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經今文學的復興:莊存與和經今文(中華史學叢書)
- 湯志鈞
- 466字
- 2019-09-20 16:42:09
前言
清代經今文學是在江南古城常州“復興”的。
清代經今文學的創始人是莊存與(1719—1788年),在清代中葉,以一甲第二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主考官、學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著有《春秋正辭》、《春秋要指》、《尚書既見》等,匯為《味經齋遺書》。
莊存與治學不拘漢、宋,講求“微言大義”。他的外孫劉逢祿發揮外家“莊氏之學”,由《公羊》延伸到《詩》、《書》。龔自珍、魏源從其學,以為劉逢祿是“由董生《春秋》以窺六藝條貫,由六藝以求圣人統紀,旁搜遠紹,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雖盛業未究,可不謂明允篤志君子哉?”[1]
隨著外敵的入侵,清朝的衰落,甲午戰爭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訂,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利用今文“微言”,推動變法維新,清代經今文學由“家學”而“顯學”,地點也就不限于常州了。
本書除將《清代經今文學的復興》專題論述和《莊存與年譜》編入外,并將歷年有關筆記和論文作為附錄,輯為是書。由于我是常州人,母親又是莊氏后裔,故將《家世·治學·撰述》贅于書后。
注釋
[1]魏源:《劉禮部遺書序》,見《魏源集》,242~243頁,北京,中華書局,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