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是利用各種物理因子(如電、磁、聲、光、冷與熱等)作用于機體,引起機體內一系列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調節、增強或恢復各種生理機能,影響病理過程,以達到康復目的的一種療法。

(一)物理療法的治療作用

物理療法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因物理因子直接引起局部組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變化的直接作用,以及因物理因子作用人體后而引起體液改變,或通過神經反射,或通過經絡穴位而發揮的間接作用。物理療法對骨傷科疾病治療的主要作用有:

1.消炎作用

對肌肉、關節、皮膚、筋膜、韌帶、神經、器官和內臟的急慢性炎癥,物理療法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局部小血管的滲透性,提高白細胞和巨噬細胞能力,從而促進局部病變組織從被動充血及瘀血狀態中逆轉過來,變成血流通暢的主動充血,以消除組織水腫,促進血腫吸收,改善組織缺氧和營養狀態,消除炎癥反應。

2.鎮痛作用

炎癥刺激、缺血、代謝產物、致痛介質及精神因素等都可產生疼痛。不論是神經痛、肌肉痙攣性疼痛、肢體缺血性疼痛、炎癥性疼痛等,根據疼痛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療法,可以提高痛閾,消除各種致痛原因,從而起到鎮痛的作用。

3.減少瘢痕和粘連的形成

瘢痕組織是一種循環不良、結構不正常、神經分布錯亂的修復性組織;粘連是因炎癥滲出后組織纖維化而形成的病理性結締組織。物理療法可減少膠原纖維的形成和玻璃樣變性過程,也可減輕瘢痕組織水腫,改善局部組織血供和營養,從而減少瘢痕和粘連的形成。同時,也可緩解或消除瘢痕瘙癢、瘢痕疼痛等癥狀。

4.避免或減輕并發癥和后遺癥

因外傷、手術、癱瘓導致關節制動以及關節炎癥所致的關節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運用物理療法可以鎮痛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肌肉得到較充分的活動和血液的濡養,可避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后遺癥。

(二)物理療法的種類

1.電療法

包括直流電療法、低頻脈沖電療法、中頻脈沖電療法和高頻電療法等。

(1)直流電療法:

直流電療法系應用方向恒定不變的電流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直流電作用于機體時,處于直流電場中的組織內可引起正負離子的定向移動,帶電膠粒的電泳和水分子的電滲,因而引起組織興奮性,細胞膜結構與通透性、酸堿度和組織含水量的變化。直流電療法具有鎮靜、止痛、消炎、促進神經再生和骨折愈合、調整神經系統和內臟功能,提高肌張力等作用。適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脊髓損傷、瘢痕增生及粘連等。心力衰竭、有出血傾向及對直流電過敏者、局部有廣泛或嚴重皮損傷者禁用。

利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導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用這一療法將中藥導入損傷局部,是骨傷科常用的電療方法之一。

(2)低頻電療法:

應用頻率每秒低于100Hz的各種波形的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低頻脈沖電療法。低頻電療法療效確切,應用廣泛,具有促進神經系統功能恢復,調整內臟器官的功能,鎮痛,引起骨骼肌節律性收縮,防止廢用性肌萎縮,訓練肌肉做新的動作,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臨床應用的低頻電療法包括有電刺激療法,感應電療法,間動電療法等。禁忌證同直流電療法相同。

1)電刺激療法:

是以各種不同形式的電流作用于神經或肌肉,使肌肉產生收縮的治療方法,又稱電體操療法。適用于周圍神經損傷、廢用性肌萎縮等。

2)感應電療法:

是應用感應電流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適用于廢用性肌萎縮、扭挫傷及下運動神經元部分損傷后的弛緩性麻痹等。

3)間動電療法:

間動電是在直流電的基礎上疊加經過半波或全波整流后的50Hz正常電流而成。可以起到止痛,促進周圍血液循環,調節神經肌肉組織的緊張度等作用,適用于扭挫傷、廢用性關節強直、肌萎縮、腰肌勞損、肩周炎等。

(3)中頻電療法:

應用頻率為1000~100000Hz的正弦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中頻電療法。中頻電療的主要治療作用為:鎮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淋巴回流、鍛煉骨骼肌與提高平滑肌緊張度、松解粘連與促進瘢痕組織的吸收。目前臨床應用的中頻電療法包括等幅中頻正弦電療法、調制中頻電療法和干擾電療法等三種。

1)等幅中頻正弦電療法:

是應用1000~5000Hz(常用2000Hz)的等幅中頻正弦電流治療疾病的一種電療法。具有明顯的鎮痛、止癢、消炎消腫作用,還有軟化瘢痕和松解粘連、促進毛發生長等作用。適用于瘢痕增生、瘢痕粘連、肌腱粘連、關節僵硬等。禁忌證與直流電療法相同。

2)調制中頻電療法:

是使用一種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其頻率為2000~5000Hz,調制頻率10~50Hz,調制深度0~100%,通常有連調、交調、間調、變調四種波型。本療法克服了機體對電流的適應性。具有止痛和調節神經功能、拮抗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和炎癥吸收、促進淋巴回流的作用,有利于藥物離子的充分導入。臨床應用主要同干擾電療法,但更適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和藥物離子導入。禁忌證同直流電療法相同。

3)干擾電療法:

干擾電流又稱交叉電流,干擾電療法就是利用這種電流來治療疾病的一種電療法。具有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興奮骨骼肌及平滑肌等的治療作用。適用于扭挫傷、神經痛及創傷后期的積液或瘀血吸收不良等。禁忌證同直流電療法相同。

(4)高頻電療法:

醫學上應用頻率100kHz以上的高頻電磁振蕩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高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包括長波電療法、中波電療法、短波電療法、超短波電療法、微波電療法等,近幾十年來,長波、中波療法的應用逐漸減少,短波、超短波、微波療法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其生理和治療作用主要基于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熱效應具有消炎作用、止痛作用;非熱效應可使神經纖維再生加速,白細胞吞噬作用加強,急性炎癥的發展受到控制并逐漸吸收消散。

1)短波電療法:

用波長在100~10m范圍內的高頻電磁波對人體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短波電療主要以電感場法進行治療。短波電療法具有高頻電療法共有的生物學效應和治療作用。短波電療法的溫熱效應比較明顯,改善組織血液循環、鎮痛、緩解肌肉痙攣等作用比較突出。適用于扭挫傷、神經損傷、關節及軟組織損傷后遺癥等。內臟出血、心血管系統代償機能不全、帶心臟起搏器者禁用。

2)超短波電療法:

超短波電療法的治療作用與短波電療法基本相同,但熱效應比短波更好,更均勻,具有較明顯的非熱效應,提高免疫力、消散炎癥、鎮痛、促進組織尤以結締組織增生的作用比較突出。其適應范圍和禁忌證同短波電療法。

3)微波電療法:

微波電療法的作用基礎主要也是熱效應,其特點是作用局部均勻,其適用范圍和禁忌證同短波電療法。

2.光療法:

凡是應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光療法。現代應用人工光源的有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和激光等。用于消炎、鎮痛治療的多選用紅外線、紫外線。

(1)紅外線:

利用紅外線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紅外線療法。紅外線是不可見光線,紅外線治療的主要作用是溫熱效應,不過這種幅射熱透入機體很表淺,不像高頻電流所致熱效應那樣深。紅外線治療作用主要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松弛肌肉痙攣和鎮痛。適用于較淺表組織的慢性勞損、扭傷和炎癥等。紅外線還有使表層組織干燥的作用,對于滲出嚴重的傷口與潰瘍,能使滲出物在表皮結成防護性痂膜,制止滲出。治療時一般照射在裸露的局部,溫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佳。

(2)紫外線:

是一種光化學輻射線,為不可見光。根據其波長可分A、B、C三波段。A波段波長為400~320μm,其生物作用弱,但有明顯的色素沉著,能產生熒光反應,適于過敏及佝僂病。B波段波長為320~280μm,能調節機體代謝,增強免疫,刺激組織再生和上皮愈合過程。C波段波長為280~180μm,由于光聚合作用具有對病毒和細菌有明顯的殺滅或抑制其生長繁殖的作用,因此,紫外線在臨床上常應用于殺菌、抗炎、鎮痛和促進傷口愈合等。

3.超聲波療法

應用超聲波治療疾病的方法稱超聲波療法。超聲波是一種機械彈性振動波,振動頻率超過20kHz,不能為人的聽覺器官所接收。超聲波作用于人體時,由于機械的振動作用(即微細按摩作用),引起細胞漿運動,原漿顆粒旋轉,質點顫動和摩擦等變化,通過神經—體液機制、刺激組織的再生過程,加速炎癥的消散與損傷組織的修復,瘢痕組織軟化,小劑量與中等量的超聲波還有鎮痛作用。

4.磁療法

是利用磁性材料或電動生磁原理所產生的磁場,作用于機體一定部位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磁療法。磁場對人體的作用機理比較復雜,其作用似乎與細胞膜生物電位、離子交換,以及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有關。主要治療作用是鎮痛、消腫、消炎和鎮靜。使用的方法也較多,臨床應隨癥選用。

5.溫熱療法

利用各種熱源為介體,將熱傳至機體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稱溫熱療法。常用的傳熱介質有:蠟、泥類、水、砂、蒸氣等。臨床上常用的熱療法有:溫泉熱療法、石蠟療法、蒸氣浴療法、砂浴療法等。它們具有溫熱和機械的綜合作用。中藥熱熨法亦是一種熱療法,除具有溫熱作用外,還具有藥物的治療作用。

6.冷療法

是應用比人體皮膚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來作為治療和康復的一種手段。冷效應可降低神經傳導速度、抑制感受器的傳入沖動、降低痛的感覺,冷使局部組織溫度降低,組織代謝率降低,抑制局部組織反應,故冷療可減輕疼痛、降低肌張力及減輕炎癥的反應。冷療的方法可直接使用冰塊按摩、冰凍毛巾、冰水袋冷敷。患有周圍血管疾患及皮膚感覺障礙者不宜做冷敷。

7.激光療法

激光療法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熱效應、機械效應、光化學效應和電磁效應四個方面。其適用范圍可包括傷口及其感染、皮膚黏膜潰瘍、扭挫傷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弋阳县| 柘城县| 鹰潭市| 皋兰县| 星座| 广丰县| 织金县| 河北省| 乐清市| 资兴市| 高州市| 安岳县| 砚山县| 桐梓县| 剑阁县| 蒲城县| 天台县| 资溪县| 弋阳县| 五寨县| 莎车县| 昌都县| 来宾市| 白山市| 依安县| 会东县| 闸北区| 南郑县| 临朐县| 邢台市| 临澧县| 阆中市| 保德县| 陆丰市| 临漳县| 邵阳市| 尼玛县| 唐山市| 瑞金市|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