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互易合同

一、互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互易合同,又稱為以貨易貨的合同,它是雙方當事人以金錢以外的財產進行相互交換而達成的合同。互易合同中的雙方當事人以物進行交換,任何一方都要向對方交付貨物,并接受對方的貨物,但不需要向對方支付價款。嚴格地說,互易不是買賣,但因為我國《合同法》在買賣合同中對其進行規定,所以,本書將互易置于買賣合同一章中加以探討。

互易是一種古老的交易。在貨幣出現以前,人們之間的交易往往采取物物交換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所謂的互易方式。(注:參見于光遠、蘇星主編:《政治經濟學》上冊,4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亞里士多德明確地把商品交換區分為物物交換和商品交易(即以貨幣為中介的商品交換),并認為物物交換(即互易)是商品交易的最初形式。(注:參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姚仁權編譯,25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在羅馬法中,互易是一種無名合同,如果當事人一方對于其交付的物件不享有所有權時,對方當事人得以提起“口頭契約之訴”(actio prescriptis verbis)(注:陳朝璧:《羅馬法原理》,205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法學總論》第3卷第23篇中對互易也有所記載。在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中,大多對互易合同作出了規定。《法國民法典》規定:除了出賣人因價金太低而解除合同的規定不適用于互易合同之外,其他關于買賣的規定,都可以適用于互易合同。臺灣地區“民法”第398條對此也作出了規定。《歐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第4.1—1:203條規定,動產“互易”合同,是指雙方在合同訂立之時或之后相互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合同。就將受領的標的物而言,各方當事人均為買受人;就擬轉讓的標的物而言,各方當事人均為出賣人。在我國實踐中,仍然大量存在以貨易貨的交易,尤其是在邊貿市場上,經常采用互易的方式進行交易。因而,我國《合同法》為規范此類合同,在第17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可見,《合同法》也明確承認了互易合同。

互易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轉移財產權。當事人從事互易的交易,并非為取得對標的物的使用權,而是為了取得對標的物的所有權。在這一點上,互易不同于借用、租賃合同,而與買賣相同。因此,如果當事人之間互易的目的僅僅是占有對方的標的物并臨時使用,則可能構成借用,而不構成互易。

2.不需支付價款。互易是以物易物的合同,其不同于買賣,也不是特種買賣。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買賣是錢貨交易,但互易不存在價款的支付問題。在買賣中,要以貨幣為中介,而在互易中,并不以貨幣為中介。在互易的交易中,雙方都是交付實物,所以也不存在買方和賣方的區別。

3.具有雙務、有償性。互易是一種雙務合同,因為雙方當事人都負有對待給付義務,即相互交付特定物的義務。關于互易是否屬于有償合同,學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有償就意味著要支付合同價金,即一定數額的貨幣。但是在互易中,當事人并不需要支付貨幣,所以互易屬于無償合同。筆者認為,對于有償的理解,不能僅限于是否支付貨幣,而是要看合同雙方當事人是否需要承擔一定的對待給付義務。由于在互易中,一方在接受對方的物時,應當要交付自己的物并移轉所有權,所以,就貨物的接受而言其是有對待給付的,因而互易屬于有償合同。從這個意義上說,互易是雙務、有償的合同。

4.具有諾成和不要式性。互易合同自當事人雙方達成合意時起就可以成立,不以物的交付為成立要件。此外,互易合同的訂立也不必采取特定的形式(如書面形式等),只要當事人之間達成合意,無論采取口頭還是書面形式,都可以認定合同成立。

5.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具有類似性。在互易合同中,無論當事人是雙方還是多方,其都兼具類似于出賣人和買受人的地位。互易各方享有相似的權利和義務。例如,雙方都負有交付標的物的義務或接受對方提供的標的物的義務等。在這一點上,其與權利義務具有相對性的合同是不同的。

在比較法上,各國立法大都承認互易合同,但只是簡略地規定互易概念,其余如互易人的權利義務等,則參照買賣合同的相關規定。我國《合同法》第17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在此需要討論的是,互易合同是否屬于《合同法》所規定的有名合同?盡管《合同法》中并未將互易合同單獨作為一種合同類型來加以規定,但筆者認為,其仍然屬于《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因為一方面,在《合同法》上述規定中,不僅承認了互易合同,也確立了互易合同的具體規則,這表明法律已經將其納入了有名合同的范疇。另一方面,從比較法上來看,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也都是將互易合同作為有名合同對待。例如,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98條就將互易規定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有名合同,且其主要的規則也是準用關于買賣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17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這就對互易合同適用的法律規則作出了規定,《合同法》第175條規定互易參照買賣合同規定,并不意味著其完全適用買賣合同的規則。參照的含義,是指在不違背互易合同的性質的前提下,可以適用買賣合同的相關規則。但由于互易和買賣存在性質的差異,所以,有關價金的支付規定、能否約定分期支付、違約的救濟等,因互易與買賣合同存在不同,不能適用買賣合同的規則。但有關交付、驗收、瑕疵擔保義務、風險負擔等規則可以適用于互易。所以,盡管我國《合同法》是在“買賣合同”部分對互易作出了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互易是買賣的一種特殊類型,也不能認為,法律關于買賣的規定都可以適用于互易。

二、互易的主要功能

在貨幣產生之前,互易作為一種“直接產品交換”就已存在。貨幣的發明使人類的交易形態由互易轉向買賣,互易逐漸退居次要地位。(注:參見黃立:《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47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但互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使其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仍然發揮一定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現在:

第一,實現交易的便捷。在買賣中,雙方的貨物都要通過貨幣進行計價,需要確定貨幣支付的時間和地點。而在互易的方式中,只要雙方確定了各自貨物的大體價值,即可以通過互易的方式進行交換,而不必各自向對方支付價款,從而極大地節省了交易費用,實現了交易的快捷和迅速。例如,自然人之間以閑置舊物換取他人的物品。再如,在解決企業三角債的過程中,有些企業也嘗試采取以產品換原材料或產品的方式來解決債權債務糾紛。(注:參見張岳黔:《“以物易物”今又來》,載《經貿導刊》,1996(5)。)這些都是簡便快捷的交易方式。

第二,彌補貨幣持有的不足。互易在古代社會就發揮了彌補貨幣持有不足的功能。(注:古希臘經濟學家色諾芬指出,“在大多數其他城市中,國外商人們必須以其某種商品交換另一種商品,因為居民所使用的貨幣不能出國境以外,……如果商人不愿意物物交換,他們還可以運走我們的白銀,作為最好的貨載”([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 雅典的收入》,68-69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一些外匯不足的國家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例如,采用石油換食品方式取得所需物資。(注:參見萬暢:《“以物易物”重新煥發生機》,載《財會月刊》,2000(23)。)在我國邊境貿易中,經常采用互易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既能簡化貨幣兌換的煩瑣手續,也避免了交易當事人雙方持有外幣不足的問題。

第三,避免因幣值的變動而帶來的風險。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對外貿易中可能經常遇到外幣幣值變動的風險。一旦某國的貨幣發生大幅的升值或貶值,都會對當事人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而,通過互易的方式,直接以物易物,不以貨幣為中介,也可以防范幣值波動的交易風險。

三、互易與相關概念

(一)互易與買賣

二者都要以物進行交換,同時都要移轉標的物的所有權。此外,實際生活中還存在附補足金的互易。就是說在互易中,互易人相互交換貨物之后,如果在價值上存在差異,則差方可以以金錢補足,此種交易稱為附補足金的互易,其在性質上實為互易與買賣的混合合同,即不夠部分應當按買賣合同進行。例如,雙方相互以各自的舊車進行交換,在確定了各自車輛的價金之后,如果存在價值差額,可以協商補足差額。(注:參見黃立:《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50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正是因為存在相似性,所以,我國《合同法》第17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當然,二者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其區別主要表現為:

第一,是否支付價款不同。買賣合同是標的物與價金的交換,買受人需向出賣人支付價金,而互易合同是標的物間的交換,無須價金的支付。可以說,互易與買賣的核心區別就在于是否以貨幣作為交換媒介進行交易。(注:參見贏堯舜:《互易的幾個法律問題探討》,載《理論與實踐》,2002(6)。)

第二,當事人不同。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出賣人與買受人,而互易合同雙方當事人均兼具出賣人和買受人地位,互為權利人和義務人,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第三,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時,是否可以請求對方返還標的物。在互易的情況下,一方不履行合同時,另一方有權主張其返還標的物。但是在買賣合同中,如果買方違約,賣方可以請求買方返還原物,但在賣方違約的情況下,因為買方支付給賣方的價金具有一般等價物的特點,因而不存在返還原物的問題。

(二)互易與勞務互換

勞務互換,是指雙方約定以互相交換勞務的方式而達成的交易。例如,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一方看管花園,另一方為其子女輔導功課。勞務互換也具有“互易”的性質,因為雙方都不需要向對方支付報酬,據此,有人認為,相互提供勞務也是一種互易。(注:參見贏堯舜:《互易的幾個法律問題探討》,載《理論與實踐》,2002(6)。)但是,在法律上,通常不將此種形態稱為互易。這是因為互易是以有體物為標的物的,勞務互換雖然也不需要支付報酬,但其屬于廣義上的勞務合同的范疇。

四、互易的標的

互易的標的是有體物,其標的物的范圍十分寬泛,既包括動產也包括不動產。例如,當事人雙方各自將其一套住房進行交換,只要履行了合法手續,即為有效。貨幣作為一種特殊的種類物,一般不能作為互易的標的物,但是,當事人雙方也可以以一定數額的不同國家的貨幣進行交易。當然,在進行貨幣互易時,必須符合有關國家貨幣管制的規定。種類物一般不能作為互易的標的物,但是在被特定化之后,也可以成為互易的對象。

五、互易合同的效力

互易的雙方當事人互為權利人和義務人。在互易合同中,無法區分誰為債權人或債務人,因而,雙方享有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就互易人的義務來說,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移轉標的物占有的義務。互易雙方都應當將自己的物移轉占有給相對方。此處所說的移轉占有,可以是現實的占有移轉,也可以通過指示交付等觀念交付的方式實現占有的移轉。在移轉占有時,雙方都有驗收的權利,驗收質量合格并予以受領的,視為對方已經交付。第二,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一方交付并移轉標的物所有權之后,也有權要求對方向其交付并移轉標的物所有權。因此,互易人既有交付標的物的義務,也有請求對方交付標的物的權利。如果是移轉不動產所有權,雙方都有為對方辦理移轉登記的義務,從而使對方取得所有權。一般來說,各自向對方交付的貨物的數量、質量都應當在互易合同中作出明確約定。如果當事人沒有約定補足差價的情況下,則只是物的交換,不享有請求支付補足金的權利。第三,同時履行義務。原則上,雙方負有同時履行的義務,在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第四,瑕疵擔保義務。瑕疵擔保義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物的瑕疵擔保義務。互易的雙方當事人都應當保證其所交付的物符合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質量,如果因為質量不合格造成對方損害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二是權利瑕疵擔保義務。這就是說,當事人雙方應當保證對方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不受第三人的追奪。如果因違反此種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临江市| 库伦旗| 太康县| 孟津县| 新竹市| 浦北县| 依安县| 龙南县| 称多县| 原阳县| 临海市| 甘谷县| 红安县| 开原市| 太白县| 惠州市| 农安县| 甘洛县| 宝山区| 天门市| 兴宁市| 独山县| 鄂托克旗| 蓬溪县| 合江县| 安宁市| 乐都县| 长海县| 南汇区| 南昌县| 新宁县| 蒲江县| 洛隆县| 剑川县| 岗巴县| 荣昌县| 双流县| 新沂市| 垣曲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