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經濟差異的資本形成機制研究
- 張志元 張梁
- 659字
- 2019-09-20 16:39:36
1.2 研究方法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中涉及資本形成與區域經濟發展及兩者關系的理論為依據,在科學整合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包括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在內的知識和方法來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本形成機制問題。
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實現以下幾種方法的結合:
(1)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結合中國東、中、西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具體指標和數據,運用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方法,力爭將研究既建立在理論分析、演繹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之上,又建立在計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之上,從而保證研究的科學性以及結論的可靠性。
(2)理論分析與實踐支持相結合。在系統梳理區域資本形成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并歸納總結資本形成機制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和作用機理之后,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東、中、西明顯差異的原因提出基于實踐的分析和見解,用數據說話,以事實說理,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對東、中、西三個經濟區域、31個省份和代表性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資本形成因素進行分析時,首先運用統計數據,通過大量圖表、模型等直觀方式對比說明,之后再進行定性分析,擬合結論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4)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問題、資本形成問題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既是宏觀問題,又是區域中觀問題,必須從戰略高度、宏觀視野、區域角度進行全方位分析;而對于具體區域的分析,尤其是一些指標的分析,則顯得微觀而又具體,例如,影響區域經濟的GDP、居民消費傾向和海外直接投資等則是一些細化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