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全知道
- 任嘯科主編
- 2401字
- 2019-12-12 18:04:29
坦桑尼亞/Tanzania
地理位置
坦桑尼亞位于非洲東部、赤道以南。北與肯尼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接壤,西與盧旺達、布隆迪和剛果(金)為鄰,東瀕印度洋。大陸海岸線長840千米。外圍領土有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和馬菲亞島。
地形特征
坦桑尼亞的大陸面積由3個主要地區組成,即海岸平原、東部低高原及較高的中部高原。海岸平原低緩而狹長。東部高原南部最寬,從坦噶尼喀延伸至尼亞沙湖(即馬拉維湖)。中部高原位于地質斷層的東非大裂谷的東西分支之間,并占據了內陸的其余地區。大陸的海拔平均為900米高,孤立的高山地區處于本國邊境上,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高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
氣候
東部沿海地區和內陸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1℃~25℃。桑給巴爾的20多個島嶼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6℃。年降水量各地差異很大,內陸為760毫米,沿海地區為1500毫米以上。而維多利亞湖區,降水量在760~2200毫米之間。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礦藏及儲量為:鉆石250萬噸(含量6.5克拉/噸),金礦80萬噸,天然氣450億立方米。森林和林地面積約44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46%,出產安哥拉紫檀、烏木、桃花心木等,水力資源豐富,發電潛力超過4.78億千瓦。
經濟
坦桑尼亞為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2/3。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稻米、高粱、小米、木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棉花、劍麻、腰果、丁香、茶葉、煙葉等。工業落后,坦桑尼亞大陸工業產值約占大陸生產總值的7.43%。桑給巴爾工業產值約占桑給巴爾生產總值的4.88%。大陸制造業以農產品加工和進口替代型輕工業為主,包括紡織、食品加工、皮革、制鞋、軋鋼、鋁材加工、水泥、造紙、輪胎、化肥、煉油、汽車裝配、農具制造等。桑給巴爾工業主要是農產品加工業,有椰子加工廠、丁香油廠、碾米廠、糖廠、石灰廠、自來水廠、發電廠和印刷廠等。1967年實行國有化,開展嚴重脫離國情的“烏賈馬村社會主義運動”,致使經濟發展嚴重滯后。1999年,執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中心的經濟改革政策,推進經濟自由化和國企私有化的進程,強化稅收,使國民經濟得到緩慢回升。目前,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14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7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4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1%。
匯率:1美元=2000先令。
習俗
坦桑尼亞90%的農民生活在“村子”和傳統的村莊里。最時髦的發型被稱為“索科莫科”,即把頭發從前向后梳成許多道道,在腦后收攏,打成兩結,在頭上形成均勻的水渠式花紋。每到重大節日,各村都在舉行梳發比賽,婦女們各展妙手絕技。

甸丁拉姆人的新婚儀式別具一格。陪送新娘的人不是把新娘送到新郎家,而是送到新郎的鄰居家中藏起來,然后新郎去找。
另外,還有“姐妹共夫”、馬賽族的“指腹為婚”、“婚前考驗”、“摸腳定親”、“獵獅為婚”,以及很多部族的“一夫多妻制”等等都展現了坦桑尼亞別具風韻的婚俗。
馬康迪人喜歡在臉上刺花紋,還擅長鳥木雕刻。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
公路總長91928千米,干線公路12786千米,省級公路21105千米,其余道路包括市政及區縣公路。
鐵路總長3667千米。
水運沿海有達累斯薩拉姆、姆特瓦拉、坦噶和桑給巴爾四大港口。達累斯薩拉姆為主要天然深水港,年設計吞吐量1010萬噸。
空運全國有大小機場104個,其中達累斯薩拉姆、乞力馬扎羅和桑給巴爾為國際機場。1977年建立坦桑尼亞航空公司,以國內航線為主。國際航線主要飛往印度、歐洲、東南非和中東地區。1995年3月,坦桑尼亞、南非和烏干達3家航空公司合營的非洲聯合航空公司正式運營,2000年10月,因經營不善停止運營。2004年大陸航空空運量1506噸,客運量27.1萬人次。
教育
坦桑尼亞實行小學免費義務教育,成人識字率為90.4%。近年來由于國家財政拮據,教育經費嚴重不足,不少中學瀕臨關閉。政府提出教育改革的政策,鼓勵私人或集體辦校。目前國內共有包括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在內的20余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約11.9萬名。2007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7.3%。
歷史年表
公元7~8世紀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大批遷入。阿拉伯人于10世紀末建立過伊斯蘭王國
15~18世紀
葡萄牙人沿海侵入
1825年
阿拉伯商人沿著部落貿易路線到達尼亞姆韋齊
1886年
坦噶尼喀內陸被劃歸德國勢力范圍
1905年
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及馬及反德殖民主義統治的大起義
1917年11月
英軍占領坦噶尼喀全境
1920年
坦噶尼喀成為英國“委任統治地”
1946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坦噶尼喀改為英“托管地”
1961年5月1日
坦噶尼喀取得內部自治,1961年12月9日宣告獨立,一年后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國。桑給巴爾于1890年淪為英國“保護地”,1963年6月24日獲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獨立,成為蘇丹王統治的君主立憲國家
1964年1月12日
桑給巴爾人民推翻蘇丹王統治,1964年10月29日改國名為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2010年11月
基奎特蟬聯聯合共和國總統
主要城市
多多馬
多多馬是坦桑尼亞的新首都,位于坦桑尼亞中部,原本是人煙稀少的農業區,為花生、蓖麻子、葵花子、橡膠茶葉等的集散中心,20世紀80年代,坦桑尼亞政府機構開始由達累斯薩拉姆分期遷入,有公路、鐵路和航空線與阿魯沙、達累斯薩拉姆和坦噶相通。
達累斯薩拉姆
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的原首都,人口180萬,是坦桑尼亞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非洲重要政治都市。市內有80多個工廠,主要有石油精煉、機械、化肥、紡織、食品等工業企業。達累斯薩拉姆港是重要的國內、國際出海通道。
旅游
野生動物資源豐富,1/3的國土為國家公園、動物和森林保護區。全國有12個國家公園、19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和50個野生動物控制區。主要旅游點有“非洲珠穆朗瑪峰”之稱的“赤道雪山”乞力馬扎羅山、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恩戈羅戈羅火山口、維多利亞、坦噶尼喀湖、米庫米動物園和東非大裂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