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1445字
- 2020-07-07 16:21:13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齊國有一個人家的女兒,有兩家男子同時來求婚。東家的男子長得丑,但是很有錢;西家的男子長得俊美,但是很窮。父母猶豫不決,便征詢女兒的意見:“要你自己決定愿意嫁給誰,要是難以啟齒,不便明說,就以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你的意思。”女兒便袒露出兩只胳膊。父母感到奇怪,問其原因,女兒說:“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
其實,對于“齊女”來說,東家、西家都具有吸引力,但這只是個笑話,在生活中我們只能選擇一家。
選擇了魚就沒有熊掌,在人生命運面前,永遠沒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因此,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們應該權衡利弊得失,爭取達到最優選擇。但是,如果選擇的時間過長,我們可能會錯過選擇的機會,這樣便得不償失了。
經濟學家正在房間里埋頭做自己的學問。這時,一個中意他的女子大膽地敲開了他的房門:“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經濟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事后,經濟學家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一一列舉出來比較,可是發現好壞均等,這讓他不知該如何抉擇。于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遲遲無法做決定。最后,他終于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經濟學家想:“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會是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于是,經濟學家來到女子的家中,對女子的父親說:“你的女兒呢?我已經決定娶她為妻。”老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10年,她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媽了。”
大千世界中,我們選擇對象,也被對象選擇。我們在人生博弈中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與被選擇。生命如一條河不斷地往前流動,誰也不會為誰停留,一旦錯過了岸上的風景,就再也沒有重新回頭的機會。而等待在前面的將依然是令我們更加無奈的選擇與被選擇。做出理性的選擇,縮短選擇的時間,這樣在選擇的過程中就會少一些后悔。
每當人生處于一個三岔路的交點時,我們一般總是先停頓一下,想著該往左走還是往右走,抑或是一如既往地繼續向前。路走錯了可以返回重來,可是人生道路上選擇,一切都會因為不同的選擇而不同。
選擇往往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有把握地將機會風險降到最小,那么,我們只能將面對機會的心理成本適當調低一些。認準了就去追求,看準了就去做。不要猶豫,不求全部擁有,但求無怨無悔。當然,做出選擇之前,全面的理性分析是必要的。畢竟,我們在人生命運面前,永遠沒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
有一個古老的命題:當你的母親、妻子、孩子都掉進水中時,你先去救誰?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眾說紛紜。這一次,一位農民給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莊被洪水沖沒,他從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親都被洪水沖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救對了,有的說救錯了。當有人問農民當時是怎么想的,農民說:“我什么也沒想。洪水來的時候妻子正在我身邊,我抓住她就往高處游。當我返回時,母親和孩子都找不到了。”
生活博弈中總是充滿了選擇。由于資源是稀缺的,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決定如何使用我們有限的時間或收入。
當我們決定是否購買汽車,或是否上大學時,在每一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考慮做出一個選擇需要放棄多少其他的機會。有時必須做出選擇,但也會因此喪失許多既得利益。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很多難以抉擇的事情,通常情況下,事情越是重要,選擇越是多,就越難做出選擇,同樣面臨著承擔錯誤選擇的風險。因此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