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 2字
- 2019-09-29 16:39:37
上篇
兄弟攜手赴國難
誰不想承歡于老人膝下,誰不想骨肉親人團聚?日寇肆虐,東北失地。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像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周平民、周健民兄弟辭別雙親,一起踏上抗日的戰場。塞外艱苦的生活,沒有泯滅抗日鐵軍頑強的斗志;敵人罪惡的槍彈,卻將年輕勇士的形象永遠定格。
父母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男平民[1]前由上海北返,曾在河北省密云縣寄上吉林移山人參半斤,參茸丸四粒,參須一盒,信一封及碧波[2]寄家人參八兩,不知大人此刻收得否?當即由密云隨成長奎[3]司令出古北口與男健民[4]相晤,時健民病雖已愈廿日,然身體甚瘦弱。幸途中有大車可坐,且每日行路甚少,至多者日行五六十里(僅兩三日),尋常僅行二三十里,且行三四日休息一二日,故尚不感疲勞。得以休養兼又日服補藥,故日來已完全恢復健康。今日上午已抵熱河省中心重要商埠之赤峰縣,民眾極表歡迎??h長系浙江人,與決死團[5]主席黃鎮東為小同鄉,故其對南來同志尤為熱烈,除捐助黃私人槍馬外,并捐皮大衣八十五件,洗澡□頭費八十元,今年可不憂冷矣?!踉诔喾逍菹等帐记斑M,赤峰已在口外千里,但距通遼前方尚有千里,尚須一月始可到達。
熱河本極苦寒,我軍又無給養,火(伙)食須由沿途人民負擔。得住上等人家即可吃□□大餅及酒肉,中下等人家多吃小米(如□子)、白菜、洋芋等,甚至有油鹽俱無僅以生大蔥海椒白菜佐餐者(僅遇一二處)。初吃小米,頗感不便,現已吃慣,毫不覺其苦也。南來連碧等十八人初組織政治訓練組,男平民任第一科(上尉)科長,男健民任宣傳員(準尉)(碧波任第二科上尉科長)。繼因行軍期間暫派各處服務,碧波派衛隊營營部任書記,男平民派參謀處任文牘并兼任行營秘書事務。男健民亦派參謀處任牒報,均非作戰職務,故將來即到前方已絕無若何危險,祈大人不必□慮也。熱河邊境已失去一大塊地,中國前途極為危險,余事容到一定住地時再行稟告。專肅敬請
福安暨闔家均好
男平民、健民 同叩
十月三日
子全弟[6]:
昨接八月八日來信,勸我對健民節哀,知弟愛我之深,故勸之切也。我亦自知所負責任,勉力自慰,然究因亡命途中,遭此骨肉慘變,終不能強抑怨懷也。
去歲出關同志,共十八人,去時雖歷盡艱險,然至今年正月十二以前,雖已分為數處,但猶完全無恙,孰意至正月十三,健弟及昆容同志,即慘遭狙擊。自此以后,楊震東、劉輝武(四川人)、張華疆相繼失蹤,莊天民、許中華又確已被難,而同從敵人槍林彈雨中逃出之姚志強前天又病死于滬,正月迄今,僅數月耳,即遭此慘變,人事滄桑,能無感喟!
自馮玉祥揭竿察省后,抗日空氣曾一度緊張,而內戰亦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卒以中央之聰明對付,一面命龐炳勛、徐庭瑤等部極力向馮壓迫,一面派黃紹雄赴港□分美借款,以軟化西南;更極力歡迎由歐回國之蘇馬李等抗日各將,誘以軍委及新疆屯墾司令等職,使已歸馮玉祥旗幟下之義軍分化;然后再挽宋哲元[7]、李烈鈞[8] 等作調人,以此種種強柔離間之手段,致素以強項稱之馮玉祥,以不能不于外無授手,內不團結,財窮糧竭,萬難支持中,一哭下臺矣。自馮氏退居泰山后,察省善后,概由宋哲元負責。最近馮之各部,多已聽受編遣,雖方振武[9] 曾一度繼馮自稱抗日同盟軍總司令,與反馮下野最力之吉鴻昌,亦因屈于大勢要求出洋矣。最近西南政府,雖委王德林[10] 為義勇軍總司令,回北活動,然力量有限,且中央已決心與日妥協,不但不予援助,且將施以摧殘,又于能有所發展,人民又因捐款中飽問題,極度灰心,今后更誰肯以分文援助義軍,“抗日救國”已成過去之事實,歷史上之名詞矣!健民等犧牲不值??!
自遼熱陷落,小張[11] 放洋后,東北軍已一蹶不振。馮玉祥此次不得出頭,西北系亦大受打擊。何應欽坐鎮北平,中央之勢力已達北方,以后再履行其分化翦削之手段,黃河以北可以無憂矣?。ㄈ諅纬猓┈F在反蔣勢力者,厥為西南。日前在□廣州等處,均見有大書特書打倒蔣……擁護中央之標語,但元老派主張立干,實力派主張緩干,——還要完成五年計劃——最近元老派在港開會,圖謀強制推翻實力派陳濟棠[12],事實已現裂痕,縱使西南一致,其實力亦不及中央。故眼前中國各方大致可以無事,中央安內協外之目的已達,大可實行其專心剿共之計劃。
紅軍雖經蔣總司令數年來之痛剿,然欲行肅清似尚有待。四川十余縣已被陷,福建十九路軍[13]之受窘,反覺紅軍有相當發展,軍閥戰爭雖已暫時陰消(四川在外),階級斗爭勢將益趨劇烈。老大中華,休想太平?。?/p>
美國之借款成功,中央本可以移此內戰之經費,以恢復農村經濟,繁榮城市,使中國日趨于工業化、資本化,無如天不助人,黃河之大水災又來,致農村經濟愈更陷于破產,災患重重,恐此區區借款,未必能干出多大成績,況大人先生們猶在傾囊□待。
病愈已廿日了,尚未走訪園圃,一事文海起居。因□待家中錢來時,然后依期親赴第二持院(現住處離該院尚有廿里左右,前劉園圃言該院每月僅二號十七號午后一至三時許會客,但每次只準作五分鐘談話,且限于親屬)看視文海??v使院方不許會見,也可稍少醫款,助其零用。如能全約,當代弟問好。
弟贊助奉宜尊安成仁等籌備追悼健民,我深感激,如能順利成功,健弟有知,亦當稍安地下。
刻已內明上?!酢趺績蓛r值四元至七元,蟲草(批言有冬蟲夏草之區別)每兩三元上下,但如非內行,不能識之。彼等買進時非常煞價,日前我等從張家口帶回蘑菇不少,被彼等煞價,結果大折其本。
俟閔碧波出醫院后——彼病□□已進醫院十三日了,昨□醫生定,尚須一周始可出院——如家中錢能在半月之內兌到上海,決赴平實行販藥讀書計劃——亦須視此次家中賣藥成績如何——否則只有與黃投軍,暫待機會。
上海至四川,航空寄物每斤約八九元,不知北平多少?未到參膠,已去函清查,順祝健康!并恭候姻翁、母大人福安!及闔府均好!
平民
八月廿六日晚于上海
九月十三收
周平民,又名執中、國正。生于1902年,四川省內江縣人。1916年,在內江縣立中學就讀。受革命思想熏陶,開始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學生會進步活動。畢業后,到楊家鄉小學任教,后任校長。1924年參加地下黨在白合場舉辦的“民團干部傳習所”學習,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年上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以教書作掩護,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并擔任支部書記和中共內江縣委委員職務。1929年在楊家鄉、石子鄉等地領導農民開展抗糧、抗捐斗爭。1930年8月縣委機關遭敵人破壞后,秘密前往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蔡廷鍇領導下組織參與“上海青年自愿決死抗日救國團”,任秘書職務。1932年8月隨蒙邊騎兵隊赴開魯抗日前線,被分配在遼吉黑民眾后援會開魯辦事處工作。1933年2月日寇進犯熱河,由于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熱河失陷。后隨救國團主席黃鎮東赴上海。同年冬,赴南京投考軍事學校,繼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1934年8月周平民在浦口進行革命工作時,由于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關押在南京江東門中央軍人監獄。在獄中,他雖慘遭嚴刑拷打,仍與敵人進行堅決斗爭。他在身心遭受嚴重摧殘的困境中,仍以頑強毅力堅持學習,盼望出獄后為黨繼續工作。由于反動當局殘酷虐待,于1937年被折磨致死。
周健民,又名振華、國輝,是周平民的弟弟。1927年考入內江縣立中學,第二年轉到安岳縣續讀。1929年開始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隨周平民離開內江到重慶,后輾轉到上海。與哥哥一起報名參加了“上海青年自愿決死抗日救國團”。在江蘇昆山和無錫經過培訓后,于1932年8月北上,以滿腔熱情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1933年春,種種跡象表明日寇將要侵占熱河。2月初,經魯北地區[14]專員朱天培要求,后援會推薦周健民、莊昆容、許中華等人到魯北前線工作。2月7日清晨,周健民等人隨朱天培乘車赴魯北,由于此次行動被漢奸刺探獲悉,朱一行被狙擊,周健民不幸中彈犧牲,時年18歲。
在赴魯北前線以前,周健民與周平民兄弟二人促膝長談至深夜,不忍分離,誰知一別竟成永訣。得到弟弟健民犧牲的消息后,正在南京的平民悲痛欲絕。
在周平民的另一封殘缺的家書中,他這樣寫道:
……人望著我,也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幾乎把全信讀不下去。昨夜約十一時獨自一人回到下關旅社,將來信重讀一遍,又整整的痛哭一場。今晨在床上思及健民,眼淚不斷的流了三個鐘頭,我只得起來,流著眼淚給你寫回信。我自成人以來,雖未嘗一日離去憂郁,然絕少悲傷痛哭,十余年來,祖母、曾祖母、母親、小妹、蔣氏相繼死去,當時雖曾痛哭,然多一哭兩哭即止,從未如此次健民……
在上海,周平民收到了外甥百均的來信,告訴他父母親得知健民死于戰場后整天以淚洗面。周平民讀過信后心如刀絞,于6 月12 日給外甥復信,請他代自己多多安慰傷心的老人。
這封信是作者哭著寫的,情真意切,飽含著愛國、愛家的雙重感情。眼見日本帝國主義侵我國土,殺我親人,周平民胸中燃燒著仇恨的怒火。
……這回你二舅舅在打日本鬼子的最前線死去,他為救國而死,是死得光明的,只是他在亡命途中、萬里關外,與他共同飄泊、共同奮斗、相依為命的你的大舅舅忽然永遠分離?!院笈ψx書,將來長大了,好替你二舅舅報仇。殺完日本鬼子漢奸叛逆,把已失的東北四省從日本帝國主義的手中奪回來,以完成你為救國救民而犧牲的二舅舅的遺志。
對于外甥,周平民懷著無限的期望,教育他將來一定要堅定地走抗日救國的道路,去完成前輩未竟的事業。此情此景,感天動地。
(蒲 強)
[1]平民,即周執中(1902—1937),四川內江人,曾用名周國正。
[2]碧波,即閔碧波,也叫閔樂山(1909—1937),出生于楊家鄉閔家壩,與周執中既是師生又是戰友。
[3]成長奎(1898—1932),山東人,即成慶龍,擅長繪畫。九一八事變后,聯絡愛國志士,組織抗日隊伍,曾任東北抗日救國軍騎兵第四路軍司令,在奉吉交界和蒙邊地區活動,抗擊日寇,屢獲戰績。1932年9月,因漢奸告密,遭日寇包圍,英勇犧牲,年僅35歲。198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4]健民,即周振華(1914—1933),系周平民的弟弟。
[5]決死團,即上海青年自愿決死抗日救國團,是宣傳抗日救亡活動的組織,黃鎮東任主席。
[6]子全弟,周平民的妹夫。
[7]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市人,1907年從軍,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畢業后服役于馮玉祥部,1930年中原大戰任馮玉祥軍第四路總指揮。戰敗后,馮玉祥退居晉南地區,張學良將其整編入東北軍序列。1931年宋哲元部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 軍,宋任軍長。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七七事變爆發后,率部抗擊日軍。
[8]李烈鈞(1882—1946),江西人,曾赴日本學習陸軍?;貒螅挝洳鹆x軍重炮隊司令,曾協助孫中山從事軍事計劃和參謀指揮工作。1927年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1928年國民政府改組,遂離開南京到上海。九一八事變后,致電蔣介石對外抗日。西安事變發生后曾主張和平解決。七七事變爆發后,李烈鈞扶病進京,共赴國難。1946年在重慶病逝,時年64 歲。
[9]方振武(1885—1941),抗日愛國將領。字叔平,安徽壽縣人。1933年5 月26 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成立。6月20 日,同盟軍任命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7月12 日,方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收復多倫。在蔣、日軍聯合逼迫下,方振武將軍被迫流亡國外。日軍占領香港后方振武化裝潛回廣東,1941年12 月在中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10]王德林(1875—1938),原名王林,山東省沂水人。1895年到吉林謀生。1899年組織數百義民,展開反抗帝俄的斗爭。1932年2 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協助下,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任總指揮,率部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1933年1 月因形勢所迫,退入蘇境。同年5 月繞道香港回國,奔走各大城市,呼吁抗日。全國抗戰爆發后,任國民黨革命軍事委員會別動隊光復軍第二路指揮,準備開赴東北戰場。1938年12 月病逝。
[11]小張,即張學良。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張學良根據蔣介石的電令節節敗退,替蔣背了不抵抗的罪名。蔣介石為了平息全國民眾的怨情,逼張學良引咎自辭。張學良被迫于1933 年3 月11 日通電下野,出國療養,蔣介石安排何應欽代理張學良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的職務。
[12]陳濟棠(1890—1954),字伯南,廣西防城港人,粵系軍閥代表,曾長時間主政廣東,有“南天王”之稱。1907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后任粵軍李濟深部第二旅旅長。1925 年,任李濟深部下國民革命軍第四軍11 師師長??箲饡r,陳出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戰略委員會委員。1950年到臺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13]十九路軍,即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蔣光鼐任總指揮,蔡廷鍇任軍長,人數有三萬余人,駐防南京、蘇州、上海一帶。原屬孫中山建立的粵軍第一師,在第一次北伐時被稱為“鐵腳、馬眼、神仙肚”的鐵軍,后來又參加過粵桂三次大戰及中原大戰,駐京、滬前被派到江西與紅軍作戰。九一八事變后,蔡廷鍇厭惡連連內戰,在江西南昌體育場帶領全軍莊嚴宣誓:“不打內戰,抗日保國?!睘橹г畺|北抗日,蔡廷鍇在十九路軍中組織兩個旅奔赴東北戰場。
[14]此處指通遼開魯縣北部及赤峰東北部一帶,當時屬于熱河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