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分析報告(2014)
- 李桂芳
- 6110字
- 2020-08-20 16:01:44
第一節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總體分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覆蓋了三大產業的十九個行業,本節分別從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存量、境內外投資者及相關區域等不同的角度,描述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的總體情況,并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特征進行梳理。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情況概述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行業分布
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統計,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在三大產業中的分布存在較大的差異,流向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流量達589.51億美元,占總流量的67.14%;流向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及建筑業)的流量為273.92億美元,占總流量的31.16%;而流向第一產業(即農、林、牧、漁業)的流量僅為14.61億美元,占總流量的1.70%(見圖3-1)。

圖3-1 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產業分布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同時,在具體的行業分布方面,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呈現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2012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超過5%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和制造業,這5個行業集中了總流量的82.09%。其中屬于第二產業的采礦業與制造業的流量占比之和為25.30%,屬于第三產業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的流量占比之和為56.79%,超過了總流量的一半,服務業依然占據對外投資的重要地位(見表3-1)。
表3-1 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流量占比及流量增幅的行業分布情況 (按流量排序)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2012年,中國對不同行業的直接投資變化趨勢及幅度不盡相同。2012年度流量上升幅度最大的行業為教育,高達412.10%。流量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幅度為86.85%,造成二者流量變動幅度較大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流量基數較小,易受個別項目的影響。2012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超過10億美元的行業大類有12個,較上年增加3個,分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19個行業中,有16個行業2012年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較2011年相比較是增長的,其余3個行業存在不同幅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占比排名前6位的重點行業中,只有采礦業的流量增幅為負,而我國能源企業面臨的現狀是國內資源的短缺以及國內市場的趨于飽和,因此我國能源類企業去海外尋求資源、開拓市場的需求逐漸增強。
(二)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行業分布
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體現的是歷年對外直接投資的累積效應,與流量表現出了基本相似的特征。截至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也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其以3962.04億美元占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的74.5%,第二產業以1307.72億美元占總存量的24.58%,而第一產業僅占總存量的0.92%,其存量為49.6443億美元(見圖3-2)。

圖3-2 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比產業分布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2012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其中存量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有7個。第三產業中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據當年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排名的一、二、四、六位,這4個行業的存量之和為3695.9億美元,占總存量的69.48%;第二產業中的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位于排名的三、五、七位,三者存量之和為1217.8億美元,占總存量的22.89%。位于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排名前7位的行業累計投資存量4913.7億美元,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92.37%,占據了對外直接投資的絕大部分份額,屬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行業。
中國企業參與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已有數十年,由歷年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形成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結構比較穩定,相比而言,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結構則會受短期環境因素的影響表現出較大波動性。從2012年的情況看,流量占比的行業排名與存量占比的行業排名情況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細微的差異,比如金融業在流量占比中的排名較其在存量占比中的排名明顯靠后,但相對于2011年的流量排名有所提升,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流向金融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出現大幅度下降。而在此之前,金融業發展強勢,存量基數較大(見表3-2)。
表3-2 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比與流量占比行業排名

注:“*”表示該行業2012年年末存量數據中包含對以往歷史數據進行調整的部分。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各行業的流量占比將對當年的存量占比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各行業當年的流量占比與上一年存量占比之間的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的變化趨勢。
(三)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內外投資者行業分布
1.境內投資者行業分布
在境內投資主體的產業分布中,除第一產業占比3.7%外,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第二產業投資者數量為7341家,占比45.90%,第三產業投資者數量為8059家,占比50.40%,較上年上升2%,略高于第二產業境內投資者的總量占比(見圖3-3)。

圖3-3 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內投資者的產業分布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從境內投資者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占比較大,投資者數量超過1.1萬家,占到境內投資者總數的七成。其中,制造業較上年下降近5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較上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由于國內競爭的加劇,這兩個行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去尋求市場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強。其余行業的境內投資者均占較小比重,即使是流量占比與存量占比均較高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也僅以870家的數量占總額的5.4%,可以反映出在境內投資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單項投資規模較大(見表3-3)。
表3-3 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內投資者行業分布情況 (按數量排序)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2.境外企業行業分布
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近2.2萬家境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根據2012年度相關數據,在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境外企業的產業格局中,流向第三產業的略高于流向第二產業的,在全部2.2萬家家境外企業中,屬于第三產業的企業共計12137家,占總額的55.60%;屬于第二產業的企業共計8711家,占總額的39.80%;第一產業以1012家境外企業占總額的4.60% (見圖3-4)。

圖3-4 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外企業的產業分布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2012年境外投資行業數量穩步增長,境外企業數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但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的數量占比不像境內企業差距如此之大,二者與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共同占比6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的境外企業為5983家,占總量的27.4%,較上年略有下降;制造業的境外企業為5620家,占總量的25.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境外企業為2822家,占總量的12.9%。
從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外企業的數量占比與流量占比來看,制造業的境外企業數量占比明顯高于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可見制造業海外投資的單項投資規模較小,可能是由于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環節所引起的。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卻相反,其境外企業數量占比明顯低于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說明該行業單項投資規模較大,目的是增強其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從而達到規模經濟。此外,境外投資者行業分布與境內投資者行業分布在數量上存在明顯區別,反映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并不一定流向與境內投資主體相同的行業,出現了交叉投資的現象(見表3-4)。
表3-4 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外企業的行業分布情況 (按境外企業數量排序)

資料來源:《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四)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流向的區域特性
2012年,中國企業對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基本覆蓋三大產業中的各個行業,但是出于尋求市場或是尋求資源的不同動機,對某些行業的投資具有鮮明的區域偏好。表3-5是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整理出的中國內地企業在主要國家(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歐盟、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東盟,《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僅列示了上述6個國家(地區)部分行業的數據,其他區域各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分布情況難以獲取)的直接投資流量在總流量中所占的比重。
表3-5 2012年中國企業在主要經濟體投資流量的行業占比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香港作為重要的避稅港,吸引的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較多,但相當一部分流量從中國香港轉投向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也是中國香港不同于其他5個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經濟體的地方。表3-6是截至2012年,中國內地企業在以上國家(地區)的直接投資存量在總存量中所占的比重。
表3-6 2012年中國內地企業在主要經濟體投資存量的行業占比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根據以上數據,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第一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東盟、俄羅斯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區域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合計占比達到45.53%;而對歐盟的投資較上年明顯減少,同比下降17.89%。同時通過對比各地區在第一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及存量占比,可以發現2012年度中國企業加大了對澳大利亞農、林、牧、漁業的投資。該行業對外投資基數較小,受單個投資項目的影響較為明顯。
第二產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比顯示,2012年采礦業的重點投資對象是中國香港、美國、澳大利亞和東盟,主要是看中了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相比上年,對歐盟采礦業的投資額減少23.14%,而對美國投資額增加9.99%。2012年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主要流向中國香港、歐盟和美國,合計占比63.03%。超過50%的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依然流向東盟地區。對建筑業的投資主要流向發展中國家(地區),包括非洲地區及東盟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不完善、對建筑業的需求大是吸引建筑業的主要原因。
第三產業方面,2012年中國內地企業對中國香港地區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等7個行業的投資占據了超過50%的比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香港是避稅港也是我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中轉站造成的,但是從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的基本特點。其中,流量增速最快的行業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同比增長61.82%,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領域的行業重視程度在加大。中國內地企業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重點地區由中國香港轉向美國。不難看出,中國對發達經濟體的投資基本與上年持平,對美投資則快速增長,可見,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發達的市場、巨大的需求和眾多的投資機會對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二、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特征
根據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情況,以下從產業聚集、行業門類、個別行業三個角度,歸納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行業流向特征。
(一)第三產業仍為投資主力軍,行業流向門類齊全
2012年,中國首次躋身世界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在全球國際直接投資流出量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連續10年增長。在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和存量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流向三大產業的流量占比和存量占比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但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無論是在流量方面還是在存量方面都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在2012年流向三大產業的投資比例基本維持穩定,服務業仍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產業(見圖3-5)。

圖3-5 2004-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產業分布
注:2004年、2005年缺失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截至2012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存量占比排名前七的行業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92.4%,其中第三產業在七大主要對外投資行業中占比69.5%,第二產業占比22.9%,第三產業占據著絕對優勢(見圖3-6)。
(二)投資主要流向七大行業,行業聚集度高
截至2012年,存量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筑業。從存量角度看,上述七個行業累計投資存量4913億美元,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92.37%。從流量角度看,此七個行業也是2012年流量占比前七的行業,累計投資流量783億美元,在流量中的總占比為89.19% (見表3-7)。由此可見,上述7個行業構成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絕對主力,體現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聚集程度較高、重點產業明確的特點。

圖3-6 2004-2012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產業分布
注:2004年、2005年缺失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除采礦業外其他行業均實現了幅度不同的增長。采礦業投資額為135.4億美元,同比下降6.2%;而在2011年,采礦業當年投資流量相對2010年同比增長152.78%。由于采礦業多屬資本密集型,它的原始投資資金高,規模巨大,回收周期長,需要擁有強大經濟規模和海外經營的競爭優勢,所以我國采礦業大多吸引的投資主體是國有大型企業,而我國采礦業的對外投資規模相對于全球采礦業國際直接投資規模,仍顯得較小,競爭力不足。此外,建筑業與金融業增長幅度超過50%,這也是繼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實現了增長勢頭,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業回暖的趨勢。
表3-7 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重點行業的存量占比、流量占比及流量增幅 (按存量占比排列)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三)制造業單項投資規模增加,境外企業實力逐步增強
表3-8中總結了2012年度中國企業對七大重點投資產業(《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缺失金融業境內外企業行業分布相關數據)的對外直接投資情況,其中包括存量占比、流量占比、境內投資者占比、境外企業占比。從境內投資者行業分布看,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超過1.1萬家,占到境內投資者總數的七成。從境外投資者行業分布看,二者占到約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2011年制造業的境內投資者占總量的42.7%,境外企業中制造業占比30.8%,但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分別占總量的9.43%和6.35%,投資主體的數量與投資規模比例失衡,投資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組裝加工環節的情況來看,2012年制造業境內投資者6042家,占比37.8%,較上年下降近5個百分點,境外投資者5620家,占比25.7%,較上年也下降近5個百分點。然而,制造業2012年流量增幅達到23.1%,可以看出制造業單項投資規模略有增加,這對增強我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競爭力十分有利。
表3-8 2012年度中國對外投資重點行業投資情況 (按存量排名,非金融業)

注:缺失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內外企業相關數據。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產業,其海外投資布局分散,總規模仍然很小,且產業結構較單一,尚未形成成熟的海外全產業鏈布局,導致了中國對全球制造業產品附加值的貢獻遠低于發達國家。因此,為提升制造業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擴大產業規模,憑借生產規模達到規模效益,提升制造業的進入壁壘,是中國制造業“走出去”進程中不能忽略且應認真思考、應對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