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從面相推斷人的性格,是真的嗎?
自古以來,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最渴望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了解人心。由于人的個性在大部分時候只是后臺程序而不是可見進程,人們往往只能依賴表象,在他人的外表中尋找性格的蛛絲馬跡。“以貌取人”大概是人們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內心的最直接方式了。所以,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類對話的場景:“看你面相,應該是個大富大貴的人啊。”“依你的面相來看,是個長壽之人啊。”

那么,由面相讀人心是一門比較靠譜的科學嗎?我們究竟能不能從相貌推測人的性格呢?
剖析
看臉有風險,讀心需謹慎
面相讀人是否可靠,是否也存在風險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4個有趣的科學實驗,或許就有答案了。
實驗一:美國心理學家勒萬多夫斯基、艾倫和吉曾經請一些男女大學生觀看了一些帶有性格描述的異性照片,之后再讓其評價照片中人是否具有魅力,結果那些觀看到帶有“美言”(如為人誠實、樂于助人)的照片的被試者,更容易對照片中人的外貌給出較高的評價,反之亦然。
實驗二:1988年的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如果穿著整潔、正式,可以較為準確地給他人傳達一種靠譜的感覺。在另一個實驗中,兩位美國的心理學家請“蘿莉”和“正太”們觀看了一些模特帶有不同表情的相片之后詢問孩子們覺得哪個人比較受到他人尊重、可以指揮他人做事。他們發現,就連還沒上學的孩子也懂得,那些面容嚴肅、不茍言笑的人比較有“大佬”風范。
實驗三:勞拉·瑙曼等幾位美國心理學家在2009年的研究表明,比起標準化的全身照,一張允許相中人自由擺姿勢的相片能夠傳遞更豐富和準確的個人性格信息——從一張自由擺姿勢的相片中,與相中人完全陌生的評價者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出相中人內向還是外向、為人靠不靠譜等性格的各個方面。
實驗四:瑙曼等人的研究同樣顯示,當人們僅僅觀察他人的外表而無法同時看清面部表情等細節時,對于對方性格的判斷并不很準確和全面。相貌心理學的研究者澤布羅維奇、霍爾、墨菲和羅茲也發現,當人們看著相片判斷一個陌生人是否聰明時,他們的正確率比純猜測好不到哪兒去。
澤布羅維奇的研究小組還發現,人們基于“常識”的相面術有可能和事實大相徑庭。譬如,雖然人們常常認為娃娃臉的孩子性格純潔柔軟,但在較低的社會階層中,娃娃臉的少年犯罪率則比一般少年要高。對此研究者是這樣解釋的:正因為人們對于娃娃臉少年懷有一種乖乖弱弱的印象,部分(通常是在社會底層的)娃娃臉者腦子一轉不過彎來,就會去奮起反擊以證明自我。這個實例有力地說明,顏控有風險,相面需謹慎。
什么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有時候還是管用的。在1988年的那項研究中,心理學家將許多互不認識的人分成小組,請他們基于外貌,對自己的性格和同組的、自己完全陌生的其他成員的性格進行打分,結果發現,人們對陌生的組員進行的性格評估和被評估者自我報告的性格有一定關系。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魯爾和斯坦福大學的安姆巴蒂教授請人們評價了將近100位法律界人士的大學畢業標準照之后發現,年輕時看起來就一臉成功人士模樣的畢業生,日后賺錢真的也比較多。這是怎么回事呢?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稱“自我實現的預言”,似乎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即人們常常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他人期待自己變成的人。澤布羅維奇等人在研究了許多人從青少年時期直到60歲的檔案之后發現,許多一臉弱弱模樣的男青年在年輕的時候并不是慫包軟蛋,但日后卻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可以想象,這很有可能是當事人年輕的時候就因為長相的緣故而不為他人當作真正的成年人來對待,沒有經過鍛煉因此不具備一個負責的成年人應當具有的品質,最終變成了一個“悲劇”。
真相是這樣的
以臉面來相人的方法是個偽命題,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對相面先生的細節論斷一笑置之即可。但如果你想在社會活動中給人一個不錯的印象,也要對自己的外貌儀表與內心修養花些功夫,以從內而外地散發自己獨特的魅力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