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2012年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成效

2012年西部地區堅持在增長上穩中求進,努力增強實力;在結構上加快提速轉型,提高增長質量,自我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在基礎設施上著力化解瓶頸制約,優化投資環境,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可喜成效;在改革上進一步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重點區域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在社會建設上強化社會管理,改善公共服務,營造穩定社會環境,為加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將保增長、調結構、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諧融為一體,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持續向好的態勢,內生增長動力進一步增強,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取得較大進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加快推進。

(一)經濟增速較上一年有所回落,區域經濟結構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出現高級化趨勢

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1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2012年西部地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增速較上一年有所回落,全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914.64億元,凈增加12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8%,增速比上年下降1.55個百分點,但仍分別比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快3.17個百分點和1.54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快2.16個百分點(注:總量數據為各省加總所得,以下均同。);占全國GDP的比重達到了19.76%,與2011年相比提高了0.38個百分點,進一步縮小了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44%,比上一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

b1

注:在人均GDP中,GDP總量采用2012年數據,全國、東部、中部和西藏人口數據采用2011年年底數據。

從省際數據看,西部各省(區、市)增速均在11%以上,有九個省份的增速進入全國前十位,其中:重慶、貴州增長13.6%,并居全國第2位;云南、陜西、甘肅、四川、青海、新疆、內蒙古分別增長13%、12.9%、12.6%、12.6%、12.3%、12%、11.7%,居全國第3、4、5、5、6、8、10位;增速最后一位的廣西地區,增長11.3%,增速排全國第16位。從各省(區、市)總量看,有6個省份的經濟總量達到萬億以上,比上一年增加一個;其中四川經濟總量為23849.8億元,繼續高居西部第1位;內蒙古、陜西、廣西、重慶經濟總量分別為15988.34億元、14451.18億元、13031.04億元、11459億元,分別居西部第2、3、4、5位;云南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309.8億元,排西部第6位。與2011年相比,僅甘肅增速比上一年加快0.1個百分點,新疆增速與上一年持平(甘肅、新疆同時也是2012年全國31個省份中僅有的兩個增長率不下降的省份),其余省份的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慶、內蒙古、四川分別減速2.8、2.6、2.4個百分點,是西部地區下降最多的三個省(區、市)。

區域經濟內部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一是各省份經濟增長的絕對差(最高增速與最低增速差)由2011年的4.4個百分點下降到2012年的2.3個百分點;二是四川、重慶、內蒙古、陜西、廣西對西部地區GDP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10%,五省(區、市)的加總貢獻率為68.74%,比上一年下降2.45個百分點。但從次區域角度上看,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部的西北地區經濟增長情況明顯落后于西南地區。2012年西南地區(西南五省區加廣西)與西北部分(西北五省區加內蒙古)經濟總量之比由2011年的1.3794:1上升為2012年的1.3848:1,差距繼續擴大,但幅度變小,這可能與國家加大環北部灣與成渝經濟區建設力度有關。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創造價值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西部地區人均GDP達到31538元(按現價計算),比上一年凈增加約3954元,按2012年年底中國銀行外匯牌價$1=¥6.285折算,人均5017.6美元。西部12個省(區、市)全部進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區間,這標志著中國已完全進入中等收入區間,部分省(區、市)已進入高收入區間,其中內蒙古以人均10216.2美元名列全國第5,是率先進入高收入社會的西部地區,進入全國排名前20位的還有重慶、陜西、寧夏、新疆四個省(區、市),分別列全國第12、14、16、18位,青海(5231美元)、四川(4698.3美元)則分居21位和24位,廣西(4428美元)、西藏(3648.7美元)、云南(3520.6美元)、甘肅(3487.5美元)、貴州(3106.2美元)則居全國最后5位。(注:據世界銀行官方網站公布的收入分組標準,人均國民收入(GNI)低于100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06~3975美元之間為中低收入國家,在3976~12275美元之間為中高收入國家,高于1227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如果將人均GDP近似比作人均GNI的話,西藏、云南、甘肅、貴州4省(區、市)達到“中低收入國家”水平;其余8省(區、市)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分產業看,見表2,2012年西部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249.7億元、57687.5億元和41345.9億元,分別增長5.89%、14.9%和11.08%,第一產業增速有所提高,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而二、三產業增速則出現下降,分別由18.2%和11.3%下降為14.9%和11.08%;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38%,比上一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3.24%,比上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貢獻率為6.38%,比上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由2011年的12.8:51.74:35.47變為12.6:50.9:36.5,第一產業比重進一步下降,第二產業比重由升轉降,第三產業的比重則止跌回升;經濟結構調整出現高級化的趨勢,但第二產業比重還在50%以上,第一產業的比重仍較高,第三產業發展仍有限,依靠工業化實現追趕的特征依然明顯。

b2

(二)工業平穩快速發展,重點行業帶動增強,經濟效益提高明顯

2012年西部地區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增速較上一年有所回落,除西藏外全年共實現工業增加值48446.55億元,增長14.95%,比全國增速(7.9%)高7個百分點。分省(區、市)看,見表3,已公布數據的全部11個省(區、市)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全國增速,速度最高的四個省市為貴州、重慶、陜西和四川,分別為16.2%、15.9%和15.7%、15.6%。工業增長對地方生產總值貢獻率達到50.77%。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西部地區表現尤其突出,除西藏外的西部其他11個省(區、市)的增速均超過全國增長率(10%),其中陜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41.5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雖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但仍在全國排第一位;重慶以16.3%的增速在全國排第二位;貴州以16.2%的增速與安徽并列全國第三位(見圖1)。

b3

在工業規模擴張的同時,工業經濟效益除青海和新疆略有所下降外,其他9個省(區、市)(缺西藏)均實現提升,但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利潤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重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62.0,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增長19.7%;實現利潤增長10.4%;總資產貢獻率12.3%,提高0.4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7.5%,下降0.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55210元/人年,增長11.4%。四川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增長20.0%,盈虧相抵后實現凈利潤2142.7億元,增長22.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9.4。貴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8.9%,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466.04億元,增長47.4%。云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比上年增長3.9%,其中實現利潤下降10.6%。陜西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4.8%,稅金總額增長13.9%;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84.04,比上年下降8個百分點。甘肅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5.3%。青海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下降26.5%。寧夏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55.74,比上年提高8.46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06.98億元,比上年下降22.3%。實現稅金總額比上年增長58.0%。新疆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下降7.5%。內蒙古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4%。廣西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7.5,比上年提高2.6點;利稅總額增長16.4%,其中利潤總額增長8.8%。

t1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第一、二產業投資增長較快,民間投資成為重要支撐力量

根據各省統計公報加總,2012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341億元,增長27%,增速比上一年下降1.9個百分點。(注: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分省數據看,新疆、貴州以31.8%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在全國并列排第1位,甘肅以30.2%排第4位,青海、西藏以29.9%并列第6位,陜西、寧夏、云南、廣西、四川、重慶、內蒙古各以28.5%、27.9%、27.3%、23.8%、20.7%、20.6%、19.2%分居第7、8、10、15、20、21和23位。西部地區固定資投資額(不含農戶)最大的是四川,為16526.89億元,居全國第8位;在西部排名2到5位的內蒙古、陜西、廣西、重慶在全國分別排在第13、14、18、19位;其余8個省(區、市)總投資額(不含農戶)僅為28233.77億元,相當于排名第一的江蘇省的92.79%。

分產業看,不含重慶和西藏的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2.8%和28.5%,第一產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可能與近年農產品價格上漲緊密相關,第二產業的快速增長則與產業升級改造有關。

在已公布數據的7個省份中,民間投資增速均超過全社會投資增速,說明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前景看好,企業信心正在恢復。“受社會觀望情緒、國家房地產調控和企業房地產企業銀根收緊等因素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明顯,除重慶、貴州、陜西、甘肅增速有小量提高外,其他7個省份(除西藏外)均出現下降,其中內蒙古下降最為明顯,增速下降了67.8%,但西部地區房地產投資仍是全國增長最快的。”(注:國家統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05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中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5763億元,增長18.3%;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5500億元,增長20.4%。)

(四)消費品市場平穩較快增長,汽車消費成為熱點,旅游市場發展迅猛

2012年,西部地區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政策,著力改善消費環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見表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89.0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增速比全國快1.7個百分點(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16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3%,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云南、甘肅、西藏以18%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全國并列排第一位,青海以16.1%排名第二,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以16%排名并列第三,其他省份增速也均超過全國增速。

b4
b4x

分城鄉看,城鎮市場的增速略快于農村。2012年西部地區(除西藏外)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35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5%;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7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比城鎮低0.5個百分點,比上一年下降1個百分點。各省(區、市)中城鎮市場擴張最快的是云南省,連續第三年高居榜首,增長率達18%;農村市場中,云南也以17.2%的增長率名冠各省(區、市)。

2012年,西部地區各省(區、市)大力挖掘地方特色旅游資源,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融合和旅游資源整合,加強旅游精品景區建設,強化旅游宣傳、旅游營銷、旅游規劃策劃,旅游市場呈現全面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陜西的“文化旅游”、“園博游”,貴州的“爽爽的貴陽游”,云南的“民族風情游”,重慶的“世界溫泉之都游”,青海和西藏的“高原游”,內蒙古和新疆的“草原風情游”,甘肅的“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等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品牌;春節、中秋和國慶兩個黃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個小長假等假日旅游繼續成為西部國內旅游最重要的增長點。2012年在全國入境游增幅普遍下滑的形勢下,西部旅游入境游逆勢而上,東南亞市場、歐美市場、日韓市場為境外主要客源地。2012年西部地區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4322.46億元,增長率31.2%,遠快于經濟總量的增速;2012年旅游收入增長最快的省份是甘肅,為41.8%;旅游總收入最高的是四川,達到3280.3億元;旅游收入中外匯收入(除西藏外)為83.16億美元,增長21.1%,其中重慶、四川、云南、陜西、甘肅、廣西增長均在20%以上。

(五)對外貿易逆勢快速發展,引入外資量與上一年基本持平,對外勞務合作創新高

2012年,雖然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外圍需求不振,但隨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不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相比于東部省份外貿額增速紛紛放緩,西部外貿逆勢快速發展,呈現出“西高東低”走勢。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2363.77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28.5%,分別比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高出9.6個百分點、22.2個百分點和24.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區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均下降,東北地區下降幅度最大,為20.9%,中部、東部和西部依次下降20.4、16.3和14.8個百分點;從西部地區各省的情況看,見表5,進出口總額最大的是四川,為591.28億美元,增速最快的是西藏,為152.1%;寧夏和內蒙古的進出口總額出現了下降;內蒙古、甘肅、云南三個省區外貿出現了逆差。

b5

資料來源:國家海關總署。

從出口看,2012年西部地區出口總額1487.42億美元,同比增速為37.8%,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7.9個百分點,比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分別高出8.3個百分點、31.5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區出口增速均下降,中部地區下降17.1個百分點,東部、西部和東北部依次下降13.1個百分點、12.0個百分點和9.1個百分點。西部各類經濟開發區出口94.8億美元,增長63.52%,成為拉動出口的生力軍。

從進口看,2012年西部地區進口總額876.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分別比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高出9.2個百分點、10.6個百分點和11.7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東北地區下降33.7個百分點,中部、東部和西部地區依次下降25.9個百分點、19.8個百分點和19.6個百分點。分省份看,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的進口額均在100億美元以上;有6個省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云南和青海增長率達到60%以上,另有6個省份增速下降,其中西藏同比下降了60.7%。

實際利用外資少量回落,見圖2。2012年西部地區(不計西藏)實際利用外資量319.19億美元,比上一年減少了1.48億美元。其中西南地區引入區外內資取得較大進展,2012年重慶實際利用內資5914.64億元,增長20.2%。四川全年實際到位國內省外直接投資77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2012年新簽并履約的國內省外合作項目4748個,到位資金2580.8億元;往年簽約并履約的項目6219個,到位資金5214.5億元。貴州引進省外項目2368個,引進省外到位資金3857億元,比上年增長49.5%。

t2

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取得較大進展,已公布數據的7個省(區、市)中,有6個省在這一項目中實現較大增長。重慶市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增長61.0%,完成營業額增長33.5%,對外勞務人員實際收入增長6.6倍。四川省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2.7%;新增境外投資企業60家,境外投資企業累計338家。貴州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3.3%。陜西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比上年增長2.1倍,實現營業額增長23.2%,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工資額增長37.8%,實際收入總額增長33.5%。青海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8倍,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208人。廣西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4.8%。甘肅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下降62.34%,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下降10.77%。

盡管中西部地區今年的對外經濟合作表現較好,但應清楚地看到,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仍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尤其是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體系等軟環境建設滯后,對境內外的投資者吸引力不足;同時西部地區大多數開發區輻射能力有限,邊貿企業經營規模不大、實力相對不足,粗放式經營現象較為突出,不少邊貿企業管理水平低,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此需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附加值,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

(六)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財政收支缺口進一步擴大

從表6可以看出,2012年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下降,物價漲幅回落特別是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以及結構性減稅力度較大等影響,財政收入增幅出現較大下降,地方財政收入13099.4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2%,增速比上年回落約16個百分點。分省份看,四川、重慶、云南、陜西、內蒙古、貴州、新疆、廣西的地方財政收入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貴州、新疆、廣西首次跨入千億元的行列;在增長率方面,有6個省(區、市)的增速在20%以上,進入全國增速前10的省(區、市)有西藏、貴州、新疆、陜西、廣西、青海6個省(區、市),分列第1、2、4、6、7、8名。

b6

財政收入的增加,使西部地區政府在改善基礎設施以支撐地方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強農惠農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2012年西部地區政府財政支出32637.21億元,增長17.86%。

綜合財政收支兩方面的數據,2012年西部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為19537.8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59.86%,收支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2752.86億元。這些收支缺口多數來自于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少量來自于地方債務的增加。

2012年的財政收支情況表明,西部地區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財源建設任務依然繁重;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還很艱巨;財政改革力度還需加大,部分地區和部門理財水平有待提升。地方性政府債務還款壓力增大,債務償還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健全。

(七)財政民生支出持續增長,人民群眾增收步伐加快,民生進一步改善

2012年,西部地區注重經濟與民生并重發展,大力實施“富民強區工程”,城鄉居民共享經濟發展碩果,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均超過兩位數,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又快于城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6.4元,同比名義增長13.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61.7元,同比名義增長14.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7個百分點。內蒙古、重慶、廣西、云南、陜西、四川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西部排名前六位,在全國分列第10、11、13、14、18和20位,分別為23150元(13.4%)、22968元(13.4%)、21243元(12.7%)、21075元(13.5%)、20734元(13.6%)、20307元(13.5%);寧夏、貴州、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排名西部最后六位,同時也是全國除黑龍江外排名最靠后的省份,分列第25、26、27、28、30、31位,分別為19831.4元(12.8%)、18700.5元(13.4%)、18151.0元(17.0%)、18056.0元(11.5%)、17566.3元(12.6%)、17237.0元(15.0%)。內蒙古、重慶、四川、新疆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西部排名前四位,在全國分列第15、19、21、22位,分別為7611元(14.6%)、7383元(13.9%)、7001元(14.2%)、6442元(18.4%)。寧夏、廣西、陜西、西藏、云南、青海、貴州、甘肅8省(區、市)則是西部同時也是全國農村居民純收入最低的省份。新疆(17%)、甘肅(15%)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國排前兩位。新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最快,為18.4%;青海排在其次,為16.4%;貴州排第三位,為16%,同時也是全國增速排前三位的地區。

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恩格爾系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穩固。在西部地區已公布數據的十個省(區、市)中,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有9個省(區、市)出現下降,貴州、青海、重慶分別下降3.04、3.0、2.6個百分點,四川省的農村恩格爾系數則提高了0.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方面,僅云南省出現0.2個百分點的提高,其他10個省份均出現下降,重慶、甘肅、青海分別以下降2.4、1.56、1.1個百分點居前三名(見表7)。

b7
b7x

在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2012年,西部地區堅持民生優先原則,以民生持續改善為目標,各級財政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繼續優化支出結構,統籌安排公共財政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將大部分的新增財力用于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注:按照財政部的統計口徑,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領域: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節能環保、交通運輸等方面。),全年共投入民生建設資金22318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為68.38%(見表8);四川、云南和內蒙古的支出額分別為3465億元、2615億元、2271億元,位居三甲;全部12個省(區、市)的民生財政支出比均在50%以上,其中貴州、甘肅、廣西則分別以78.35%、76.14%和75.41%居前三名。

b8
b8x

確保教育投入達標。2012年西部地區除西藏外的11個省區教育共支出549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1.8%,著力完成教育支出占GDP4%(目前已公布數據的11個省份中除廣西外均已達標,整個西部地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為4.8%)和財政支出18%的目標考核任務,支持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加大新建農村公辦幼兒園和增設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班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兩免一補”和城市義務教育免學雜費政策全面實施,中職教育全部免除學費,基本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和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政策體系,實現了貧困生資助和各級學校公用經費兩個全覆蓋,同時著力支持和引導高校化解債務。

醫療衛生方面。2012年西部地區除四川和西藏外其余10個省(區、市)共實現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1682億元,增長11.5%,支持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公立醫院改革為重點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差距逐步縮小,藥品費用有效降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人均最低補助標準逐步提高,基本實現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等“全民醫保”,其中新疆新農保和新農合參合率均達99.70%。

社會保障與就業方面。2012年西部地區共投入社會保障和就業資金2776億元,增長15.1%,支持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城鄉低保、優撫安置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低保、五保和優撫對象的生活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優撫標準穩步提高,基本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性全覆蓋。

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遷方面。已公布數據的9個省(區、市)(除四川、西藏、陜西外)共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1340億元,增長25.1%,新建設保障性住房239萬套,其中陜西省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成投資784.7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新開工保障性住房42萬套,竣工31.1萬套,提前6個月實現了國家要求的年底前保障性住房開工率100%的任務,開工率居全國前列,受到國務院表揚。重慶市開工建設保障房23萬套,完工12萬套,累計搖號配租21萬套,入住9.5萬余戶、近20萬人,入住群眾總體感到滿意;全年安排財政性扶貧資金24.04億元,比上年增長69.1%,其中,中央一次性增加6億元用于扶貧搬遷。專項扶貧搬遷4.3萬人,增長43.3%;易地扶貧搬遷12.15萬人,增長5.3倍;生態移民搬遷5.6萬人,增長16.7%。

加大科技投入,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新疆、內蒙古、廣西8省(區、市)全年共實現財政科技投入264億元(見表9),支持科持事業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如,寧夏回族自治區區級科技成果234項,比上年增長21.2%。青海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19項,比上年增加6項。

b9
b9x

(八)城鎮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住宅建設進展迅速,但房地產銷售額增速下降

農業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四化”同步發展是黨的十八大的重大決策,城鎮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載體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鎮化的提升機和倍增器;城鎮是信息化棲身之地,信息化是城市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的發動機。城鎮化在表象上體現為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和城市建設的進步,信息化則體現在郵電、通信和廣播與電視等的發展與普及上。

2012年西部地區城鎮化率44.93%,比上一年提高1.94個百分點,其中內蒙古、重慶、寧夏、陜西的城鎮化率均在50%以上,是西部城鎮化率最高的4個地區;陜西、云南的城鎮化率分別比上一年提高2.9%和2.51%,是提高幅度最大的兩個省,見表10。

b10
b10x

2012年信息化與城鎮建設方面,各省(區、市)情況分別如下:

重慶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4.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比上年增長7.9%;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0.2%;商品房銷售額增長7.0%。

四川全年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4.3%。廣播綜合覆蓋率96.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電視綜合覆蓋率97.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5.9%。商品房銷售面積6455.9萬平方米,下降1.3%。

貴州全年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9.5%。互聯網用戶、移動電話用戶繼續較快增長,年末互聯網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移動電話用戶分別比上年增長19.1%和15.6%。

云南全年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4.7%。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74.4部/百人。全省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6.0%和97.0%。

陜西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1.1%。電話普及率107.56部/百人。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增長21.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0.1%;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9.7%。

甘肅按2010年價格計算,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1.89%。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比上年末增長12.13%。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6.89%和97.56%,分別比上年提高3.19和3.51個百分點。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54.60%。房屋施工面積比上年增長47.90%;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9.92%。

寧夏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22.4%。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16.32部,凈減0.78部。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94.11部,凈增11.21部。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1.0%。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5.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9%。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27.6%。房屋施工面積比上年增長23.4%,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下降5.0%。

青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8.8%。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37.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6.3%,電話普及率112.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2部/百人。互聯網用戶50.5萬戶,增長20.0%。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4.1%,比上年末提高2.5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6.3%,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1.0%。房屋施工面積增長14.0%;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4.5%;商品房銷售額下降6.7%。

新疆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6.0%;固定電話普及率每百人24.5部。移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90.9部。互聯網寬帶用戶增長22.1%。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5.3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6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7.4%,房屋施工面積增長25.8%;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7.2%。

內蒙古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增長6.2%。全區電話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動電話)達到117.58部/百人,增長8%。全區已通電話的行政村比重為100%。年末全區互聯網絡用戶增長21.7%。城鎮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0.5%;城鎮住宅施工面積增長3.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1.5%。

廣西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12.3%。年末全區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比上年末增加300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75部/百人。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7%。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2.5%。商品房施工面積增長5.3%,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6.9%。

(九)商品價格走勢平穩,出現小幅上漲,但漲幅明顯回落

從圖3可以看出,2012年西部地區除四川、寧夏外,其余省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2.6),其中新疆為103.8,漲幅居全國及西部第1位;西藏為103.5,漲幅居全國及西部第2位。從消費品分類情況看,食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煙酒類是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而交通和通訊價格則趨于下降。

t3

注釋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經濟學理論與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實踐研究》(項目號11JJD790022)的中期成果之一。

[2]課題組組長: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何煉成教授;課題組成員:姚慧琴教授、徐璋勇教授、蔡立雄副教授;執筆人:蔡立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荣旗| 清远市| 阜新| 西华县| 黑龙江省| 兰溪市| 会同县| 邵阳县| 兴业县| 镇江市| 浦东新区| 临泉县| 平度市| 永吉县| 嘉义市| 巴塘县| 柞水县| 朔州市| 恩平市| 上杭县| 恩平市| 乐山市| 卓尼县| 贡山| 仪征市| 东台市| 两当县| 延安市| 芦山县| 昭通市| 天峨县| 雷波县| 红河县| 青河县| 阿图什市| 喜德县| 浦江县| 岐山县| 牙克石市| 格尔木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