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腦海為何先聚焦事物“整體”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觸:在認識或感知事物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先聚焦事物的概況或整體,然后再進一步了解其細節。不必好奇,這是因為人類的知覺具有整體性。

所謂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完備刺激整合成完備而統一的整體。在知覺活動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辯證的、互相依存的。人的知覺系統具有把個別屬性、個別部分綜合成為整體的能力。我們從點子圖上可以看出,盡管這些點子沒有用線段連結起來,但仍能看到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在這里,我們的知覺系統把視野中的個別成分綜合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結構。但是,點子的數量不同,它們的空間分布情況不同,我們知覺到的幾何形狀也不同。可見,知覺的整合作用離不開組成整體的各個成分的特點。在知覺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結構關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figure_0038_0011
點子圖

有人曾用對圖片的感知,說明部分對整體的依賴性。實驗者先給被試呈現一張圖片,上面畫著一個身穿運動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斷定他是球場上正在鍛煉的一位足球運動員。接著給被試呈現第二張畫片,在那個足球運動員的前方,有一位驚慌奔逃的姑娘。這時被試斷定他看到了一幅壞人追逐姑娘的畫面。最后實驗者拿出第三張圖片,在兩個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頭剛從動物園里逃跑出來的獅子。這時,被試才明白了畫面的真正意思:運動員和年輕的姑娘為躲避獅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見,離開了整體情境,離開了各部分的相互關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確定的意義。

在知覺活動中,人們對整體的知覺還可能優先于對個別成分的知覺。例如,我們對一輛急駛而來的汽車,最先看到的是汽車的整體,然后才是它的各個細節。又如,我們走進一間房屋,首先是對室內的陳設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才個別地審視它的一些細節。

知覺的整體性是知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依賴于刺激物的結構,即刺激物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而且依賴于個體的知識經驗。一個不熟悉外文單詞的人,他對單詞的知覺只能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進行。相反,一個熟悉外文單詞的人,他把每個單詞都知覺為一個整體。

知覺的整體性提高了人們知覺事物的能力。如果用速示器快速呈現一個熟悉的漢字或組成這個漢字的個別筆畫,那么辨認整個字的時間幾乎和辨認個別筆畫的時間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知覺的整體性,人們有時會忽略部分或細節的特征。做文字校對工作的人,由于對整個文句的感知,有時難以發現句中個別漏字或誤寫的字詞,這就是由于整體知覺抑制了個別成分的知覺。

格式塔心理學派對知覺的整體性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知覺的整體性有以下幾個組織原則:

figure_0039_0012
圖1
figure_0039_0013
圖2

接近性指人們往往傾向于把在空間和時間上接近的物體知覺成一個整體。比如圖1,我們會把它知覺成由三個距離很近的黑點構成的一些線條,在豎直方向稍為向右傾斜。我們一般不會以另一種結構來知覺它,或者就算以別的結構去知覺它,也是很費力的一件事。

相似性指人們往往會把在形狀、顏色、大小、亮度等物理特性上相似的物體,知覺成一個整體。比如圖2,我們會把形狀相同的圓圈和黑點分別兩兩知覺為一組,而不太會把一個圓圈和一個黑點知覺成一個整體。

連續性指人們往往會把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等特點的客體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知覺。比如圖3,我們傾向于把它知覺成更為自然和連續的兩條相交的曲線AC和BD。可見,連續作用對我們的整體知覺有著驚人的力量。

求簡性指我們在知覺過程中會傾向于知覺最簡單的形狀。我們的知覺也傾向于在復雜的模式中讓我們知覺到最簡單的組合。比如圖4,我們可以把它解釋成三個不規則圖形相接觸。可事實上,這不是我們知覺到的東西,我們知覺到的東西要比這簡單得多,即一整個橢圓和一整個長方形互相重疊而已。

封閉性指我們在知覺一個熟悉或者連貫性的模式時,如果其中某個部分沒有了,我們的知覺會自動把它補上去,并以最簡單和最好的形式知覺它。比如圖5,我們傾向于把它看作一顆五角星,而不是五個V形的組合。

figure_0040_0014
圖3
figure_0040_0015
圖4
figure_0040_0016
圖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达县| 阜平县| 本溪| 察隅县| 石台县| 台北县| 涿鹿县| 孙吴县| 汶上县| 东源县| 正宁县| 静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德化县| 蒙自县| 仁怀市| 聂拉木县| 富源县| 青神县| 沅陵县| 海安县| 高陵县| 堆龙德庆县| 天柱县| 三江| 四会市| 连州市| 高青县| 北宁市| 萨迦县| 安西县| 长泰县| 基隆市| 老河口市| 阿尔山市| 宁乡县| 陇西县| 镇坪县| 高雄市| 唐海县|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