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Namibia
地理位置
納米比亞原稱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贊比亞為鄰,東、南毗博茨瓦納和南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00千米。
地形特征
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東部內陸地區為沙漠,中部為高原,北部地區有少許平原。西部沿海為納米布沙漠,干旱荒蕪,氣溫可達49℃。中部高原位于納米布沙漠東部,從北部的邊界直延伸到南部邊界。東部內陸地區為卡拉哈里沙漠。
氣候
納米比亞屬半沙漠氣候,燥熱少雨,年平均氣溫18℃~22℃,分春(9~11月)、夏(12~次年2月)、秋(3~5月)、冬(6~8月)四季。
自然資源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居非洲第四位,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鉆石、鈾、銅、鉛、鋅、金等。另外,納米比亞是世界上沿海漁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經濟
種植業一直較落后。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由于雨量稀少,土地貧瘠,農作物產出率低且不穩定,糧食不能自給。畜牧業較發達,收入占農牧業總收入的88%,以養牛、羊為主。有占世界首位的卡拉庫爾羊。沿海魚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十大產魚國之列,主產鱈魚、沙丁魚、莢魚、龍蝦和蟹,其中90%供出口。工礦業以采礦業為主,非燃料礦物在非洲居第四位,鉆石儲量居世界第三位,鈾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制造業不發達,制造企業約300家,90%以上為小規模私人企業,主要行業有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18.8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10010美元。
經濟增長率:4.5%。
匯率:1美元=16.86納元。
習俗

納米比亞人保留著一些奇異的習俗,如在霍屯督人的女孩成人儀式中,有的令女孩赤身裸體到大雷雨中“沖邪”;或過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后再用牛奶和濕牛糞擦遍全身。卡拉哈里沙漠的婚俗中,有男方為女家婚前“服役”的慣例。如某男孩看上了某家女孩子,便去女家求婚。如果女孩同意,小伙子便自動搬到姑娘家里,義務勞動5年;期滿后,女方家長若認為這位準女婿不錯,便把女兒嫁給他。
歷史年表
公元15~18世紀
荷蘭、葡萄牙、英國等殖民者先后侵入
1890年
被德國占領
1915年
南非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占領西南非洲(納米比亞)
1920年
國際聯盟委托南非統治西南非洲
1960年4月
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簡稱“人組”)成立,開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1968年
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愿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
1977年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35號決議,終止南非對納米比亞的委任統治并支持納實現獨立
1989年
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制憲議會和總統選舉,“人組”獲勝,其候選人努喬馬當選總統
1990年3月21日
宣布獨立
交通運輸
基礎設施較發達。
鐵路總長2600千米;平均每年客運量60.2萬人次,貨運量68.7萬噸。
公路總長約3.2萬千米,其中瀝青路5000千米,年均客運量5萬人次,貨運量18萬噸。
水運沃爾維斯灣是納米比亞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區最大的貿易和漁港,年吞吐量約200萬噸。
空運納米比亞航空公司擁有波音747飛機1架、波音737飛機1架和B—1900渦輪螺旋式飛機3架。
教育
納米比亞獨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規定6年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全國擁有近1489所中小學校,在校學生50萬人。納米比亞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建于1993年,有學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術學校和師范學校。全國文盲率為60%。2011年度教育經費為83億納元,在國家總預算支出中排名第一位。
主要城市
溫得和克
溫得和克是納米比亞的首都,是全國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人口34.4萬,有3座中世紀德國式城堡,有織布、服裝、食品等工業部門,是卡拉庫爾羔羊皮集散地、畜產品貿易中心。
旅游

旅游業較發達,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1999年被吸收為世界旅游組織成員。海灘、自然保護區等旅游景點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區,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園聞名世界。斯瓦科蒂蒙德是沿海著名游覽勝地,有路德大教堂、博物館、高級旅館和奧林匹克游泳池及設備完好的海濱浴場等。2011年共有102.7萬外國游客赴納米比亞觀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