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索馬里/Somalia

地理位置

索馬里位于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里半島上,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與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接壤,西北與吉布提交界。海岸線長3200千米。

地形特征

索馬里大部分是沿海低地,包括亞丁灣沿岸低地和東部沿海平原,地表平坦,呈黃褐色,以氣候濕熱降雨量少、植被稀疏為主要特征。北方多山,高原達海拔900~2000米,在米朱提尼亞地區高度達2515米。蘇魯德山海拔2416米,是全國最高峰。米朱提尼亞南邊和西邊遠到謝貝利河的一片高原,最高僅為683米。謝貝利河與朱巴河之間是低平的農耕區,朱巴河西南到肯尼亞邊界是低矮的牧草地。

氣候

索馬里的氣候為熱帶型,但不炎熱,氣溫的季節性變化很小,低矮地區平均氣溫27℃~31℃,高原地區要涼快些。氣溫和降雨受西南及東北季風的影響。有2個降雨季節,大雨3~5月,小雨9~12月,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00~600毫米不等,但經常出現干旱,有時會奪去很多人的生命。

自然資源

礦藏主要有鐵、錫、錳、鎢、鎳、鉻、鎂、鋅、鋁、鈾、石英石、綠柱石和石膏等,此外,還有石油和天然氣。除綠柱石和石膏外,大部分礦藏均未開發。漁業資源很豐富。森林覆蓋率約為13%。

figure_0092_0102

經濟

figure_0092_0103
手工編織革席
索馬里全國2/3以上人口為牧民或半牧民,這種僅僅需要1把小刀作為工具的手工藝在牧民中廣受歡迎,除了草席之外,還可以編制竹筐等用具。

索馬里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在朱巴河與謝貝利河沿岸也有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如香蕉等水果,以及甘蔗、棉花等。20世紀70~8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漁業也有所增長。工業基礎薄弱,1990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7%,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紡織、皮革、制糖、制藥、煙草、食品加工、煉油、電力和建筑材料工業等。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經濟嚴重困難。80年代,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持下,調整經濟政策,經濟一度好轉。1991年后,由于內戰,工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全面崩潰。2014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57.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3.7%。

匯率:1美元≈860索馬里先令(2015年)。

習俗

按傳統,索馬里人的婚事都是由男方主動提出,但求婚方式很多,若向家長求婚,稱“巴杜努斯”婚;直接求婚,稱“范戴得布”婚;如一位小伙子看上一位姑娘,若姑娘同意,便送她一件衣服,再由姑娘向她父親提出,稱“莫羅薩爾”婚,等等。當小伙子看上一位姑娘,而姑娘又年幼,他可在她的頭上系一根彩色的頭繩,表示他已同她訂婚。

索馬里人習慣于在公園里僻靜的地方搭起一個帳篷作為洞房,婚禮結束后,先將新郎送入帳篷中等待,然后新娘在一片歡呼聲中緩緩地步入洞房。新郎新娘在洞房中住上一星期或更長的時間,由兩家各派一名婦女給他倆送飯送水。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落后,境內以公路為主,無鐵路。

公路主要公路總長2.21萬千米,其中瀝青路2608千米。內陸交通運輸主要靠汽車和駱駝。

水運海上運輸占重要地位,主要港口有南方的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北方的柏培拉和博薩索。由于南方時有戰斗,北方2港承擔主要海運任務。

空運有大小機場62個,絕大部分條件簡陋,只有7個機場擁有經鋪設的跑道。摩加迪沙和柏培拉有國際機場,可起降大型客機。

教育

教育事業落后。20世紀70年代初,西亞德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開展掃盲運動,使識字率從獨立前的2%提高到60%。1991年內戰以來,學校幾乎全部關閉,文盲率劇增,達76%。近年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非政府組織的幫助下,許多地區開始重建小學。摩加迪沙設有國立索馬里大學(1954),為主要高等學府。1998年9月,阿瓦多地區的阿茂德大學建成,成為自1991年以來開學的首家大學。2004年,全國成人識字率為19%。

歷史年表

公元前1700多年

建立了以出產香料著稱的“邦特國”

公元7世紀起

阿拉伯人不斷移居于此,并在亞丁灣和印度洋沿岸建立貿易點和若干個蘇丹國

1839年

英國人占領亞丁灣,此后歐洲人陸續進入內地探險

1887年

索馬里北部淪為英國保護地,稱“英屬索馬里”

1925年

索馬里南部淪為意大利殖民地,稱“意屬索馬里”

1941年

英國控制了整個索馬里

1960年6月26日

索馬里北區獨立;7月1日索馬里南區獨立,即日南、北兩部分合并,成立索馬里共和國

1969年

西亞德發動政變上臺,成立民主共和國

1991年1月

西亞德政府被推翻,索馬里陷入內戰,多個政權并存,但1991年2月到2005年以來所成立的索馬里政權均未獲國際承認

2005年1月

過渡聯邦政府成立

主要城市

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是索馬里的首都,人口160萬,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摩加迪沙位于赤道北側,瀕臨印度洋,始建于公元10世紀,是非洲東海岸較早的阿拉伯人定居點之一。市區建筑物以白色為主,市內有148個清真寺。主要工業有紡織、皮革、制糖、卷煙、化學、機械等。

哈爾格薩

哈爾格薩是索馬里第二大城市,位于奧戈高地的一個山谷里,海拔1334千米,是北部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是牲畜、皮革的重要集散地。市內有制革、肉類加工等小型工業。哈爾格薩曾是前英屬索馬里蘭的避暑行都,1941年成為行政中心,但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索馬里內戰期間,該城受到嚴重破壞。

figure_0094_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沂市| 祁东县| 沾益县| 曲周县| 尚志市| 隆子县| 农安县| 南丰县| 宜阳县| 沂水县| 来安县| 石门县| 永德县| 双流县| 许昌县| 界首市| 华池县| 长丰县| 全椒县| 禹州市| 清苑县| 米易县| 启东市| 屏东市| 宣城市| 祁阳县| 若羌县| 济南市| 银川市| 六安市| 丹巴县| 西城区| 宿迁市| 滕州市| 乌鲁木齐市| 淮北市| 新蔡县| 花垣县| 遂溪县| 随州市|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