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誰在決定一支鉛筆的價格
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中樞
價格的種類繁多,消費品的價格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勞動力也有價格,叫做工資或薪水,借來的錢也有價格,稱為利息。除了有形商品有價格外,從理發到大腦手術、從占星術到對投機黃金或大豆的建議,這些服務也有價格。價格激勵著人們節約,這就是為什么在對電力和食品進行收費后,以色列的集體農場成員對這些東西的消費會減少。
價格機制,就是價格上下波動,以讓市場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的過程。只要價格機制是靈活運轉的,價格可以自由地上下運動,經濟中就不會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就不會有經濟蕭條和失業。因為只要東西過剩,價格就必然向下運動,100塊沒人要,1塊錢總有人買吧。短缺了價格就上升。當社會上出現招工難的現象時,工人的工資就會上漲。問題就在于,價格經常運轉不靈,價格凝滯不動,東西賣不出去。
比如當賣鉛筆的人發現人們都蜂擁來買鉛筆,愿意支付比原來更高的價格的時候,他不必知道為什么人們突然對鉛筆情有獨鐘,他只要知道價格在上漲就夠了,他的反應就是向生產鉛筆的人多訂購,這樣他就能賺更多的錢。而生產鉛筆的老板也不需要知道為什么零售商突然多訂購,他只要知道訂購價上漲就可以了,他的反應是向木材提供商訂購更多的木頭,于是伐木工人發現他們更忙碌了,工資也提高了。價格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關乎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價格機制是市場的中樞。
不論是奶酪、冰淇淋還是酸奶的消費者,都渴望得到某些特定數量的產品,但隨著該產品數量的增加,人們漸漸不再那么熱衷,最后,當達到某一點時,就會變得無所謂,甚至在需求達到飽和后不再想要繼續消費。
當更多的木質紙漿被用來生產紙張時,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因此家具和棒球拍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就必須相應地進行漸進式價格調整。簡而言之,價格調節著資源的使用,結果使得用于一種產品生產的資源價值等同于其在其他用途上對于他人的價值。這樣,一個由價格進行調節的經濟體就不會出現一方面奶酪多到讓人厭惡,而另一方面其他人迫切地需要更多的冰淇淋或酸奶卻買不到。
雖然此種情況的出現很荒唐,但是在價格沒有被作為對稀缺資源進行配置的手段的經濟體中卻已經發生了很多次了。在蘇聯人排著長隊想要獲得其他緊缺商品的同時,毛皮并不是唯一堆積在其倉庫中的滯銷商品。擁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并不僅僅是經濟學家頭腦中的一個抽象概念,它決定著千百萬人生活的好壞。
價格傳遞著一個隱藏的事實: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任何東西的“成本”就是其在其他用途上的價值。為了得到某種稀缺資源或其制成品,一個人愿意付出的價格就成為其他人不得不承擔的成本,這種“成本”就反映在了市場上。但是,不管某一社會擁有的價格制度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主義還是其他的經濟制度,任何東西的實際成本都等于其在其他用途上的價值。造一座橋的實際成本就是用同樣多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可以建造的其他東西的價值。這在特定的個人層面上也是一樣的,即使沒有涉及錢財問題。看一部電視劇或肥皂劇的成本就是用同樣的時間可以做的其他事情的價值。現那些投入的成本無法從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中得到回收。
畢竟,這個生產者要把那些資源從其他使用者的手中通過競價買過來就必須比其他資源使用者支付更高的價格。一旦這些資源在生產者所投入的地方沒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那么他就將面臨虧損。生產者就只好停止用這些資源繼續生產此種產品,因為如果那些生產者太過盲目或是太固執而不愿改變的話,持續的虧損將使他們瀕于破產,這樣一來,社會中資源浪費的現象就可以得到制止。那就是為什么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虧損與獲利同等重要,雖然在商場上虧損遠沒有獲利受歡迎。
價格機制
所謂價格機制是通過市場價格變動與供求關系變動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今年夏季公寓的空房率上漲到了9.9%,這已達到了自1956年人口調查局有統計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把高價歸咎于“貪欲”或把低價歸功于慷慨都隱含著賣者可以根據其意志任意設定和維持價格的意思。但供求關系對價格變動的解釋要比任何憑意志進行定價的行為要合理很多。當存在壟斷或卡特爾時,出現比競爭市場更高的價格是可能的,但幸運的是,壟斷和卡特爾僅僅是特例而非常規現象。競爭是導致價格通常不可以被維持在任意水平上的關鍵因素。那些不肯把成本的節約反映在價格上的廠商會發現他們正把自己的客戶拱手讓給那些因成本減少而降價的廠商。
競爭對于一個由價格進行調節的經濟體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迫使價格均等化,同樣的還會引起資本、勞動力和其他資源流向其收益率最高的地方,直到所有的收益率都因為競爭的原因而相等為止,就如水會自動達到水平狀態一樣。但會達到水平狀態這一事實并不意味著大西洋的表面會如鏡面一樣的光滑。水之所以不會在其水平狀態中被凍結,還因為波浪與潮汐也是水實現其水平狀態的幾種方式。同樣的,在一個經濟體中,價格與投資回報率的均等化趨勢,僅僅意味著它們之間的相對波動,會使資源從回報率較低的地方流向回報率較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