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干部修養談
  • 梁衡
  • 6593字
  • 2019-09-29 12:23:39

繼承其精髓 發展其急需

十五大報告對鄧小平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概括。我們所以把鄧小平理論寫在黨的旗幟上,把它作為我們以后革命和建設工作的指針,是因為鄧小平理論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另一方面又根據實踐中的問題,解決了當今馬克思主義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急需發展的部分。小平同志在怎樣對待繼承和發展方面,怎樣尊重前人、超越前人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典范。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要理解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意義,首先得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從中國革命史的角度來考察。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它的生命在于發展。在它的殿堂里,誰發展了它,誰就會有一把交椅,而那些照抄照搬的人則沒有一席之地。馬克思主義從創立到傳到我國已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和鄧小平這樣的思想、理論巨人。我們沿著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歷史軌跡,可以發現鄧小平理論的不平常的歷史地位。凡一個偉大的領袖,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只有在實踐和理論上作出超越前人的貢獻,才可能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他第一次清楚地告訴人們世界是什么,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什么,我們該怎么辦,告訴人們該怎樣換個活法。人類社會發展到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從發展初期向全盛時期發展,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人類歷史的深入研究,通過對人類思想史上大師們的優秀成果的批判與繼承,創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馬克思有兩大發現:一是人必須吃、穿、住、行,才能進行政治文化等各種活動,即物質生產是基礎;二是發現了資本主義運動規律,即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提出揭開了歷史之謎,從理論上解決了人類歷史向何處去的課題。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揭開了資本家剝削和無產階級受剝削的秘密;同時也揭示了無產階級只有革命、翻身,奪取政權才有出路,將來的歷史必定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最終將發展到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第一次把人類對無剝削、無壓迫、無階級社會的理想追求,置于牢靠的現實基礎之上,使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發展到科學,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提供了理論武器,指明了方向。

列寧最大的貢獻是第一次把馬克思的理論訴諸革命實踐,取得勝利,并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創立了列寧主義。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他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后階段——帝國主義的發展規律,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能夠在帝國主義陣線最薄弱的環節取得勝利并建成社會主義的“一國勝利”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實現了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首先在一國的建立,第一次使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世界上第一次有了社會主義制度。只這一點就迫使地球上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政府及其理論家重新思考社會改革和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最重大的發展,從此,馬克思主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列寧主義階段。

毛澤東同志最大的貢獻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推翻了三座大山,締造了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并在這個偉大實踐過程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開創了不同于十月革命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革命的道路。新中國成立后,又完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并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的這一系列偉大的理論和實踐,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實踐中提出的新難題,鄧小平同志的最大貢獻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領導了新的革命和建設實踐,解決了這些難題,并在這個偉大的實踐過程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的情況下,鄧小平同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最新成果。

鄧小平理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并不是平等并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整個體系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以往所有社會歷史的規律并科學地預言了今后社會發展的藍圖,他在創立過程中同時也創立了觀察社會和歷史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學問、剖析社會、指導工人斗爭的武器,也是他們傳給后人繼續進行革命實踐、發展革命理論的武器,好比是釀酒的酵母,是工廠的工作母機。這個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以后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就再也須臾不可缺少,并且成了它的靈魂。列寧把它概括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澤東把它概括為“實事求是”,鄧小平同志把它概括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中,我們能深深感到馬克思恩格斯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典范。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時代,馬克思對其所處的時代進行了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細的研究,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原理和揭示的規律,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對未來社會,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它,但因為還沒有具體實踐,所以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他們不主張對未來社會做出具體的描繪,而是寄希望于將來親身實踐社會主義的人們去實地解決。馬克思面對人們急切地詢問社會主義的實施步驟時說:“現在提出這個問題是虛無縹緲的,因而實際上是一個幻想的問題。”(馬克思:《致斐·多·紐文胡斯》)恩格斯說得更明白:“我們不打算把什么最終規律強加給人類。關于未來社會組織方面的詳細情況的預定看法嗎?您在我們這里連它們的影子也找不到。”(恩格斯:《對法國“費加羅報”記者的談話》)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會主義時進一步指出:“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一開始就注定要成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列寧正是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才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以馬克思主義原理作指導,根據世界形勢的最新發展,結合俄國的實際情況,創立了“一國勝利”理論,并指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針對當時一度流行的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在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勝利的說法時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因為這種理論和任何理論一樣,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東西,只能大體上概括實際生活中的復雜情況。”(《論策略書》)十月革命后,在無任何現成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列寧特別強調尊重實踐,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指出:“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只能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全俄工農兵和紅軍代表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

毛澤東同志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用“實事求是”四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毛澤東同志科學地論述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明確提出了“有的放矢”和“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出:“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者們,正是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順利實現了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在恢復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過程中,又在實踐中發展了這條路線。他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人,在繼承靈魂、堅持實事求是的過程中,第一,堅持尊重實踐,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摸著石頭過河;第二,敢于對以往理論中不完善的,甚至錯誤的部分提出修正,并進一步發展。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掌握唯物論、辯證法的能力。小平同志勇敢地擔負了這個歷史重任,他繼承了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主義靈魂,并根據新時期的實踐把它概括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小平同志為什么要在“實事求是”前面特別再加一個“解放思想”呢?因為以“實事求是”為精髓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如果我們用靜止的、教條的觀點來看待這個體系,就會得出“凡是派”的結論,就會排斥新鮮的實踐成果,就會妨礙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因此,共產主義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從馬克思發展到鄧小平階段,就增加了一個新問題——解放思想,即首先是實事求是地看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看待以往的理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然后才是以此理論為武器,實事求是地對待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又一次本質地、光輝地繼承的范例。小平同志極其重視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聯系起來作為黨的思想路線。他認為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敢于突破舊理論的束縛,才能敢于研究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實事求是。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中國人民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才可能突破落后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才可能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和“三個有利于”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才可能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堅持這條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決心,才可能最終形成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不解放思想,不實事求是,不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不相結合,不可能有現在的一套方針、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積極性統統調動起來,也就不可能搞好現代化建設,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可以這樣說,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和產物,又反過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事求是。

鄧小平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亟待發展的部分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來源于發展,它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處在不斷發展中。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取得勝利后,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就成為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最亟待發展的部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是基礎,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社會規律特別是資本主義規律的,關于這兩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都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給出了明確的結論和具體的表述。唯有第三部分科學社會主義,只是一個遠景、一個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時,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只是在批判舊社會中發現了新社會,對未來社會僅僅做了原則的論述、簡單的勾畫。馬克思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留給將生活于該時代的人們去發展、去探索。

這種探索是從列寧開始的。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對一個處在資本主義汪洋大海中、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開始,列寧打算直接通過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照共產主義原則組織生產和分配。由于十四國圍攻和國內戰爭爆發,俄國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但在國內戰爭后,想用這種辦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卻是行不通的。列寧接受實踐的裁決,改行新經濟政策,找到了俄國這樣一個小農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中間環節”——“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通過新經濟政策的實踐,列寧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保留商品和貨幣,保留商業,必須學會利用資本主義。列寧指出:“我們可以而且應當將之納入一定范圍的資本主義,因為這種資本主義是廣大農民和私人資本所需要的,而私人資本做買賣應能滿足農民的需要。必須讓資本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流轉能夠象通常那樣運行,因為這是人民所需要的,少了它就不能生活。”[《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文獻》]所有這些思想和實踐,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對我們今天仍有指導和借鑒意義。遺憾的是,一代偉人英年早逝,他只對這一高難度課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承擔了比俄國革命更艱巨的歷史使命,即領導一個比俄國還要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走向社會主義。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毛澤東同志為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并把個體農業引向合作化道路。1956年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表明毛澤東及其戰友正在進行突破蘇聯模式、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嘗試。但是,毛澤東在其晚年出現了許多失誤,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對社會主義進行了超階段的設想和將“以階級斗爭為綱”作為全黨的工作重心,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和負面作用。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理論武器,對未來社會只作了原則設想。列寧和毛澤東實踐了馬克思主義,領導無產階級成功地奪取了政權,并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期間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但總的來說,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仍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亟待進一步探索,特別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這個問題就更加引人深思。鄧小平同志承擔了這一歷史重任,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亟待發展的部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繼承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他首先糾正了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將黨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特別是糾正了毛澤東同志晚年對社會主義的超前設想,通過對中國國情的正確認識,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小平同志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帶頭人,親自領導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變革實踐。他的理論吸收了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最鮮活的實踐結果。這樣,鄧小平理論便植根于現實的基礎上。小平同志的理論不是只闡述和搬用馬恩、列寧、毛澤東的學說。最可貴之處是他發現了前人的理論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而在前人理論精髓的指引下,勇敢地總結人民群眾的新實踐,然后又在這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理論,用這理論去回答和解決中國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完全可以這樣說,在探討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鄧小平理論填補了馬克思留下的空白,彌補了列寧和毛澤東留下的遺憾。而這種彌補和發展的實現正是因為小平同志緊緊抓住“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我們現在學習小平理論,首先要學習他的這種馬克思主義的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出發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他留給我們的戰無不勝的武器。

(1998年12月)
image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聂拉木县| 新宁县| 时尚| 响水县| 新竹县| 孟州市| 工布江达县| 漯河市| 中牟县| 涞水县| 瓦房店市| 新余市| 青河县| 重庆市| 昌乐县| 吴川市| 贵定县| 安化县| 敖汉旗| 慈溪市| 汤原县| 常宁市| 丹棱县| 鄂托克旗| 贺兰县| 景东| 武义县| 惠州市| 大方县| 稷山县| 佛学| 万荣县| 扎兰屯市| 林口县| 莱州市| 巴中市| 庐江县| 普兰店市| 巨鹿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