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主流價值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原因,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重視不同群體主流價值觀認同中的差異性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主流價值文化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客觀環境的改善,必須建設好各地的通信設備才能保障文化信息傳播的暢通無阻,必須完善教育所需的條件設施,為宣傳主流價值文化打造更好的基礎。例如,在核心價值觀大眾化中存在著城鄉差異。受地域環境條件限制,主流價值文化在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傳播影響不同,從而導致人們對其有不同的認知程度。人的職業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對主流價值的認知能力也存在很大區別。地域不同,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快落后地區的發展,平衡東西部發展。對于貧困落后地區來說,其環境條件一般要比發達地區艱苦得多,偏遠山區的條件尤為惡劣。政府應該大力抓好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人們生產生活的便利,改善交通、住房、水電、通信等設施條件。只有在生存得到一定保障的時候,人們才可能進一步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重點要改善落后地區人群生存的自然條件,也要繼續優化城市人群的生存環境。只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得到不斷改善,人們才會追求更豐富的文化生活,應使不同地域的社會公眾都有充分便利的條件參與由主流價值文化主導的文化生活。另外,從職業角度優化人群結構,也是縮小主流價值文化認同差異的重要途徑。吸引人才,扶持落后地區發展,同樣適用于從職業角度調整人員布局。要形成干部、文化下基層的制度,發揮干部對主流價值文化的宣傳、引導作用。要鼓勵大學生和文化工作者送文化下鄉,大力發展欠發達地域的教育事業,加強文化建設,提高當地人的文化素質。這樣,欠發達地區的高素質人口數量就會逐漸增加,逐漸實現職業的合理分布。總之,要使落后地區人群和發達地區人群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逐步實現平等,消除環境、民生狀態的差異,從而增強不同群體對主流價值文化的認同。

第二,進一步加強主流價值文化的大眾化。核心價值觀要落地,要化在日常社會文化中,就要對核心價值觀進行大眾化的宣傳普及,要注意使用“接地氣”的話語方式。宣傳不是純理論的闡釋,而是與文化傳統、社會大眾文化相結合,使國家推行的主流價值文化能真正得到民眾的認同,在民眾內心真正落化下來。而“目前我們有些主旋律的思想宣傳報道、理論文章、文藝作品之所以受歡迎的程度不高,主要是因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公式化、概念化、粗糙化、說教式的弊病。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形象,依然存在著簡單化的傾向”(注:童世駿:《意識形態新論》,98~99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另外,還需要研究借鑒其他國家在長期公民教育過程中形成的日常的、滲透式的價值觀落化方式。滲透式教育重視公民教育的廣泛性和日常性,注重使大眾在生活中“無意識”地接受價值觀。在許多國家,家庭、學校、社區、教會、政府、傳媒等,形成了一種互相協調和配合的教育合力。一些國家的價值觀普及一方面注重學校、政府、傳媒的社會宣傳,同時也很重視通過各種民生工作、社會實踐鞏固效果,即要使主流價值文化實現從理論到現實的轉變,要使之滲透到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重視主流價值文化的普及教育與傳播。對主流價值文化傳播方式的調查顯示,學校教育是傳播主流文化價值觀的主戰場。數據表明,學校教育使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文化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從而相信文化可以強國。因此,要進一步重視并加強學校對主流價值文化的教育,發揮其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的主渠道作用。但從調查情況看,有不少公眾認為學校在重視主流價值文化教育方面做得不夠。學校是社會成員系統接受主流價值文化的主渠道,人的價值觀形成往往與學校教育分不開。學校要重視主流價值文化教育,要真正將其置于首位,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的現狀。除了要加強重視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主流價值文化教育,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育和成長規律由淺入深地有序進行,另一方面要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其踐行,實現知行合一。還要減少網絡傳媒因管理不善而產生的對主流價值文化的消極影響,增強其積極的正面影響。除了學校教育,還要切實推進主流價值文化的大眾傳播。20世紀以來,電影、流行音樂、廣告、電視等大眾傳媒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大眾傳媒愈來愈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文化領域中占據愈來愈重要的地位。讓大眾傳媒引領主流價值文化的大眾化,就是要使主流價值文化實現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的轉變,要提高媒體在農村等落后地區的傳播水平,讓不同地域和職業的人們能夠在大眾傳媒的作用下普遍感受并認知主流價值文化,在“認知”的基礎上才可能談到“認同”的問題。

第四,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讓民眾切身感受到主流價值文化的感召力。對處于不發達地區的社會大眾而言,主流價值文化“高高在上”,許多時候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期望,不能解決他們的現實訴求,當然難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和理性認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群眾的期望與政府的實際作為之間仍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群眾在生活中還面臨著諸多困擾。目前,我國民眾迫切關注的是個人的住房、醫療、孩子上學、就業和養老等社會民生問題,住房難(貴)、上學難(貴)和看病難(貴)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三大新的民生問題,民眾迫切希望政府能幫助他們擺脫生存與發展中的困境。如果主流價值話語不關注群眾的現實困難,仍然在缺乏鮮活生命力的概念上自言自語,而不能解決群眾的民生問題,那么它就很難避免事實上的非主流命運。執政黨和政府是主流價值建構的主體,上述民生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那么指望民眾認同主流價值觀就會成為空話。所以,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利益訴求入手,始終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和切實保障民生。要大力發展欠發達地域的教育事業,加強文化建設,提高當地人群的文化素質。中央頒布的《意見》已作了強調:要“確立經濟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臺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做到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形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與人們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要注重經濟行為和價值導向有機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實現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良性互動。建立完善相應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制,防止出現具體政策措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現象”。主流價值文化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就必須為社會成員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兴安县| 南郑县| 洪泽县| 嵊州市| 沈阳市| 时尚| 福海县| 稻城县| 邵武市| 晋中市| 社会| 铜梁县| 西乡县| 建平县| 麻栗坡县| 景德镇市| 宁城县| 尉犁县| 青州市| 和硕县| 新河县| 名山县| 高碑店市| 平度市| 隆子县| 石景山区| 方城县| 嘉禾县| 宜宾市| 泸西县| 边坝县| 香港 | 隆昌县| 嘉兴市| 台山市| 炉霍县| 连平县| 密山市| 泾源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