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1128字
- 2020-07-07 16:21:18
做人做事要避免零和博弈
李先生向王先生借了3萬元錢,后來,王先生由于家人有病,急著用錢,于是便向李先生討要。由于王先生多次找李先生,都被其用各種理由推脫了,王先生十分著急,便發火了。李先生見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搶過借條,撕得粉碎,從窗口扔了下去,并對王先生說,現在好了,誰也不欠誰的錢了。王先生知道李先生想賴賬,便急忙跑到樓下,拾起了那些已經被撕碎的借條,并一片一片對了起來。
可是,李先生根本不認賬,最后,王先生只好把李先生告到了法院。但是在法庭上,李先生說自己已經把錢還給了王先生,所以才撕毀了借條,弄得王先生百口莫辯,法庭一時也無法判斷到底是誰在訛詐誰,因為李先生說得也有道理,如果不給對方錢,王先生怎么會讓他將借條撕掉呢?后來,法庭覺得李先生的理由雖然有合理之處,但畢竟還有許多疑點,所以又做了大量調查。最后,王先生又提供了一通錄音電話作為證據,說明王先生曾在向李先生討要欠款時發生過爭吵,再加上李先生夫妻倆在說什么情況下給錢時口徑并不一致,最后法院判李先生敗訴,并歸還王先生的錢。
可以說,像李先生這樣的人,本來就不是善良之輩。他在人際關系博弈中,本來就想賴賬不還,達到把別人的財產歸自己零和博弈的目的。不過,最終他還是讓法庭抓住了狐貍尾巴。
曾有一位官員夫人,她的一個鄰居總喜歡計較小事。一日,鄰居發現官員夫人手提的小筐與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幾日前不見了,就問官員夫人是否錯拿了自己的筐。官員夫人雖知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鄰居的脾氣,便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笑瞇瞇地把筐送給了鄰居。
后來,鄰居又發現自己的那個筐,十分抱歉地將筐還給了官員夫人,而官員夫人則笑嘻嘻地說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這位官員夫人把握關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適的。關鍵不在于那個筐到底是誰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體諒別人,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會相處得很好。和美的人際關系是靠自己點滴用心積累而成的,何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讓自己多為他人想一些。事實上,體諒別人并不難做,我們應該放開眼光,遠望才能有更多的收獲。古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為了有和美的人際關系,更不必對小事斤斤計較,多為他人想一點,我們會擁有燦爛而愉快的生活。
總之,面對博弈中的人際關系,我們一定要理性地分析,不可為了一己之利或一時的勝利,使良好的人際關系呈現出零和博弈的現象。
如何避免零和博弈
心胸開闊,能夠互相體諒。這也是在人際交往中,避免發生“零和博弈”的一個重要原則。

其實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由于人們心胸不夠開闊,遇事不夠理性,比如鄰里之間在雙方發生矛盾和沖突時,如果一方心胸開闊些,另一方體諒一點,就不會發生鄰居間感情不和的事情了。
誠心對待別人。人與人交往,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