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庭

1937年4月30日,一位普通的紅軍指戰員在寫給江西老家的一封信中,除了向父母雙親問安、深表惦念之情外,還用鏗鏘樸實的語言,談到了當時第二次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勢,表現了普通紅軍指戰員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滿腔的抗戰豪情。

父母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堂前,萬福金安!進[近]來身體是〈否〉健康,飲食增加不?但現在是而復事,想必家中合家平安,同家安樂。但是,我離家已[以]后已有〈很〉久了。自從反攻以來,未曾與家通信,我想家中就〈像〉是忘了我一樣。自我反攻,以[已]到達陜西栒邑縣太峪鎮駐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請你〈們〉在家不要掛念。

但是,自三原與家通信一次,也未曾〈知道〉家內接到了〈沒有〉?現在也未見回音來,可不知家內怎么樣?自我現在的國家,不過說,在外便為了國家的事情。我在外,大家都是為著抗日的,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庭,為著自己的未〈來〉做事。不過,現在說起到達北方,使用[實行]國共合作、釋放一切政治犯,聯合〈了〉許多抗日友軍,國家已經和平。但是,我家沒有什么問題。假是[使]家內接到我信,很快的與家[我]來信,不要遞誤,免得我在外掛念。來信〈寄〉到第一方〈面〉軍第一軍第四師十二團第三連。工作是很快樂的!金安!

兒      鐘士燈  啟

陽歷四月卅日

家庭-陰歷四月P19

這封家書是由浙江收藏愛好者周立峰先生捐贈的。周先生經相關黨史和郵史的考證,證實它的作者是一位經過長征后到達陜北的江西籍紅軍戰士。而信寫于1937年4月30日,抗戰還沒有全面爆發,紅軍尚未改編為八路軍,但“西安事變”后,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在進行。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年9月11日,國民革命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海陸空軍戰斗序列,將第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此后仍沿稱八路軍,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

信中透露,寄信人所在部隊是紅“第一軍第四師”。據軍史記載,該師的師長為李天佑,政委是楊勇。這封普通紅軍戰士寫給江西老家的信流落民間,被周立峰在一次拍賣會上購得。從行文上看,作者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信中錯別字較多,語句上有多處不通順的地方。但

在談到抗日的形勢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堅定的革命意志。

“西安事變”之后,國共兩黨進行了多次談判。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至此,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上面的這封家書雖只是一封普通的民間家信,卻是“國共合作”的一個實物證明。

家庭-實物證明P20

信封是用黃色牛皮紙制作,正面和背面均裱有白色宣紙,貼票完好,郵戳清晰,郵路準確。

中式信封的正面左上角套紅印有國民黨“新生活運動”的宣傳標志,標志下面交叉的紅色粗線和信封左邊的細紅線將信封分為三個區域。右欄書寫“至江西雩都縣橋頭黃天□河北遞轉交”,中間為“鐘學楓父親大人查收”,左欄為“自陜西栒邑縣□□”,銷西安中轉戳和江西落戳。

信背貼1931年單圈中山像二角和1937年中山像北平加蓋楷體一分郵票各一枚,銷陜西栒邑民國廿六年五月一日戳,殘留掛號簽條,符合當時雙掛號(回執)的郵資規定。郵票右側寫有“請遞勿誤”,左側寫有“□之回音”。

此信于1937年5月1日寄出。當時,國共之間通信規定只能用“中華郵政”的郵票,蓋“中華郵政”的地名戳。寄出地栒邑是陜甘寧革命根據地轄地,1937年3月紅四師從三原縣(八路軍成立地)開赴栒邑(今旬邑)練兵;收信地雩都縣(今于都)橋頭鄉是原中央蘇區根據地,是紅軍長征主要集結地和出發地——“長征第一渡”。

(郭榮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江永县| 仪陇县| 武隆县| 旌德县| 奉节县| 万宁市| 色达县| 正阳县| 芒康县| 永昌县| 岳普湖县| 南安市| 安庆市| 丘北县| 临夏市| 新田县| 荥阳市| 鄂州市| 偃师市| 游戏| 玉林市| 溧水县| 珠海市| 和龙市| 临安市| 呼图壁县| 潜山县| 内江市| 卫辉市| 凌海市| 临沂市| 南投市| 津南区| 南昌市| 金乡县| 岳池县| 阿拉尔市| 元江| 伽师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