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能源工業總體布局

1.能源工業發展現狀

我國工業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模仿蘇聯模式發展,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能源需求狀況。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發展方針是大力發展重工業,保持輕工業的平穩快速發展。在這種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能源利用一開始就表現為粗放的方式,并且這種粗放的能源利用模式也主導著國民經濟的粗放發展。在我國工業發展之初,由于工業規模較小,能源供給不存在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逐年增加,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煤炭現在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能源供應,石油近兩年來需求旺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之一。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LPG)和其他石油產品在內的中國石油凈進口量躍升16.2%,達到創紀錄的25367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約為60%。

從能源總量來看,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能源消費國,能源消費主要靠國內供應,能源自給率為84%。2007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26.5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7.8%。其中,煤炭消費量(原煤)18.4億噸,原油5.2億噸。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3.5億噸標準煤,比2006年增長6.5%。其中,原煤生產18.03億噸,原油生產2.7億噸。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能源存在比較大的問題,我國能源供需出現很大的缺口,2007年缺口為3.06億噸標準煤,并且按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缺口將會越來越大。煤炭是主導能源,但據預測,如果按現在的開采速度,我國的煤炭的供給年限保守估計在60年左右。石油是工業的血脈,但是現在本國供給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大量依靠進口。

2.能源工業布局特征

能源按其加工程度可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直接來源于自然界,沒有經過加工和轉換。二次能源則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轉換而來,如煤氣、焦炭以及各種石油制品等。本部分主要考察煤、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以及水電在我國各省區布局的基本態勢。

從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水電的布局情況,我國能源工業布局具有如下特征:

我國能源工業宏觀布局與各省區自然資源的豐裕度基本一致。能源稟賦省區已經在能源工業發展中業績突顯,煤炭儲量據全國第一位的山西,其煤炭工業也是全國最突出的省區;黑龍江作為石油儲量豐富的省區在石油工業上先行一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已經探明具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以來,其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隨著西氣東輸工程的啟動,新疆將成為新世紀我國重要的能源接替區。

我國能源工業生產集聚性以及能源供需區域的不一致,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區域經濟合作以解決空間上的供需矛盾。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龍江、山東、陜西、天津五省市,這五個省區石油產量占了全國的一半多,天然氣則集中在新疆、陜西、四川、青海四省,水電發電量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區,客觀上決定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能源運輸格局來解決空間上的供需矛盾。

綜合我國的能源資源分布狀況和能源工業布局現狀等因素,可以預計,今后我國能源工業布局的趨勢是整體逐步向西推移。

第一,煤炭資源富集于中部和西部,使煤炭工業布局向西推移具備了資源條件,東部煤炭需求量大和煤炭供應缺乏對煤炭工業戰略布局西移提出了客觀要求。

第二,我國東部和中部油田有很大部分已進入開采的中后期,近年來在東、中部勘探未有重大突破,而西部勘探的結果則表明西部的石油開采有著巨大的潛力。因此,石油開發西移是解決我國石油工業后勁不足的戰略選擇。

西部的陜西、四川、青海、新疆四省區原油產量占全國比例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24.30%;同時,西部地區在我國天然氣生產中也占據了主導地位,2000年后,西部四省區產量一直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一半以上,到2005年占到全國的70.96%。

第三,水電受資源條件的限制特別大,我國水能資源的分布格局是西多東少,80%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并且從水能資源的利用程度看,東部地區水能資源利用度已高達80%以上,基本上已沒有建設大中型水電站的條件。但我國東部地區對電力需求越來越大,為了緩解電能緊張狀況,在西部加快水電開發將是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

3.能源工業總體布局評價

通過對能源工業布局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能源工業布局與各省區自然資源的豐裕度基本一致。能源稟賦省區已經在能源工業發展中業績突顯,煤炭儲量據全國第一位的山西,其煤炭工業也是全國最突出的省區;黑龍江作為石油儲量豐富的省區在石油工業上先行一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已經探明具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以來,其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隨著西氣東輸工程的啟動,新疆將成為新世紀我國重要的能源接替區。2007年各省區的石油工業產量區位商差異巨大,最高的天津超過了12,并且絕大多數省區低于1,占省區的三分之二多,而高于1的省區僅有八個,其中天津、新疆、黑龍江、山東和青海區位商優勢明顯,均在2以上,說明石油工業在省區間的專業化程度極不均衡。從1997年以來各省區區位商的變動趨勢來看,區位商增長幅度較高的省份有天津、青海、陜西、新疆等,這些省份中特別是新疆隨著近年來石油探明儲量的增加,石油工業發展迅速;而一些省區如黑龍江、遼寧、寧夏等省份的區位商下降比較明顯。

第二,我國能源工業生產集聚性以及能源供需區域的不一致,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區域經濟合作以解決空間上的供需矛盾。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龍江、山東、陜西、天津五省(市區),這五個省(市區)石油產量占了全國的一半多,天然氣則集中在新疆、陜西、四川、青海四省區,水電發電量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區,客觀上決定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能源運輸格局來解決空間上的供需矛盾。

第三,能源工業布局逐步向西部轉移是大趨勢。綜合我國的能源資源分布狀況和能源工業布局現狀等因素,可以預計,今后我國能源工業布局的趨勢是整體逐步向中西部轉移。煤炭資源富集于中部和西部,使煤炭工業布局向西推移具備了資源條件,東部煤炭需求量大和煤炭供應缺乏對煤炭工業戰略布局西移提出了客觀要求。我國東部和中部油田有很大部分已進入開采的中后期,近年來在東、中部勘探未有重大突破,而西部勘探的結果則表明西部的石油開采有著巨大的潛力。因此,石油開發西移是解決我國石油工業后勁不足的戰略選擇。西部的陜西、四川、青海、新疆四省區原油產量占全國比例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24.30%;同時,西部地區在我國天然氣生產中也占據了主導地位,2000年后,西部四省區產量一直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一半以上,到2005年占到全國的70.96%。水電受資源條件的限制特別大,我國水能資源的分布格局是西多東少,80%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并且從水能資源的利用程度看,東部地區水能資源利用度已高達80%以上,基本上已沒有建設大中型水電站的條件。但我國東部地區對電力需求越來越大,為了緩解電能緊張狀況,在西部加快水電開發將是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麻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页游| 娄烦县| 新河县| 西城区| 天峻县| 墨江| 邢台市| 通州区| 得荣县| 晴隆县| 普安县| 哈密市| 余江县| 旅游| 余江县| 盐源县| 康乐县| 浠水县| 泾源县| 抚顺市| 犍为县| 蕲春县| 饶平县| 曲靖市| 彰武县| 崇阳县| 治县。| 年辖:市辖区| 张家川| 福建省| 茶陵县| 舟山市| 镇江市| 平江县| 江油市| 垫江县| 怀远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