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變應萬變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主觀意志去發展變化。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首先去認識事情的性質和特點,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方式。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
動物學家們在做青蛙與蜥蜴的比較實驗時發現:青蛙在捕食時,四平八穩、目不斜視、呆若木雞,直到有小蟲子自動飛到它的嘴邊時,才猛地伸出舌頭,粘住飛蟲吃下去。之后,它又開始那目不斜視地等待,看得出來,青蛙是在“等飯吃”。而蜥蜴則完全不同,它們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區、老式辦公樓、蓄水池邊等地方,四處游蕩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它們就會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為止。吃完后,它們在略事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裝待發,又去“找飯吃”了。
我們不妨將青蛙與蜥蜴的捕食方法當作兩種不同的處世風格。青蛙的捕食方法也有可能會吃飽,但它對環境的依賴性過高,不能對隨時變化的環境做出迅速的反應,池塘一旦干涸了,青蛙也就消失了;而蜥蜴的方法卻很靈活,它們能夠快速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所以,即使這一片池塘干涸了,蜥蜴仍然能夠活躍在另外一個池塘邊。
我們生活的社會瞬息萬變,別人在變,自己不變,自己就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環境在變,自己不變,最后只能慘遭淘汰。
推銷員戴爾做了一年半的業務,看到許多比他后進公司的人都晉升了,而且薪水也比他高許多,他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自己來了這么長時間了,客戶也沒少聯系,可就是沒有大的訂單讓他在業務上有所起色。
有一天,戴爾像往常一樣下班就打開電視若無其事地看起來,突然有一個名為“如何使生命增值”的專家專題采訪欄目引起了他的關注。
心理學專家回答記者說:“我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完全可以把握生命的深度!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要使生命增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職業領域中努力地追求卓越!”
戴爾聽完這段話后,決定從此刻做出改變。他立即關掉電視,拿出紙和筆,嚴格地制訂了半年內的工作計劃,并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為公司賺取了2500萬美元的利潤,年底他當上了公司的銷售總監。
如今戴爾已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每次培訓員工時,都不忘說:“我相信你們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只要你決心做出改變!”于是員工信心倍增,公司的利潤也飛速增長。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由改變自己而改變命運。”戴爾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那就是:有些時候,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應該迫切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有些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決問題,而是在問題面前,我們沒有真正地做出努力。相信在完善自己的同時,我們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會,緊緊抓住這些機會,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不斷隨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臺上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站穩腳跟。所以,每個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有中途應變的準備,這是市場環境下的生存之本,也是強者的生存之本。
問題面前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面對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要及時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思路,及時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最終走向成功。
1930年日本初秋的一天清晨,一個只有1.45米的矮個青年從公園的長凳上爬了起來,徒步去上班,他因為拖欠房租已經在公園的長凳上睡了兩個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雖然工作勤奮,但收入少得甚至租不起房子,每天還要看盡人們的臉色。
一天,年輕人來到一家寺廟向住持介紹投保的好處。老和尚很有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后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后,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不會有什么前途可言。”
從寺廟里出來,年輕人一路思索著老和尚的話,若有所悟。接下來,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請同事或客戶吃飯,目的是請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你有些自以為是,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你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所以必須加強進修,以便能很快與客戶找到共同的話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年輕人把這些可貴的逆耳忠言一一記錄下來。每一次“批評會”后,他都有被剝了一層皮的感覺。通過一次次的“批評會”,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層又一層的劣根性一點點剝落。與此同時,他總結出了含義不同的39種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種笑容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然后再對著鏡子反復練習。
年輕人開始像一條成長的蠶,隨著時光的流逝悄悄地蛻變著。到了1939年,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之最,并從1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量第一的好成績。1968年,他成了美國百萬圓桌會議的終身會員。
這個人就是被日本國民譽為“練出價值百萬美金笑容的小個子”、美國著名作家奧格·曼狄諾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推銷大師原一平。
改變自己,然后才能改變命運。有時候,迫切應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不學會去變,或者沒有能力去變,終將被社會淘汰。所以,做一切事、解決一切問題,我們都必須隨著客觀事情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這樣才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