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經濟理性能力的培養
成功人士的經濟學特點
經濟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以下一些成功者的共同特點:
1.積極思考,理性行動
毫無例外,成功人士總是向著積極方向思考,他們思考成功,而不是失敗。無論情況多么困難,他們總是保持積極向上,保持理性,因此他們始終能克服障礙和問題。他們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帕特·萊利在20世紀80年代帶領洛杉磯湖人隊4次奪得NBA總冠軍。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父親教給他的道理:“你遇到的事情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對待它。”成功人士不會讓消極的人或者環境打垮自己。
對于他們要追尋的目標,他們會果斷地做出決定,然后制訂具體的計劃達到他們的目標。拳王阿里13歲的時候體重只有115磅,但是當時他就立志成為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
理性行動是實現目標的保證,我們發現領導者和成功人士都是崇尚實干的,他們總是在行動。當今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到美國加州圣迭戈拜訪索爾·普賴斯時,看到了后者創辦的頭一家會員制倉儲折扣商場。在當晚回到阿肯色之后,沃爾頓就命令建筑師連夜設計出了新的倉儲超市山姆會員店。做決定要當機立斷,行動也要雷厲風行。
成功者把取得成功的過程看作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速跑。他們不會灰心喪氣,他們永不言敗。
甲殼蟲樂隊在成功之前遭到過英國所有唱片公司的拒絕。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曾經不及格。邁克爾·喬丹曾經被高中籃球隊淘汰。約翰·伍頓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執教13年之后才取得第一個全國冠軍。托馬斯·愛迪生曾經說過:“人生中的很多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在放棄的時候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2.成功人士從不吝嗇對自己的人力投資
成功人士總是不停地學習,閱讀書籍,勤于學習技能和尋找良師益友。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通過研究成功人士在幼年時候做的兩件特殊事件,就可以預測他們以后是否能取得成功。他們從三年級到高中都做過許多工作和承擔過各種責任,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如饑似渴的讀者。傳奇籃球教練約翰·伍頓曾帶領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奪取過10次全美大學籃球聯賽的冠軍,他曾經說過:“只有知道事物的價值所在之后你才會去學習。”
3.注重成本
這是成功人士的另一個特點,成功人士會節約金錢和集中利用時間,他們很明白效益與成本的重要。成功人士不會讓其他人或事干擾自己的目標。正如亨利·福特曾經說過的,一個人對自己的目標應該日思夜想。
為此,許多成功的人發現了不同的或者更好的方法來做事情,而這些方法在進行當中通常會受到批評。西方聯合公司的總裁曾經面臨著一個讓西聯脫胎換骨的機會——購買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的新發明“電話”的部分權益,但這位先生用這樣的話回絕了:“我們用這個有趣的玩具能干什么?”山姆·沃爾頓則鼓勵其他人“逆流而上,不拘常理,另辟蹊徑。如果每個人都按照同一個方法做事,你反其道而行之就很有可能發現生財之道”。
成功人士因為注重成本,所以講求效率。他們像教練、勵志指導人員以及啟迪者,可對其他人產生激勵作用。戴爾·卡耐基曾就這個問題撰寫了一本經典著作《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功人士都是誠實、可靠和負責的人。他們為周圍的人樹立了榜樣,并且不會對原則妥協。
任何人都可以經過努力成為某一領域內的翹楚。就像那些理性人才一樣,如果你學習和實踐這些了不起的人物身上的理性優點,你也能取得更強的理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