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知識
- 白虹
- 1090字
- 2019-11-01 20:04:09
春分農歷節日:花朝節——百花生日
花朝節流行于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又稱“挑菜節”,簡稱“花朝”。陽歷的時間是3月,大致在驚蟄后春分前,農歷節期各地不盡相同。北京、河南開封在農歷二月十二日;浙江、東北地區在農歷二月十五日;河南洛陽等地則在二月初二。相傳該日是“百花生日”,花朝節時,民間舉辦賞花、種花、踏青和賞紅等娛樂活動。
1.花朝節:紀念百花仙子的節日
花朝節(農歷二月初二)又稱花王節、百花仙子節或花婆節,是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ǔ澥羌o念百花仙子的節日,傳說百花仙子于農歷二月初二降臨人間。百花仙子又稱花王、花婆,是壯族虔誠敬奉的一位女神。傳說花婆神專管人類生兒育女,又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嬰兒出世后,多數人家就在臥室的床頭邊立一花王圣母神位,上置一束從戶外摘回的花或以紅紙剪扎成的花,每逢初一或十五日,須焚香敬拜;孩子不舒服了,祭拜之。農歷二月二十九日則大祭之,祈求兒女健康。
花朝節主要民俗活動


花朝節一般選在有高大木棉樹的地方度過。青年男女們穿著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懷揣五色糯飯、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帶上為情人而備的頭巾、千針底新鞋等禮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繡制的繡球。人在綠叢中三五成群,對唱山歌,贊情侶,夸對方,求戀情,同時歌頌百花仙子的圣潔、美麗。唱到情深意醉,女子便帶著無限的柔情,將繡球像彩虹一樣拋向自己的心上人。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從四周把繡球紛紛向木棉高枝拋去,于是出現一道道彩色的“閃電”,令人眼花繚亂。拋擲過后,木棉樹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裳。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紀念百花仙子和祈求百花仙子降福于人間。
2.賞紅:貼紅紙條或掛紅布條、剪紅紙小旗
花朝節民間紛紛組織“賞紅”活動。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區花朝節有“賞紅”活動。在江蘇,栽種花樹的人家都要在花樹枝上貼紅紙條或掛紅布條、剪紅紙小旗,稱為“護花符”。在浙江杭州,以農歷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以紙糊成花籃形懸掛在花樹之上,也有只粘紅紙條的,或纏系在花木枝上、插在盆中。這些活動有?;痉笔?、人壽年豐的含義。
3.蒸百花糕:鄰里互贈,增進友情
花朝節,家家戶戶蒸百花糕。百花糕是花朝節的特色食品,人們采摘新鮮的花瓣,和著糯米粉,與家人一起動手做,更有節日氣氛。做好后,鄰里之間互相饋贈,增進友情。
4.食撐腰糕:蒸食年糕,祈禱身體健康
撐腰糕,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米粉做的糕,即用糯米粉制作成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上海、浙江等地在花朝節家家蒸食年糕,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勞作,故稱“撐腰糕”。認為吃后可以不腰疼,所以起名為“撐腰糕”。寓意祈求一年四季不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