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Egypt
地理位置
埃及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于亞洲西南。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并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約2700千米。

地形特征
全境地勢平坦,沙漠占國土面積的90%以上。西部的利比亞沙漠區是撒哈拉沙漠的東北部分,呈自南向北傾斜的高原狀。尼羅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區地表平坦。西奈半島大部分為沙漠,南部為山地,北部地勢平緩,地中海沿岸多沙丘。
氣候
埃及地處北非沙漠帶邊緣,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年均僅10毫米,地中海沿岸年降水150~200毫米,開羅地區28毫米,開羅以南廣大地區基本為無雨區,而且蒸發強烈。從氣候帶的分布來看,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顯著特征是又干又熱,除12月、1月、2月以外,月均溫在26℃以上,夏季的最高氣溫可以達到50℃。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冬季平均氣溫為9℃~19℃,夏季平均氣溫為22℃~34℃。
自然資源
埃及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可發電約100億度。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
經濟
埃及是農業國,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6%。但是,由于全國可耕地面積為1億畝,僅占全國總面積的3.5%,再加上近年來,埃及人口不斷增長,糧食嚴重缺乏,所以,每年70%的糧食來源于進口。埃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之一。

埃及的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占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近10年中,成衣及皮制品、石油工業、建材工業、水泥生產、肥料、藥品等發展較快,化肥可自給,石油年產量約4070萬噸,為非洲第四大產油國。
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另外還對大米、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實行物價補貼。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深化,政府逐步調整物價,減少補貼,同時不斷增加職工工資。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財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4:302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4:3234美元。
經濟增長率2015:4.2%。
匯率:1美元≈7.83埃及鎊(2015年7月)。
習俗
飲食埃及人喜吃甜食,宴會或家庭正餐的最后一道菜都是甜食。
歷史年表
公元前3200年
出現奴隸制的統一國家,當時國王稱法老。
公元前525年
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
公元前332年
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統治埃及
公元前30年
處于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
公元640年
阿拉伯人入侵,推行“阿拉伯化”
1517年
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
1798年~1801年
法國拿破侖入侵并統治3年
1882年
被英軍占領,宣布埃及為英“保護國”
1914年
英國宣布埃及為其正式保護國
1952年7月23日
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掌握國家政權
1953年6月18日
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
1958年2月
同敘利亞合并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1年
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
1971年9月1日
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81年10月
薩達特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穆巴拉克繼任,并4次連任直至2011年辭職
婚俗農村婚禮復雜,場面奢侈,歷時可持續30天左右。西部的錫瓦綠洲有奇異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嫁妝為100條袍裙。女子自出生起,家庭就著手為她縫制袍裙。按《古蘭經》規定,穆斯林男子可以多妻,但埃及男子大多數還是一個妻子。在極少數偏遠的地區仍有一夫多妻的現象。
選擇齋月時節前往埃及作商務旅行是適宜的,這期間,人們都縮短工作時間,生活節奏一般也放得很慢。拜訪須先預約,宜持用阿拉伯文與英文對照的名片。埃及耗費在會議上的時間要比人們所想象的長很多。埃及人都很和藹,很容易結交。他們不喜歡急性子的人,因此客商只要有耐心便能建立起友好關系。如果出了什么差錯,只要說聲“很抱歉”,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埃及人不重視時間,約會經常不準時。停留埃及期間盡量不要喝酒,因伊斯蘭教禁止喝酒。主人招待的茶水要喝,仿照埃及習慣,只有喝了他們的茶,你下次才會再來。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2013年主要情況如下:
鐵路總長1.008萬千米。開羅地鐵全長64千米。
公路總長4.9萬千米。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千米?,F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62個港口。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每天通過船只50艘左右。商業船隊共有125艘輪船,總噸位達200萬噸。2012年運河過境稅收入約51.3億美元。
教育
埃及實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制度。全國有大學34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
主要城市
開羅
開羅是埃及的首都,人口800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是非洲最大城市。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14千米處,尼羅河從市中心蜿蜒而過,著名的愛資哈爾大學、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就坐落在開羅市。收藏埃及古代文物最多的埃及博物館也在埃及,展品達6.3萬多件。開羅擁有鋼鐵、石油、化工、機器、紡織等現代化工廠。開羅是一座古跡遍布的城市,距市中心13千米處的吉薩地區是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所在地。開羅東部的穆卡塔姆山坡上,有一座巍峨壯觀的薩拉丁城堡,具有土耳其建筑風格。開羅是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交融、東西方色彩相輝映的城市,郊外的荒漠、駱駝以及屹立在眼前的金字塔,仿佛把人帶回到三四千年以前的法老時代,而遍布街頭的廣告牌、招貼畫和鱗次櫛比的超級市場又使人感到強烈的現代氣息。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是埃及第二大城市,人口338萬,是埃及重要商港、工業中心和旅游勝地。位于尼羅河三角洲西緣,面臨地中海。是古代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樞紐。北端的法斯島上,曾矗立著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法羅斯燈塔(亞歷山大燈塔)。市中心是塔里爾廣場,其東南是商業區,其北面坐落著珍藏古文物的博物館,另有收藏大量阿拉伯文和歐洲各種文字書籍的圖書館及藝術陳列館。亞歷山大是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場,也是埃及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此外,造船、化肥、煉油等工業亦很發達。亞歷山大港是僅次于馬賽港、熱那亞港等的地中海大港。年吞吐量約2000萬噸,埃及每年有80%~90%的外貿貨物都從這里吐納。亞歷山大城三面環水,氣候涼爽,擁有風景獨特的海濱大道。
旅游
埃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收入躍居埃及第一大外匯來源,2012年旅游收入約100億美元,到埃及游客達上千萬人次。主要旅游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水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