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治療藥物的安全應用
- 李德愛 陳志紅 傅平主編
- 3364字
- 2019-08-22 17:02:32
第四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簡稱HSV)感染是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傳染病。病毒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于人體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月經、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HSV被啟動而發病。
常見的HSV感染有復發性口唇皰疹、皮膚皰疹、急性皰疹性口齦炎和急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少見的有急性皰疹性神經系統感染如腦膜炎、腦炎、脊髓炎和神經根炎。新生兒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現為嚴重的全身性HSV感染。皰疹性腦炎病情重死亡率高,有的可造成終身殘疾。HSV感染十分普遍,根據對人群中HSV抗體的調查,約90%的10歲兒童的血清中有HSV抗體,成人可達100%,這說明他們已經受過HSV感染。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單純皰疹病毒所致。人是HSV的唯一寄主,原發感染和復發性感染患者及無癥狀的排病毒者均可成為傳染源,約有20%的健康幼兒和1%~5%的成人是無癥狀排病毒者,從其唾液中可分離出HSV。有的國家常規宮頸陰道細胞學檢查發現,約有0.5%的婦女從生殖器排出HSV,因此無癥狀排病毒者十分普遍。HSV-1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包括接吻、接觸帶有HSV的患者的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也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但較少見;HSV-2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新生兒可在娩出時通過患有生殖器皰疹母親的產道而受染,病毒亦可由子宮頸上行而感染胎兒。兒童或成人均可感染HSV,兒童更易感染。衛生條件差、居住擁擠的人群感染發生早,常在幼兒時受感染。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臨床表現
HSV感染有3種情況:
1.原發感染
多見于1~4歲的兒童,多數感染后不出現癥狀而呈亞臨床感染,僅少數出現癥狀。HSV-1感染多發生在口腔、唇、眼、腦和腰部以上皮膚等部位;HSV-2感染多見于子宮頸、外生殖器和腰部以下皮膚等部位。
原發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為:
(1)皮膚、黏膜病變:
皰疹多發生在局部皮膚,皰疹周圍皮膚充血,皰疹干燥后結痂而痊愈。發生在皮膚濕疹基礎上的稱為皰疹性濕疹。皰疹性濕疹以及皮膚燒傷患者發生的HSV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病情嚴重,死亡率較高。
(2)急性皰疹性口齦炎:
為最常見的原發感染。起病急,有發熱,口腔和舌黏膜及牙齦發紅、充血,并出現成群的皰疹,破裂后形成小潰瘍。潰瘍可延及咽喉、腭等處,偶可波及食管和氣管?;颊哂锌谏嗵弁?、頸部淋巴結腫大和壓痛。一般1~2周后自愈。
(3)眼部感染:
在球結膜局部可見皰疹,分泌物少。病變在角膜時,可見角膜表面有樹枝狀潰瘍,較深的潰瘍愈合后可引起角膜白斑,常影響視力;也可引起前房積膿、虹膜睫狀體炎及眼葡萄膜炎等,可以致盲。
(4)生殖器皰疹:
多由HSV-2引起,是一種性病,發生在婦女的子宮頸、陰道或外陰部,男子的陰莖頭、包皮、冠狀溝及其周圍的皮膚。先發生皰疹,破潰后成為淺表潰瘍,局部疼痛,可同時有發熱、排尿困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壓痛。
(5)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較少見,可表現為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神經根炎等。皰疹性腦炎病情兇險,如不處理,死亡率高達75%左右,幸存者多留有嚴重后遺癥。
(6)全身性播散性感染:
表現為腦、肝、肺、眼、腎上腺及全身皮膚黏膜等皰疹性病變,患者有高熱、咳嗽、呼吸困難、發紺、黃疸、抽搐、昏迷和全身皮膚黏膜皰疹等,死亡率極高,可達60%~70%。
(7)先天性感染:
患生殖器皰疹的婦女,其胎兒可先天性感染HSV,結果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如小頭、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發育遲緩和智力低下等。
2.非原發性首次感染
是指對原有HSV某一型免疫的個體,又感染了另一型HSV。這種感染通常較原發感染為輕。
3.復發性感染
原發感染后,人體產生免疫力,部分HSV被清除,還有一部分HSV可在感覺神經節如三叉神經節、骶神經節等處長期潛伏感染。病毒不增殖,也不引起癥狀,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月經、情緒激動、手術、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某些感染如大葉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流感及普通感冒等的刺激下,HSV可在神經節內被啟動而增殖,沿傳出神經在其分布支配的皮膚黏膜上引起復發性感染。除發生腦膜炎者以外,癥狀及病情一般較輕,表現為局部癥狀,多無發熱等全身癥狀。最常見的為復發性口唇皰疹,常繼發于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大葉肺炎、瘧疾等疾病之后,在口唇邊緣、鼻孔周圍及口角部位出現皰疹,數日后結痂;亦可表現為生殖器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及腦炎等。
(二)實驗室檢查
1.皰疹涂片細胞學檢查
挑破皰疹,露出底部,用棉簽刮取細胞,涂于玻璃片上,以瑞氏染色或吉姆薩染色,查找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陽性結果可初步判定為皰疹病毒感染,但不能與其他皰疹病毒區別。
2.病毒分離
病毒培養鑒定是確診HSV感染的金標準。
3.PCR檢測HSV-DNA
用PCR檢測皰液中HSV-DNA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4.HSV抗原檢測
標本以熒光抗體染色或ELISA法測HSV抗原是一種快速的診斷方法。
5.抗體檢測
血清雙份抗體IgG抗體上升4倍以上,或測得HSV-IgM陽性,證實近期HSV感染,尤其是新生兒HSV感染。腦脊液HSV-IgM陽性證實腦內感染。
(三)診斷
一般根據典型癥狀和皰疹性病變,口腔、眼部、生殖器和皮膚黏膜的HSV感染診斷不難。但神經系統及內臟HSV感染診斷比較困難,可結合實驗室檢查以確定診斷。
在復發性感染者,可無血清抗體滴度增高表現;新生兒和免疫缺陷患者抗體可呈陰性。
三、治療原則與策略
(一)治療原則
輕型患者不需全身應用抗病毒治療。碘脫氧尿素嘧啶核苷(皰疹凈)局部滴眼,治療皰疹性角膜結膜炎效果較好,但因毒性較大不宜全身應用。對全身性皰疹感染及皰疹性腦炎患者,應用阿糖腺苷靜脈滴注有較好的效果。有報告阿昔洛韋靜脈滴注,毒性低,療效好。此外應加強一般支持及對癥療法。有繼發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
單純皰疹的病程一般為1周,即使不治療,只要沒有繼發細菌感染,1周以后也會痊愈。但此病極易復發,重的可引起鄰近淋巴結腫大。
(二)治療策略
1.局部治療
(1)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
用于水皰或局部紅腫明顯者濕敷至病損消退。
(2)3%阿昔洛韋軟膏:
局部涂敷1日數次。
(3)0.5%新霉素軟膏:
局部涂搽。
2.全身治療
(1)丙種球蛋白:
按每千克體重0.05~0.15ml,5歲以下兒童注射1.5~3.0ml,6歲以上兒童最大注射量不超過6ml,肌內注射,隔日1次,共3~4次。
(2)西咪替?。?/p>
1次按體重5~10mg/kg,1日2~4次服用,連用5天。
(3)維生素:
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B2或復合維生素B。
(4)抗病毒
1)阿昔洛韋:①重癥生殖器皰疹初治:嬰兒與12歲以下小兒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250mg/m2,共5日。②免疫缺陷者皮膚黏膜單純皰疹:嬰兒與12歲以下小兒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250mg/m2,共7日;12歲以上按成人量。③單純皰疹皰疹性腦炎:每8小時按體重10mg/kg,共10日。④小兒最高劑量為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500mg/m2。
2)阿糖腺苷: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1日量為15mg/kg,按200mg藥物、500ml輸液(預熱至35~40℃)的比率配液,連續靜脈滴注,療程為10日。
繼發感染者用抗生素(青霉素、頭孢菌素)。
四、常用治療藥物的安全應用
單磷酸阿糖腺苷詳見第三章第三節。
阿昔洛韋 acicIovir
【其他名稱】
開糖環鳥苷,羥乙氧甲鳥嘌呤,無環鳥嘌呤,無環鳥苷。
【制劑與規格】
片劑:200mg;注射劑:250mg。
【藥理作用】
本品體外對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具抑制作用。阿昔洛韋易被病毒攝取。阿昔洛韋進入病毒后,與病毒編碼的特異性胸苷激酶結合,在多種細胞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阿昔洛韋三磷酸,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抑制脫氧核苷三磷酸摻入病毒DNA;②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該品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但對宿主細胞毒性低。
【適應證】
1.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口服用于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初發和復發病例;對反復發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預防。注射劑用于免疫缺陷者初發和復發性黏膜、皮膚感染的治療以及反復發作病例的預防;也用于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治療。
2.帶狀皰疹 口服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帶狀皰疹和免疫缺陷者輕癥病例的治療。注射劑用于免疫缺陷者、嚴重帶狀皰疹患者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彌散型帶狀皰疹的治療。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療。
【用法與用量】
靜脈滴注兒童常用量
(1)重癥生殖器皰疹初治:嬰兒與12歲以下小兒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250mg/m2,共5日。
(2)免疫缺陷者皮膚黏膜單純皰疹:嬰兒與12歲以下小兒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250mg/ m2,共7日;12歲以上按成人量。
(3)單純皰疹性腦炎:每8小時按體重10mg/kg,共10日。
(4)小兒最高劑量為每8小時按體表面積500mg/m2。
其他詳見第三章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