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 2799字
- 2019-09-29 16:39:41
抗戰是我們偉大的母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前赴后繼!有一位名叫王孝慈的西北漢子,他把抗戰視為偉大的母親,以爭取民族解放為己任,在他的影響及家人的相互鼓勵下,兒子、弟弟相繼投入抗日洪流。
【王孝慈(原名向宗仁)1938年10 月25 日給弟弟向宗圣的家信】
吾謙愛弟[1]:
來信收閱,備悉一切。“抗戰”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她正在產生新的中國、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們要在戰爭環境中受到鍛煉,我們要在敵人的炮火下壯大起來。抗戰是我們的神圣職責。我們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戰中誕生,要在爭取抗戰勝利中光揚發大,我們要為驅逐日敵寇出中國抗戰到底,我們要為爭取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奮斗到底。
俊安說:“他[我]至死也不愿退過黃河!”這句話令人聽了如何興奮、如何激動! 這種意識不僅表現了他是我們的好子弟,并且表現了他是中華民族的好男兒,他是黃帝軒轅氏的好兒女!他不僅是我的兒子,同時他也成了我的戰友。因此,我當更對他關切、對他愛護。我托了朋友,抗戰的朋友,照顧他的生活了,祈你們勿念!
你是一位不滿十七歲的青年,正應當在人生的大道上努力前進!你現在度(過)著教書的生活,我認為這是不利于你的前途的。我不愿你把你教師的生活繼續下去。你應立即奔上抗日的戰場,在戰斗的環境中創造你的人生,開辟你的前途!俊安是我的愛子,我既贊成他的行動,這決不是無意味的稱贊。你了解嗎?也希你打破庸俗人的見解,勇敢的走上民族解放的戰場,與俊安、與阿兄、與全中國抗戰的朋友們、與全世界擁護正義的人士們,手攜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進!
西娃[2]念書是次要的問題,脫離舊鄉村舊家庭,走上新環境,新時代的大道,卻是首要的事情。你了解我的意思嗎?人是環境的產物。客觀的環境是人們真正的學校,鐵工廠里出鐵匠,蒸饃鋪里出的蒸饃技師,宋家出的吊粉的,馮家出的擰繩的。封建的舊家庭產生的是家庭奴隸,大工廠里產生的是賃銀奴隸。在階級斗爭的過程中即產生階級解放的戰士,在全民族抗戰的戰場上,便產生了中華民族解放的英雄。以上的道理,你懂得嗎?我希望你們能把西娃送到陜北邊區去,或送到我處來,或送到西安紗廠當女工去,這都是正當的辦法。老實說一句話,西娃在家中待下去,必定要變成家庭奴隸。我記得西娃在小時是那樣的活潑,但在去年我見她時,她是那樣的不活潑而無生氣,真使我傷感。這不是某個人的罪過,這是時代的罪惡,這是環境束縛的結果。你倘若要在吾家鄉待下去,也要和西娃變成一樣的不活潑,所區別者,不過男女性的分別而已。
“四月解冰,八月飛霜”,這是人們形容遼縣氣候的話。可是我們住的和順,現在還是七月,早已下霜了,人們都需要穿棉衣。我們這里到冬天的寒冷就可想而知了。我不久要去河北省,特此告你,來信仍寄舊地。
附及[3]:
這封信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廿五日,在和順石拐寫給老五的。距今已廿三年了。老五在抗戰時,在蘭村戰斗中負傷而后犧牲了。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孝慈記
【王孝慈的長子向俊安1938 年2 月26 日給九叔及五叔、七叔的家書】
九叔及五叔:
我們學校要移往翼城縣,因戰事的影響,我們要組織游擊隊,要和日本鬼子拼一下,我們以后再見吧!請你們告訴我老祖父和祖母,叫他[們]老人放心吧!我到翼城后我們再談!五叔!我希望你在家鄉要努力作救亡工作,現在戰爭已到第二期了,敵人這次的目的要打到潼關,并且在廿日以內要達到目的。我想我們的家鄉也站在險要的地位,你們想敵人一到潼關,就等于到了西安,我們關中道就無法可當,希望你在鄉村能組織起游擊隊更好!你們現在要知道晉南成了收復華北的根據地,也就是收復中國一切失地的根據地,也就是保衛世界和〈平〉的根據地,再談!
致民族解放萬歲!
侄向俊安于2.26 上午10 時
七叔:
我因到了曲沃,敵人的飛機每日來該地轟炸,初到校一切都沒有辦好,所以不能給你來信。現在來到了翼城,今天我要寄信報告給你。
本月十六日上午五時咱們在西安離別,本日上午十二時才由西安程[乘]車來晉,本日晚就宿在潼關。第二天七時許渡過黃河,本日下午六時由風陵渡程[乘]了火車北上,于十八日上午十二時在侯馬鎮下車,又步行了廿五里路才到曲沃。因戰事的緊張,我們學校才移到翼城,昨天(二十六日)下午六時起程來翼城,當晚下一點到了翼城,我們的同學自動組織游擊大隊,我也想去參加。
致民族解放萬歲!
侄俊安于2.27 上午7 時
代問
七媽及弟妹們近日安好!
來信落山西翼城民大第四分校第五隊
王孝慈,1905年6 月29 日生,陜西渭南人。1925年在西安上中學時就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的斗爭。1927年入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著名的渭華起義,曾擔任延長縣委書記、宜川特區黨委書記。1930年至1937 年在北方從事地下工作,曾三次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六年,遭受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堅貞不屈,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
1937 年9 月,當他終于回到魂牽夢繞的老家,才得知家里母親、妻子、女兒(小女兒)均已不在人世了,他的老父親一個人帶著三個年幼的兒孫(小兒子向宗圣、大孫子向俊安、大孫女西娃)艱難度日。10月初,王孝慈探親后回到太原,楊尚昆把他介紹給陳賡(時任129 師386 旅旅長)。王孝慈跟著陳賡到了陽泉,被任命為正太路沿線特委組織部長,率領陽泉礦工抗日游擊隊開展武裝斗爭。1937年10月,娘子關失守,日軍隨后占領陽泉。王孝慈帶領陽泉2 000 多名礦工游擊隊向晉中轉移,于11 月初到達和順縣官莊村,與平定撤出來的學生匯合,組成平定抗日游擊隊,王孝慈任政委。在八路軍總部的關懷下,在官莊村隆重召開了平定抗日游擊隊成立大會,朱總司令和徐向前到會講話。這支游擊隊當時活動在太谷、榆次、昔陽、壽陽、平定一帶,與當地農民一起同日寇展開斗爭。
1938 年后王孝慈在山西太行山區先后擔任晉中特委組織部長、冀西特委書記、太南區黨委組織部長。在此期間,他的兒子向俊安參加了八路軍,走向抗日戰場,父子并肩作戰。1938年10 月王孝慈給他的五弟向宗圣寫信,鼓勵他走出家鄉奔赴抗日前線:“你應立即奔上抗日的戰場,在戰斗的環境中創造你的人生,開辟你的前途!”
1945 年4 月,王孝慈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了黨的七大。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天津鐵路局黨委副書記、全國鐵路工會副主席、北京鐵道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院長、甘肅省副省長、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常委。1989年離休,1992年8 月在北京逝世。
2009 年7 月1 日,王孝慈的女兒向里南、女婿靳貝民夫婦將這三封珍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李文華)
[1]收信人向宗圣(1920—1942),王孝慈的五弟,即信中的老五。原在家鄉陜西渭南教書,在其兄王孝慈的感召下,于1938 年底離開日寇從未染指的家鄉,奔赴山西抗戰前線,參加了八路軍(賀龍領導的120 師)。1942年5 月23 日,在山西忻縣蘭村與日寇的激戰中被炮火擊中,不幸犧牲。
[2]西娃:指王孝慈的大女兒,1923年生。
[3]此封家書是用毛筆書寫的,在信的末端有一段附及內容,是王孝慈60 年代回家鄉用鋼筆字補記的,附及內容中的一九三七年十月廿五日,應該是1938 年10 月25 日,可能是推算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