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重估國學的價值
  • 紀寶成
  • 5448字
  • 2019-09-29 13:00:40

中國傳統節日應設為法定節假日[1]

Ⅰ.關于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建議

(2004年2月27日)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并自誕生始即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它獨具的喜聞樂見、全民參與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弘揚民族文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凡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非常重視中國傳統節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雖在近代曾脫離母體很長時間,但一直保留著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香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為五大傳統節日,被規定為法定假日;在澳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和重陽節被規定為法定假日。新加坡華人同樣非常注重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每年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慶祝??梢哉f,華人走到哪里,就會把重要的傳統節日帶到哪里。每逢佳節,身處世界不同地方的華人都會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舉行慶?;顒?。所以,傳統節日對華人來說,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一個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梁的作用。

在當代中國,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首先就要注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重視傳統節日并發掘其內涵,對于我們繼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但現在中國的法定節日中,只有春節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其他的一些傳統節日,雖然在民間有所保留,但并未被規定為官方法定節日,沒有法定假期。由于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傳統節日近年來有逐步衰落的跡象。一方面是一些傳統節日在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則是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時間的增加,僅有春節已經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很多城市青年開始引進西方的節日,如圣誕節、復活節等。對自己的傳統節日缺乏了解或興趣而盲目引進西方的節日,這樣的現象不能不引人深思。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和發揮傳統節日在今天的作用,使之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鑒于此,加上與世界很多國家地區相比,我國的法定假日偏少,只有10天(如法國與英國每年有13個法定假日,香港有12個法定假日),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建議春節法定假日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增加1天,即增加除夕這一天。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新年的開始,有辭舊迎新、全家團圓、共享天倫的寓意。除夕夜的團聚和年夜飯則是春節最重要的標志,離家在外的游子、億萬民工克服一切困難都要趕在除夕夜之前到家,為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夜吃團圓飯。年復一年、波瀾壯闊的春運高潮,顯示了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及在培養家庭意識和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除夕放假,意義深遠。

第二,建議增加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為法定節日,各個節日都放假1天。清明節是中國人掃墓祭祖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緬懷先輩,既寄托哀思,也激勵后人;端午節起源于屈原投江的傳說,有濃重的愛國主義色彩;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選擇在仲秋月圓之時,既有“春華秋實慶豐收”之謂,又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意,并以賞月、吃月餅為習俗,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把中華文化中的真、善、美發揮到了極致。以上三大節日,都以“愛家、愛國、愛傳統”為主旋律,增加這些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可以增加節日的文化含量,更好地利用大眾化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

第三,元宵節和重陽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如重陽節充分體現了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雖然不一定設為法定假日,但通過定為法定節日予以強調并適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可以達到發揚優良傳統,保持家庭和睦、國家穩定、社會和諧的目的。

總之,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傳統節日,增加部分節日為法定假日,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增加了節日的文化含量,突出了中國特色。這對于幫助年青一代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傳統,涵養民族之根,弘揚民族之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Ⅱ.再次建議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

(2005年3月6日)

我們在2004年的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建議》。建議一經提出,在全國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和呼應。國務院法制辦公室2004年5月10日國法函〔2004〕109號對此予以及時回復,認為“將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增加為法定假日,需要綜合考慮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您的建議,我們將在今后相關工作中予以認真研究”。

應廣大群眾要求,我們再次提出此議案,并補充三點理由:

(1)建議案一經提出,便成了去年“兩會”期間的熱點之一。引起了全國甚至整個華人世界的重視和熱烈反響,幾百家媒體爭相登(轉)載、討論,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人們基本上是表示贊成和擁護的。至今我們還經常收到全國各地群眾的來電來信,表示支持提案并希望建議案能獲得通過。所以建議案是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反映了民意。

(2)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并放假1天與增加元宵節和重陽節為法定節日,出發點并非為了休假,而是為了使廣大群眾能利用假期進行豐富多彩的慶?;顒?,回味悠久歷史,享受民俗文化。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最便捷手段之一,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盡管只增加4天假期,但可以傳承五千年文明,涵養13億人民,直接服務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項歷史性任務。

(3)建議案是在充分考慮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與世界各國的情況進行橫向比較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國目前的節假日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一些不發達國家相比都是偏少的,而我國恰巧是世界上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我們認為,我國現階段完全有能力增加4個重要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而且我國目前的法定節日,只有春節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迫切需要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來彌補曾缺失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這一課。

所以我們再次鄭重地提出建議,希望能被本屆政府采納。

Ⅲ.建議加快將中國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立法進程的議案

(2006年3月6日)

我們在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建議》和《再次建議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建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分別以國法函〔2004〕109號和國法函〔2005〕132號對此予以回復,其中,〔2005〕132號函答復:“您提出的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建議,對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形成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統籌研究是否將傳統節日設立為法定節假日的問題?!?/p>

這樣的答復令我們十分歡欣鼓舞,希望能加快立法進程。應廣大群眾要求,我們提出建議加快將中國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的立法進程,并補充以下三點理由:

(1)將中國傳統節日轉變為法定假日的建議案已經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前年和去年“兩會”期間,該建議案一經提出,便成為了提案建議的熱點和焦點之一,在全國各界甚至在整個華人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呼應,數百家媒體爭相登(轉)載,并在網上公開討論征集網民的意見。人們基本上對此表示贊成和擁護。至今我們還經常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群眾的來電來信,支持建議案并希望建議案能獲得通過;至今“傳統假日列為法定假日”在網絡上仍為熱門話題,其中很多是海外媒體對建議案的跟蹤報道,反映了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所以該建議是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反映了民意。廣大群眾對建議案成為現實翹首以待。

(2)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建議案的出發點并非為了休假,而是為了使廣大群眾能夠利用假期進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回味悠久歷史,享受民俗文化。通過群眾自發性的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又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時,更是在廣大青年之中普及傳統教育,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熱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在廣大青年中,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借助媒體渲染、商家炒作,已經越來越為青年一代認同和接受;相比之下,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慶?;顒觿t愈顯頹勢,甚至很多在外來文化滲透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清明、端午、重陽的來歷和意蘊。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盡管只增加4天假期,但卻可以在廣大青年中普及文化傳統及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涵養13億人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建議案早日成為現實,可以早日直接服務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性重任。

(3)建議案是在充分考慮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與世界各國的情況進行橫向比較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國目前的節假日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一些不發達國家相比,都屬于偏少類型,而我國又是世界上人口最為眾多的國家,我國目前的法定節日,只有春節能夠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迫切需要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來彌補曾缺失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這一課。從實際可操作性角度講,我們認為我國現階段完全有能力將除夕、清明、端午、中秋4個重要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甚至可以考慮,春節還可再增加2天的假日,相應地,“五一”假期可以減少2天。

為此,我們再次鄭重提議,希望加快將中國傳統節日設立為法定假日的立法進程,望予采納。

Ⅳ.關于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實施意見的建議

(2007年3月4日)

2006年9月,我國第一個專門部署文化建設的中長期規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再次強調要“充分發揮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并成為民族傳統文化世代相傳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其獨具的喜聞樂見、全民參與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弘揚民族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們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三次會議、四次會議上連續三年提交建議或議案,建議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不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做進一步研究,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已指日可待。

有鑒于此,為進一步推動將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的進程,特提出以下節假日調整方案,建議對我國目前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即取消“五一”和“十一”黃金周,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進一步強化春節,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具體方案如下:

第一,建議取消“五一”和“十一”黃金周,“五一”和“十一”的假期調整為1天?!拔逡弧焙汀笆弧秉S金周集中式放假帶來的交通擁擠、旅游產品短期供給不足、旅游安全隱患增大、景區資源保護壓力加大等一系列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取消黃金周不但能夠消除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能夠保證人們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時節投入工作,提高我國的勞動生產率,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二,建議將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列為法定假日,各放假1天。這樣廣大群眾可以利用假期進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領悟節日內涵,回味悠久歷史,享受民俗文化。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第三,建議強化春節這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目前春節法定3天假日的基礎上,除增加除夕放假外,再增加1天,將正月初四設為法定假日。這樣,從除夕到初四連續5天假期,加上節前和節后兩個周末共9天假期,既可以緩解春運客流高度集中帶來的交通壓力,同時又使離家在外的游子和各地億萬務工人員能夠有更多時間在家共慶團圓,對于培養家庭意識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第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這一制度,不但可以更好地體現個人意愿和個人需求,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勞動積極性,同時可以避免出現國家統一放假時集中性的大規模人員流動現象,旅游、消費、交通等資源可以得到更為均衡的利用。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帶薪休假天數最多不超過兩周,建議將帶薪休假盡量安排在夏季,這樣不但有利于職工避暑、緩解電力緊張,而且有利于全年節假日的均勻、合理分布。

第五,建議將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同青年節、建黨節、建軍節一樣列為法定節日,積極組織相關紀念活動,彰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擴大傳統節日的影響。

根據以上建議,調整后的我國法定節假日增加1天,全年共11天,由于我國實行周雙休日制度,總的年均法定休假日天數為115.3天,在世界上處于中等水平。調整后,我國在冬、夏兩季有春節和帶薪假期兩個長假,全年平均分布“五一”、國慶和清明、端午、中秋、除夕4個中國傳統節日假期,這樣不但能夠對旅游、交通、消費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同時人民群眾的休息權利也能夠得到更和諧的實現,各個節假日的內涵也將得到更好的發揮。


注釋

[1]從2004年的全國“兩會”開始,作者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連續四年提交“將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等相關建議,這些建議均成為當年“兩會”代表討論和關注的熱點問題,最終促使這一建議于2007年12月被國務院正式采納并實施。本文被《大學的探索》收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陇川县| 西昌市| 淮阳县| 贵南县| 马龙县| 凌云县| 天峨县| 连平县| 通渭县| 衡山县| 鄂托克旗| 集安市| 衡阳县| 时尚| 甘肃省| 叶城县| 秀山| 封开县| 武宁县| 镇坪县| 凤城市| 武威市| 江油市| 新宁县| 无极县| 呼图壁县| 阿瓦提县| 驻马店市| 玉溪市| 富民县| 伊春市| 石狮市| 长寿区| 芷江| 周宁县| 通河县| 濮阳市| 宜良县| 万源市|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