦县| 元氏县| 张北县| 宁陵县| 江津市| 贵州省| 大庆市| 南京市| 威远县| 泽州县| 和硕县| 井研县| 徐闻县| 虞城县| 延寿县| 洞头县| 新安县| 武清区| 大埔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