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方古典理性主義美學始祖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雅典公民雕刻匠索佛隆尼斯庫的兒子,其母親菲娜瑞特是個助產士,也就是接生婆。而成年的蘇格拉底,稱自己是精神的助產士。他少時即從事藝術雕刻,技藝精湛,據說雅典衛城建筑上的一組美神雕像就是他的作品。

蘇格拉底被稱作是“西方的孔子”,他不僅是哲學史中極其重要的人物——古代哲學中最饒有趣味的人物,而且是具有世界史意義的人物。

他長得很丑:臉扁平、一個大扁鼻子、嘴巴肥厚,挺著一個大肚子;他比滑稽戲里的一切丑漢還丑。他總是穿著襤褸的舊衣服,光著腳到處走。他和人談話的時候偏低著頭,像條壯實的公牛。他不顧寒暑,不顧饑渴,使得人人都驚訝。在《會飲篇》里曾這樣描述蘇格拉底服兵役的情形:我們的供應被切斷了,所以就不得不空腹行軍,這時候蘇格拉底的堅持力真是了不起,他不僅比我,而且比一切人都更卓絕:沒有一個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毅力也是驚人的。曾有一次嚴寒天氣,因為那一帶的冬天著實冷得可怕,所有別的人不是躲在屋里,就是穿著多得可怕的衣服,緊緊把自己裹起來,把腳包上毛氈;這時只有蘇格拉底赤著腳站在冰上,穿著平時的衣服,但他比別的穿了鞋的兵士走得更好;他們都對蘇格拉底側目而視,因為他仿佛是在鄙夷他們呢。

figure_0021_0009
▲蘇格拉底像

蘇格拉底述而不作,他經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而正是他對“美本身”的追問使審美活動走向自覺,預示了美學產生的可能性。蘇格拉底對知識的敬畏和他已取得的成就同時證明著他的偉大。

他是一個善于交際的人。他很少飲酒,但當他飲酒時,從沒有人看見他喝醉過。根據柏拉圖的記載,在一次宴會上,不管喝了多少酒,他仍然若無其事。大家最后靠在靠椅上睡著了,在天明醒來時,蘇格拉底一杯在手,還在和阿里斯多芬談論喜劇和悲劇,然后他照常去公共場所,去運動場,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并且像平常一樣整天到處找人談話。“神讓我到這里履行牛虻的責任,整天到處叮著你們,激勵、勸說、批評每一個人。”也因此,蘇格拉底被指控犯有敗壞青年之罪,犯有信奉他自己捏造的神而不信奉城邦公認的神之罪。蘇格拉底被他所苦苦眷戀的城邦處死。歐里庇得斯在他的悲劇中這樣譴責雅典人:“你們已經扼殺了繆斯的全知的和無罪的夜鶯?!?/p>

蘇格拉底死于第95屆奧林比亞賽會的第一年(公元前399年),那時他69歲;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后第一屆奧林比亞賽會的時間,是伯里克里死后29年,亞歷山大出生之前44年。他經歷了雅典全盛和開始衰落的時期;他體驗了雅典繁榮的頂點和不幸的開始。

figure_0021_0010
▲蘇格拉底之死▲1787年 雅克-路易·達維特 法國

蘇格拉底因堅持自己的信念將被判處鴆刑,但他神色安然,面無懼色。他手指更高的天國,表明那是他的最終歸宿。

蘇格拉底是擁有各類美德的典型:智慧、謙遜、儉約、有節制、公正、勇敢、堅忍、堅持正義、不貪財、不追逐權力。蘇格拉底是具有這些美德的一個人,一個恬靜的、虔誠的道德形象。他對于金錢的冷淡完全出于他自己的決定,因為根據當時的習慣,他教授學生是可以像其他教師一樣收費的。他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美德即知識

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識”的著名命題。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蘇格拉底不研究物理世界,而研究倫理世界,在這個領域里尋求普遍性,第一個提出了定義的問題。”

蘇格拉底認為無人自愿為惡,一切不正當的行為都是由無知所致。正如黑格爾所說,蘇格拉底的哲學和他研討哲學的方式是他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學是一回事。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個有名的悍婦,常常無故滋事,無事生非,鄰人無不嫌惡。即使是蘇格拉底的兒子都不能忍受其母親的壞脾氣,聲稱寧愿與野獸生活在一起,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親。而蘇格拉底卻能與她耐心相處,并教導兒子說,這樣的環境有助于培養涵養,而且是因為其母親沒有認識到作為母親和妻子的義務,兒子也沒有認識到自己作為兒子的職責。他認為愛美德是人的天性。只要人們能夠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人們就會像吐唾液一樣把自己的錯誤拋棄掉。所以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認為通過理性的思考就能獲得知識,就能認識到美德。

他的哲學活動絕不是脫離現實而退避到自由的純粹的思想領域中去的。產生這種同外部生活聯系的原因,是他的哲學不企圖建立體系;他研討哲學的方式本身毋寧說就包含了同日常生活的聯系,而不像柏拉圖那樣脫離實際生活,脫離世間事務。

亞里士多德對蘇格拉底的關于美德的定義、原則所做的批評如下:“蘇格拉底關于美德的話說得比普羅泰戈拉好,但是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把美德當成一種知識。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全部知識都與一種理由相結合,而理由只是存在于思維之中;因此他是把一切美德都放在識見(知識)里面。因此我們看到他拋棄了心靈的非邏輯的——感性的——方面,亦即欲望和習慣,而這也是屬于美德的。欲望在這里不是情欲,而是心情的傾向、意愿?!?/p>

正是基于這樣的哲學基礎,朱光潛認為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都主要從自然科學的觀點去看美學,要替美做自然科學的解釋;到了蘇格拉底才主要地從社會科學的觀點去看美學問題,要替美找社會科學的解釋。

美即事物功用的發揮

“凡是我們用的東西如果被認為是美的和善的,都是從同一個觀點——它們的功用去看的。”

色諾芬在《回憶蘇格拉底》中記載,蘇格拉底和阿里斯提普斯有一段關于美的對話。

阿里斯提普斯問道:“你知不知道什么東西是美的?”

蘇格拉底回答道:“美的東西有很多。”

“那么,他們都是彼此一樣的嗎?”阿里斯提普斯問。

“不然,有些東西彼此極不一樣。”蘇格拉底回答。

“可是,美的東西怎么能和美的東西不一樣呢?”阿里斯提普斯問道。

“這個很自然呀,”蘇格拉底回答道,“這是因為,美的摔跤者不同于美的賽跑者;美的防御用的圓盾牌和美的便于猛力迅速投擲的標槍也極不一樣的?!?/p>

……

“難道你以為,”蘇格拉底回答道,“好是一回事,美是另一回事嗎?難道你不知道,對同一事物來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既美又好的嗎?首先德行就不是對某一些東西來說是好的,而對另一些東西來說才是美的。同樣,對同一事物來說,人也是既美又好的;人的身體,對同一事物來說,也顯得既美又好。而且,凡人所有的東西,對他們所使用的事物來說,都是既美又好的?!?/p>

figure_0023_0011
▲色諾芬頭像

古希臘歷史學家和著作家,蘇格拉底的弟子。

“那么,一個糞筐也是美的了?”

“當然了,而且,即使是金盾牌也是丑的,如果對于其各自的用處來說,前者做得好而后者做得不好的話?!?/p>

“難道你是說,同一事物是既美而又丑的嗎?”

“的確,我是這么說——既好又不好。因為一個東西對饑餓來說是好的,對熱病來說就不好。對賽跑來說是美的東西,對摔跤來說往往可能就是丑的,因為一切事物,對它們所適合的東西來說,都是既美又好的,而對于它們不適合的東西,則既丑又不好?!?/p>

蘇格拉底認為美是相對的,沒有永恒絕對的美。美就是適用。每一件東西對于它的目的服務得很好,就是善的和美的,服務得不好,則是惡的和丑的。在這里蘇格拉底從目的論的角度給美下了定義。

美是正義的行為

與看待事物的角度一樣,蘇格拉底也是從善或者是目的論的角度來看待人的美。在這里,美不是指一種正義的思想,而是指正義的行為。而這個正義的意思就是適合的、發揮其自己功用的意思。一個人只要充分地實現了自己,就是一個充分地發揮了功用的人,也就是個具有善的人,也就是個美麗的人。蘇格拉底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美就是正義的行為。

一天,伊斯霍馬霍斯看到妻子臉上擦了濃重的粉,抹著鮮紅的胭脂,腳上穿了高跟鞋,心里非常不舒服,他就走到妻子的面前,微笑著對妻子說:親愛的,你要知道,我是從心里不愿意看到你抹著白粉和胭脂的臉,而更喜歡看到你真正的膚色。這就像是馬愛馬、牛愛牛、羊愛羊一樣,人類也認為不加偽裝的人體是最可愛的。像這樣無聊的裝飾,也許可以用來欺騙外人,但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打算互相欺騙,那一定會露出真相的。

蘇格拉底并不否認人的外表美,他認為外表美不是經過修飾出來的,而是從一定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認為只有從事了正義的行為的人才是美的。

妻子問伊斯霍馬霍斯:親愛的夫君,你認為怎樣才能使我更美呢?伊斯霍馬霍斯回答:神保佑你成為一個女主人,不要像奴隸那樣整天總是坐著,應該時常站在織布機前面,準備指導那些技術不如你的人,并向比你強的人學習;要照管烤面包的女仆;要幫助管家婦分配口糧;要四處查看各種東西是不是放得各得其所;和面揉面團,抖弄和折疊斗篷與被褥乃是最好的運動。這些運動,既能增進你的食欲,增強體質,又能夠增加臉上的血色,使你變得更加美麗動人。

蘇格拉底首先是個倫理學家,他總是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看待美和藝術。他是早期希臘美學思想轉變的關鍵。他把注意的中心由自然界轉到社會,美學也轉變成為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從社會的觀點指出美的評價標準在于對人的效用。根據效用,他看出美的相對性。從此美就與善密切地聯系在一起,而美學與倫理學和政治學也就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了。

figure_0024_0012
▲德爾菲考古遺址

蘇格拉底曾在此處聆聽神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达日县| 乐至县| 沈丘县| 平凉市| 凯里市| 汝阳县| 当涂县| 桐柏县| 金平| 高尔夫| 漠河县| 黄大仙区| 威信县| 廊坊市| 响水县| 高唐县| 景德镇市| 泽普县| 苍溪县| 高雄县| 永城市| 香河县| 独山县| 广德县| 高尔夫| 宜阳县| 杭锦后旗| 涞源县| 通许县| 惠水县| 庆城县| 睢宁县| 炎陵县| 长葛市| 财经| 松江区| 齐河县| 车险| 中宁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