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法是“理”與“力”的結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

人世間有兩件東西缺一不可,這兩件東西一是“力”(forces,power),一是“理”(reason)。沒有力量,一個人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遑論其他。然而只有力量不講理,也不行。有了一定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行為自由之后,還得講理。中國有句老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個人、組織、集團有了一定的力量、一定的實力,也不能任意行事。“力”是現實關系的反映,屬于“存在”領域,“理”是從現實出發提出的“應該”。

在文明社會,在一個有政府的社會,法恰恰是這兩者的結合。法是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理”是法的內容,“力”是法的形式。

說“理”是法的內容,也就是說任何法都有從生活中來的因素,任何法都得講一定的“理”,都得有一定的符合人類正常生活需要的內容,否則就根本不是法。法中的“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1.承認一定的客觀事實、一定的客觀規律。

2.承認在一定事實和客觀規律基礎上產生的價值觀、正義觀。

3.借鑒人類積累的處理該類問題的經驗、智慧、方法、手段。

然而并非所有的“理”都是法,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形式、上升為國家的“法律”的“理”,即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理”才是法。這里的“法律”指法的一切形式淵源(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等)。

法律問題同國家權力緊密相連,代表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符合社會生活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存在下去,否則這種力量再強大也只是“紙老虎”。當法律有了或多或少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符合生活需要、符合民意的內容時,他就或多或少有了令人信服并被自覺遵守的道理。這是法的內容方面。但是,任何法也都得有保證其使人人必須遵守的力量。這個力量除了來自于人們對法中的“理”的信服外,還來自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沒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法就沒有普遍的約束力,就不能保證社會生活必要的紀律。

自然法學派主張法的二元論,認為“實證法”必須符合體現生活需要的“自然法”,但主張“惡法非法”,忽視法的形式方面,也分不清法與道德的界限;實證法學派看到了法與國家政權的內在聯系,認為法是主權者的命令,但忽視法的內容方面,主張“惡法亦法”,分不清強盜的命令和國家法律的區別,二者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法是“理”與“力”的結合,是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

“理”是基本的,它使國家權力的運用符合生活的需要,合理化、公正化、公開化,使人們對法的遵守有了出自內心的信服,能自覺地遵守和維護。“力”是必要的,保證了社會主體(個人、組織、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動上的統一。“理”與“力”的結合,使“力”的運用不是以勢壓人,而是以“理”為據,以“理”服人;使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理”——符合多數人的正義觀(在一個民主社會)的“理”獲得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成為判斷人們行為合法不合法的標準。這樣,法就成了建立和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認識矛盾、緩和矛盾、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

整個法制工作,也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加強。如法院判案,既要重視實體,也要重視程序,判決書要寫明判決理由。

法不僅是促進國內和諧的手段,也是促進世界和諧的手段。這些已超出了我今天要講的范圍,但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今天就講這些,請批評指正。謝謝!

(本文系2006年1月作者在美國哥倫比亞法學院的演講稿大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三明市| 汶川县| 秦皇岛市| 三台县| 正宁县| 准格尔旗| 武宁县| 曲水县| 兰考县| 西平县| 周至县| 大名县| 巴里| 黔西县| 前郭尔| 察哈| 瓮安县| 兰溪市| 宜兰县| 五大连池市| 阳春市| 三穗县| 南昌县| 卢龙县| 武隆县| 淮安市| 犍为县| 三江| 安阳县| 壤塘县| 阜康市| 定远县| 宝坻区| 济源市| 凤冈县| 鸡泽县| 绥芬河市| 康平县| 安丘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