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鮑氏種:奧杜威大峽谷覓蹤
1972年,東非奧杜威峽谷熱浪襲人,驕陽炙烤著這片起伏的谷地。
峽谷形成于數千萬年前,有大量古人類遺骸和工具被埋在地層中間。在近50萬年時間里,一條溪流穿過堆積的地層,將遺跡暴露了出來,使它成為一個對研究人類起源有重大價值的考古遺址。
峽谷里,一個白人青年顧不上當頭的烈日,貼著滾燙的地面在仔細地尋找著什么。此時他已經悶熱得都快要喘不過氣來,渾身黏糊糊的,可還得不停地驅趕著大群令人厭惡的蒼蠅。
“該死!真不該來這種鬼地方做什么古人類研究!”他不禁心生怨氣,這時候要是能夠躲進陰涼的樹蔭下,該有多好。
這位嘟嘟囔囔的小伙子名叫理查德·利基。
說起“利基”這個姓氏,不能叫人不聯想到著名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這位自負且固執的英國人在早年就決心在東非尋找早期人類化石遺存,并于1931年首次在奧杜威峽谷發現了原始手斧。他認為這些工具是大約100萬年前由一個早期人類種屬制造的。
盡管他粗枝大葉的工作作風被許多專家批評并被視為蠻干,但自1959年夏天起,利基家族的一系列重大發現,卻足以讓“利基”這個姓氏在考古界閃閃發光。
那年,他的妻子瑪麗·利基在峽谷找到了400多塊頭骨化石碎片。經鉀氬法年代測定,該頭骨屬于一個生活在179萬年前大致與人相似的動物。由于它碩大的牙齒像夾子一樣,報界稱之為“胡桃夾子人”。可惜后來證實,“胡桃夾子人”并不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它其實是人類進化路線上的一個已滅絕的旁支,因此后來被改屬南方古猿,稱為“南方古猿鮑氏種”。

一年后,在距離“胡桃夾子人”不遠的地方,他們的長子喬納森發現了一個大約生活在170萬年前的靈長目動物頭骨遺存。與“胡桃夾子人”不同,它的腦容量更大,更接近人類。1964年,路易斯·利基和他的同事經過研究后,認為它才是當時業已發現的奧杜威工具的制造者,因此把它命名為“能人”,即“有才能的人”。

利基家族的一系列發現不僅為進化論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也有力地支持了人類的“非洲起源說”。
理查德·利基是利基家最小的兒子。盡管從未上過大學,但理查德繼承了父親獨立的性格,他加入了一家幫助旅游者徒步穿越東非的探險公司,足跡踏遍了整個東非大地。
面對家族其他成員輝煌的成就,理查德坐不住了,于1968年組織了一支探險隊進入東非大裂谷。他選擇了奧杜威峽谷北端的庫比福勒進行考古發掘。那段時間雖然有所收獲,但發現的化石影響都不太大。
1972年,也就是老利基生命的最后一年,理查德終于取得了一項驚人的成就。在特卡那湖附近,他找到了一個屬于能人的頭蓋骨碎片。這一頭蓋骨比其兄長發現的那個更加完整,也更加古老。在那里,理查德還發現了一些簡單的石制工具。
該化石的頭蓋骨比以往發現的類似化石的頭蓋骨要大,而且不像其他顱骨化石那樣有明顯的眉脊骨。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其腦容量要比“能人”多出100毫升。經審慎分析,認定該頭骨化石的年代為190萬年前,并且“他”已能制造工具。最后,“他”被正式劃定為人類的一個新屬,即“盧多爾夫人”。
這一成就對老利基而言真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他的兒子僅用了4年時間,就將人類進化的時間表向更古老的年代推進了一大步!

除了輝煌的發現,利基家族的貢獻還包括一種科學的探索精神:他們勇于發現,同時也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當自己的成就被超過時,他們更樂于保持一種開放性的態度。
與此相反,盡管“露西”的發現者——唐納德·約翰遜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他深知“最古老”一詞的價值,因而特別熱衷于宣稱自己找到了最古老的人類。盡管新的考古發現源源不斷,他仍沉浸在當年的光輝中。直到1996年,約翰遜在一篇文章中還堅持:“露西也許不是我們最古老的祖先,但她仍是我們了解得最多的先人。”
知識鏈接
石器時代的工具
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個時代。早期人類使用加工粗糙、形狀簡陋的石器,被稱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時間約為距今1.5萬年至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開始使用打制精細的石器,并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