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孫國華簡介

1

孫國華(1925~),河北陽原人。法學家、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家,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法理學博士點創建人。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朝陽大學校友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朝陽法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國法學會聯合舉辦的國家中高級干部學法講師團高級講師,《朝陽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法學規劃小組成員。兼任全國法院業余大學、高級法官培訓中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陜西省委黨校、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多所院校的主講或客座教授。孫國華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社會主義法理論、法社會學、比較法學、蘇聯法的一般理論、現實法理論等。他創作了大量研究社會主義法學和法治理論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先后發表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是改革開放以來法學理論領域功勛卓著的學術通家,其許多觀點已成為這個領域的通識理論,他主編的《法學基礎理論》教材自1982年出版以來印行達200多萬冊,引領了一大批后輩學者的研究道路。2012 年孫國華被中國法學會授予“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一)家庭、社會背景與求學生涯

1925年4月25日,孫國華出生于山西省陽高縣一個小集鎮(現屬河北省陽原縣)。其時,軍閥混戰正酣,人民流離,生活艱辛。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寇入侵,祖國山河淪陷,滿目瘡痍,民族的危難給少年時代的孫國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7年,他的故鄉也被日寇侵占,眼見日寇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燒殺戮掠的種種罪惡行徑(一次他因不愿意向日本兵行禮,而招致毒打),使得他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強盛的向往。

1941年,年僅16歲的孫國華,告別了家鄉和親人,來到北平求學,就讀于北平匯文中學。在這里他接受了系統的中學教育,奠定了很好的科學知識基礎,并逐漸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這個理想成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閃亮標尺,并貫穿至今。勤奮學習的同時,孫國華還在老師的影響下,反對日寇對中國的侵略和文化殖民。有一次上課時,國文老師出了個作文題目:“霧”,孫國華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憤懣,當即寫下了一首詩:“可怕的大霧,擋住我久未奔放的視線,使我望不見天壇綺麗的身影和北海矗立的塔尖;但總有一天,會云消霧散,到那時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旗)再現……”詩寫完后,孫國華本以為老師會因此責怪自己年輕魯莽,甚或會受到侵略者的迫害,不料老師卻給了他全班最高分。這首少年時代所作的愛國詩篇及因此而贏得的“最高分”,成為孫國華愛國情懷的寶貴記憶。

1945年,抗戰結束。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卻又迎來了橫行霸道的美國兵,中國人民又一次陷入深重的災難之中。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使孫國華逐步認識到:只有打倒美蔣反動派,才能使我們的國家重獲新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孫國華1946年在北平匯文中學畢業后考入朝陽大學司法組學習。

朝陽大學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法科高等學校,創辦于1912年,為傳播近代法律文化、培養法學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朝陽大學講求“浚哲文明”之校訓,延攬賢士,名師云集;弘揚“理實并重”之學風,匯聚才智,俊杰輩出;向來執民國法學教育之牛耳,尤其是司法官考試成績無出其右。正是由于朝陽大學卓越的教學成績成就了“無朝不成院,無朝不開庭”、“北朝陽,南東吳”的佳話。1912年~1949年,朝陽大學弦歌不斷,法脈維系,共計培養出6 230名法科學生,占民國時期法科學生總數40 000人的七分之一多,堪稱中國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的搖籃。在朝陽大學學習期間,孫國華如饑似渴地吸取法學知識的養分,聽取學術大師的深入講解,不斷追求新知,為以后從事專門的法學研究和法律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礎。

孫國華在朝陽大學讀書期間,還秉承“憑著這朝氣行健以自強,正氣長昭日月光”的朝陽傳統,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并很快成為當時的學運領袖,在黨的領導下率領同學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1947年“五二零”運動時他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對北平進步學生進行大逮捕,孫國華未及撤離而被捕,直到1949年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才獲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組織分配,孫國華到以謝覺哉為校長的中國政法大學教育科工作,1950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為新中國建立后的第一期法科研究生,專業方向是國家與法的理論(法學理論)。孫國華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有兩位導師,中方導師是被毛澤東譽為“中國第一流的法學家”的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何思敬,蘇方導師是人大法律系蘇聯專家組組長EM謝米里亨,后者是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老戰士,這兩位學者都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功底。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孫國華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努力學習俄語,系統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關于國家與法的理論”、“國家與法的思想史”、“政治思想史”、“蘇維埃國家法”、“蘇維埃民法”、“蘇維埃法院組織法”、“國際法”等一系列課程,各門功課均十分出色,是同一期一百多位研究生中的佼佼者,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在校期間,經過組織的考察,群眾關系好、關心公益的孫國華還擔任了大班長、黨分支書記、團支部書記以及團總支副書記、書記等職。

(二)學術經歷

1952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后,孫國華留校任教,由此開啟了他漫長的法學教育和學術研究生涯。

孫國華法學研究生活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他于1952年年初撰寫的《法的物質意義上的淵源與法的形式意義上的淵源之關系》。這篇文章提出,法存在著物質意義上和形式意義上兩個淵源,這也就意味著法存在著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的問題,必須結合這兩個方面闡述和研究法,而不能只看到其中一個方面。只看到法的物質意義上的淵源(法的內容)或只看到法的形式意義上的淵源,是造成法的理論錯覺和盲目實踐的基本原因。這一認識,不僅為孫國華先生提出“法是理與力的結合”這一著名觀點奠定了基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孫國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核心。從朝陽大學司法組,到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期法科研究生學習,孫國華如饑似渴地學習法學理論知識和馬列主義經典文獻,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深厚功底,培養了非凡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造性,在研究生時期就被中國最早、也是最權威的法學研究雜志《政法研究》(《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的前身)聘為編委之一。

1955年,年方30歲的孫國華發表了《我國人民民主法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政法研究》1955年第1期,后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文章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結合當時“一化三改”的歷史任務,分四個方面對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之有機組成部分的人民民主法制的作用進行了系統、全面、有說服力的論述。這篇文章的基本命題,實際上就是貫穿在孫國華一系列文章、著作中的一根主線。在這些作品中,他反復強調共產黨取得政權以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也為后來確立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年,他還出版了《談談守法》(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版)的個人專著,對公民自覺遵守反映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社會主義法律的重要意義、途徑等予以論證。這些著作的發表,初步奠定了他作為年輕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家的地位。從此,他教學和學術生涯的每一步,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不管是潮漲還是潮落,都與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發展之路息息相關,與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

經過反右和“文化大革命”長時間的學術沉寂,十一屆三中全會帶來了思想解放的曙光,帶來了法學的春天,孫國華也煥發了自己的學術青春,步入學術創作的高峰時期。1978年,他在《人民日報》(1978年11月24日)上發表文章《一定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將要結束,黨中央即將作出偉大的戰略轉折的時候,提出并論證了社會主義國家加強法制建設的主張,批判了一個時期以來甚囂塵上的“法律虛無主義”。這篇文章,像法學領域的一只報春燕,預告了中國法制建設新時期的到來,為恢復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此后,他接連發表了《黨的政策與法律的關系》(《法學研究》1978年試刊號,后轉載于《光明日報》1979年2月24日)、《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法學研究》1980年第1期)、《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初為廣播稿,后收入《民主和法制講座》,天津人民廣播電臺1979年10月出版)、《法的基本理論講授提綱》(群眾出版社1979年版)等文章,并多次在全國的法制宣教班、政法干部培訓班講授加強民主、法制等問題。孫國華這一時期的論著和講授活動,對于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掀起一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新高潮,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1980年開始籌備、法律出版社在1982年正式出版的由孫國華擔任主編的全國統編教材《法學基礎理論》(第一部全國高校試用教材)。這本教材自出版到1995年共印行200多萬冊,創造了法學類圖書銷售的記錄,并成為一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權威教材(詳見后第三部分敘述)。之后孫國華又主編或獨著了多部法學基礎教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法學基礎理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1995年第2版;《法學基礎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曾被蘇聯法學家贊譽為“專著性教材”,40萬字,199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成果優秀教材獎,1992年獲教委第二屆優秀教材二等獎;《法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199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優秀教材獎;《法理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這些教科書與歷年來孫國華為全國電大、法院業余大學、函授大學、師資培訓等領域編寫的教材,構成了一道獨特而亮麗的教學研究風景線。它們彼此之間既有邏輯聯系,相互銜接,又在內容上結合不斷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各有側重,多有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認識,從而使得馬克思主義法學永葆理論活力,在新的時代繼續發揮其巨大作用。

孫國華能夠使用多種外文閱讀、翻譯,多年來曾翻譯過不少蘇聯法學理論書籍和論文,如由他組織翻譯和校訂的《法的一般理論(上下冊)》((蘇)C.C.阿列克謝耶夫著),法律出版社1988年出版上冊,1991年出版下冊;《法的一般理論》((蘇)雅維茨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除了這兩本書外,孫國華還組織翻譯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論文,但限于經費等多種原因均未能出版,而是以“內部交流稿”、“參考資料”等形式,對中國的法理學研究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除了編譯各種法理學教材外,孫國華還涉足理論法學的多個領域,他出版的其他重要著述有:1993年與黃達強教授共同主編的《社會主義民主:跨世紀的沉思》面世,對社會主義民主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論述,對社會主義時代條件下,民主的內涵、演變、價值追求、實現條件以及民主與法制的關系等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同年,他主編的《人權:走向自由的標尺》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近30萬字的篇幅,系統論證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權觀,批駁了認為社會主義不講人權的錯誤觀點,對長期以來我們相對忽視對人權理論的研究以及人權實現缺乏法律保障等問題進行了論述。這一研究成果對人權理論在中國的興起和深入研究作出了貢獻。他主編的《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一書,1995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對于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方針在法律上進行了詳盡的闡述,為法學界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法學研究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相結合提供了理論支持。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國際上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國內有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了”、“不能用了”,自覺不自覺地要用歐美流行的各種“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思想地位。對此,孫國華始終頭腦清醒,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他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法學的創新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輕率地否定它的這個或那個基本原理,只能導致思想混亂,達不到真正的理論創新。面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他認為,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科學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失誤,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錯了,而是因為后人在聯系實際時的認識錯了、對活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少了。我們過去實踐中、理論中基本的、正確的東西要堅持,對于失誤和不足的地方則要加以糾正、豐富和發展,這才是中國當代法學理論研究的根本出路。1986年孫國華應邀到中南海給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首的包括胡喬木、李鵬、胡啟立、姚依林等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講授法制課,因此被稱為“中南海講課第一人”。

為了廓清人們的混亂思想,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認識和研究,孫國華接連申請和主持兩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研究——關于法的概論和本質的原理》(1996年結項,課題成果由群眾出版社出版,42萬字)、《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研究——關于法的形成與運作的原理》(2002年結項,課題成果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近50萬字)。1996年,他還申報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重點項目課題《社會主義法治論》,從歷史角度扼要分析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條件,回顧了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確立過程,說明了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區別于資本主義依法治國的本質特征,并以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為內容,論述了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描述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特征,深入分析了推進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途徑。

通過對法的概念和本質、法的形成和運作的深入研究,孫國華發表了《法:“理”與“力”的有機結合》、《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再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三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法是‘理’與‘力’的結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著名論斷,實現了法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上述三項課題以及隨后出版的三本著作,對于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必將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一座豐碑。

進入21世紀后,已近耄耋之年的孫國華保持學術思想的活躍性,筆耕不綴,求索不止。為了更好地認識和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03年,孫國華申請和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法經濟學基本理論及其應用》,課題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前沿問題研究》已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在這一課題中,孫國華辨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概念和性質,概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形成過程并論述了其理論基礎,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分析方法說明了法的部門的劃分,進而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的體系的基本框架,即三大部門群,五大基本部門,和適應當代的發展而分化或組合而成的五個新部門,并對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體系的各個部門及其相互關系作了簡要的闡述。這一課題的研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對我國法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法的價值問題上,孫國華深入研究,發表了《和諧社會呼喚“和”的法哲學》、《論法的和諧價值》等文章,開創性地提出了“法的和諧價值”,論述了法有協調不同主體或同一主體之間多樣多變的價值追求,從而促進人們之間的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價值。2006年,他申報了司法部項目《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研究》(課題成果《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已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從基礎理論上研究了和諧社會與法治的關系以及法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就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我國當時的社會實際,對有關社會和諧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法律解決對策,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實現提供了新思路。

2007年,凝結孫國華學術心血和法學智慧的《孫國華自選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孫國華從事法學研究與教育57年來已發表的文章中精選近七十篇文章,分門別類形成了九大部分,分別是“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論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關于法的概念和本質的原理”,“法是‘理’與‘力’的結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和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法的作用和價值”,“民主建設必須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治國:治國方略的最佳選擇”,“法學思潮評析”。這些都是堪稱精品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發展中一顆閃亮的學術明珠,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堅持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涌現,如何正確、及時、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針對這一問題,孫國華認為公平正義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根本原則,并于2012年申請并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先后發表了《法的正義邏輯》、《公平正義仿佛是治國理政的“牛鼻子”》等文章,出版著作《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價值》、《馬克思主義法學與社會和諧》,形成了“公平正義是治國理政的‘牛鼻子’”,既要注重民生建設、平衡現實利益,更要抓好思想建設、正義觀和價值觀建設,二者并重、不可偏廢的思想。孫國華在批判地分析與吸收東西方公平正義學說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法的公平正義理論,構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理論,為創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貢獻。

(三)人才培養

孫國華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指導研究生,先后招收過十余屆碩士研究生。1986年成為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建立并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法理學專業博士點,迄今已經指導和培養了博士研究生42名,碩士研究生17名,指導博士后研究人員3名。他教過的本、專科學生以及各種各類函授學生、進修訪問學員更是不計其數。在他的弟子當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法學家,著名的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朱景文教授、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主任張恒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力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范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保生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黃建武教授等;造就了一大批國家政法戰線的棟梁之才,著名的有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最高人民檢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國慶、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郭華成、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孫大立、海南省婦聯主席劉錦、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萬其剛等;還有一批在市場領域及律師界工作的行業翹楚。

孫國華刻苦鉆研教學業務,力求精益求精,先后給學生講授過國家與法的理論、政治思想史、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法學基礎理論、法理學、蘇聯法的一般理論等十多門課程。直到現在,他每年還在招收法學理論博士研究生,每一學期都為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開設課程,其上課風格和上課內容受到了博士生們的熱烈關注和稱贊。孫國華注重自身修養,身教與言教相結合,立德與立言并重,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人生楷模,培養他們真正成為國民表率、社會棟梁。

(馮玉軍李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全州县| 崇明县| 陆丰市| 永泰县| 唐河县| 田东县| 正阳县| 汪清县| 宁晋县| 略阳县| 扶绥县| 靖西县| 九台市| 策勒县| 夏邑县| 陇西县| 潜山县| 长春市| 佳木斯市| 衡阳市| 乌兰察布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同心县| 衡东县| 丹凤县| 扬州市| 沾化县| 广汉市| 定日县| 金华市| 江门市| 合阳县| 洛隆县| 南丹县| 南溪县| 邵阳市| 通渭县| 师宗县| 工布江达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