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消化系統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內的胃酸、膽汁和食物的持續性反流,它可引起食道末端的炎癥反應。典型癥狀多發生于飯后、彎腰、舉物、負荷過重或平臥時。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反應的嚴重程度無關。

癥狀

·心口灼熱——胸骨后有灼熱感或疼痛感,通常開始于上腹部逐漸向喉部延伸,有時病情極為嚴重則發生心絞痛。

·口腔中出現酸液。

比較少見的癥狀

·嘔吐。

·牙釉質被酸破壞而引起牙痛。

·喉部炎癥引起聲音嘶啞。

·由于吸入胃內容物引起肺炎復發或喘息。

病因

當機體不能正常防止反流時就會發生胃食管反流病,其病因如下。

·患者本身異常體弱。

·腹內壓異常增高。

反流機制

抑制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的主要機制是食管末端有一個特殊的環形肌(下食管括約肌),它關閉了進胃的入口。其他消除反流的機制包括食管壁的波狀收縮和橫膈肌的收聚運動。這些機制迫使食物向胃內涌入。由于飲食因素、藥物因素或懷孕使括約肌張力下降,飯后某些胃內容物就可能返回食管發生胃食管反流病。

誘因

·肥胖。

·懷孕——腹內壓升高時釋放的激素導致括約肌松弛。

·某些藥物比如鈣通道阻滯劑(用于治療心臟病)和β2受體抑制劑(用于哮喘)。

·吸煙。

·飲用咖啡、茶或酒精飲料。

·食用油炸食物或脂肪類食物。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可能出現食管裂孔疝。胃的一部分通過食管穿越橫膈肌的開口進入胸腔。

這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且大多數食管裂孔疝患者也不伴有胃食管反流病,但是大多數食管炎患者都會罹患食管裂孔疝。

figure_0131_0006

機體防止反流的主要機制就是食管括約肌的波狀收縮和食管壁的蠕動。

診斷

若患者比較年輕則只要通過典型的癥狀就可以確診胃食管反流病:飯后或改變姿勢(比如彎腰或平臥)時有胃灼熱的感覺。45歲以上第一次出現癥狀的人,以及那些出現其他較少見癥狀比如胃腸道出血或吞咽困難的人需進行進一步檢查,特別是要排除癌癥的可能性。常見的檢查包括如下幾種。

·內窺鏡檢查法——將觀察工具從患者的喉部插入,以便于直接觀察食管和胃的內膜。活組織檢查能從胃和食管壁中取樣以進行顯微鏡檢查。

·X線鋇餐檢查——吞咽一種X線無法穿透的物質,然后進行一系列的X線檢查。若真的發生反流就可以觀察到。

治療

下列治療方法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減肥。

·避免暴飲暴食。

·避免食用洋蔥、辛辣的調料或富含脂肪的食物、茶、咖啡、果汁和柑橘類的水果。

·避免穿緊身衣。

·夜晚枕頭高度不低于15厘米。

·減少對酒精的攝取。

·戒煙。

·調整治療藥物,避免藥物對食管括約肌產生影響。

藥物治療

抗酸藥可以中和胃酸,能夠有效地緩解癥狀。當與一種稱為藻酸鹽(一種海藻)的物質聯合應用時,能起到防止反流的屏障作用。還可使用抑制胃內胃酸分泌的藥物。這類藥物分為下面兩大類。

·H2受體阻滯劑——比如雷尼替丁或西咪替丁,對于短期、間歇性發病非常有效。

·質子泵抑制劑——比如奧美拉唑。這類藥用于嚴重的頑固性疾病。

由于治療停止后易復發,所以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需要持續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用于除肥胖以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頑固性疾病。手術部位主要是食管末端附近的胃上部。

預后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典型的反復發作的慢性病。約2/3的患者需持續服藥或間斷性服藥數年以控制癥狀。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長期并發癥為食管末端出現瘢痕和繼發性狹窄(限制),多見于60歲以上的患者,可引起長時間的吞咽困難。

少數病例中,長期存在的食管炎會導致食管發生癌前病變,但通過藥物治療這些情況是可以改變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湛江市| 太康县| 临江市| 吉安县| 呼图壁县| 马鞍山市| 略阳县| 东源县| 贵定县| 察哈| 台前县| 瓮安县| 托克托县| 宜都市| 南涧| 黔东| 丹阳市| 齐河县| 长汀县| 青海省| 富川| 福泉市| 梁平县| 韶山市| 宜城市| 宁化县| 读书| 定襄县| 耿马| 色达县| 宜君县| 阳春市| 金门县| 新邵县| 会昌县| 井陉县| 巴中市| 通化县| 娄底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