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楊婧
- 1962字
- 2020-07-07 15:40:00
理財必須要制訂理財計劃
在理財的時候,許多人對理財計劃沒有一點概念。他們認為,理財不就是管理自己的財產,需要什么計劃啊,再說計劃是死的,情況是活的,弄好了計劃也可能會因為各種變動而執行不了,根本沒必要花費心力。其實財富就像一棵樹,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長大的,你如果在生活中制訂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你的財富就會依照計劃表慢慢地增長,起初是一個種子,而在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時,你就會漸漸發現,制訂一個理財計劃對自己的財富增長是多么地重要。因為:
(1)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做事情很少有前瞻性,如果只看眼前的變化,很可能會隨波逐流,容易被其他人所影響,從而沒有辦法積累自己的財富。
(2)擁有了理財計劃,你才能有理財目標,有更加努力爭取的方向。
(3)擁有一個理財計劃,你才能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擁有多少錢,還能支配多少錢,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對自己的財產進行檢查和重組。
(4)一個良好的理財計劃,將為你以后的理財做好最好的鋪墊,也可以讓你的財產管理更理性,更具有長遠性。
其實做個理財計劃一點都不難。理財計劃就是在你理財之前,將明確的個人理財目標和自己的生活、財務現狀分析總結出來,寫在紙上,然后再根據這些制訂出可行的理財方案。它不過需要你花費一些時間和幾張紙,可是它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財富,怎樣算都是劃算的。
具體來說,在制訂理財計劃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以下四個要素:
一、了解本人的性格特點
在現在這樣的經濟社會中,你必須要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確認自己屬于哪一類人。對于風險而言,每一個人面對風險時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種:一種為風險回避型,他們注重安全,避免冒險;另一種是風險愛好者,他們熱衷于追逐意外的收益,更喜歡冒險;第三種是風險中立者,他們對預計收益比較確定時,可以不計風險,但追求收益的同時又要保證安全。生活中,第一種人占了絕大多數,因為我們都是害怕失敗的人。在眾人的心中只追求穩定,但往往是那些勇于冒險的人走在了富裕的前列。
二、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類型
創造財富時首先必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再決定投資。了解自己的同時,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
三、了解資本選擇的機會成本
在制訂理財計劃的過程中,考慮了投資風險、知識結構和職業類型等各方面的因素和自身的特點之后,還要注意一些通用的原則,以下便是絕大多數優秀投資者的行動通用原則:
(1)保持一定數量的股票。股票類資產必不可少,投資股票既有利于避免因低通脹導致的儲蓄收益下降,又可抵御高通脹所導致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威脅,同時也能夠在市場行情不好時及時撤出股市,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2)反潮流的投資。別人賣出的時候你買進,等到別人都在買的時候你賣出。大多成功的股民正是在股市低迷、無人入市時建倉,在股市熱熱鬧鬧時賣出獲利。
像收集書畫作品,熱門的名家書畫,如畢加索、凡高的畫,投資大,有時花錢也很難買到,而且贗品多,不識真假的人往往花了冤枉錢,而得不到回報。同時,現在也有一些年輕的藝術家的作品,也有可能將來使你得到一筆不菲的回報。又比如說收集郵票,郵票本無價,但它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在票證上獨樹一幟,雖然目前關注的人不少,但它潛在的增值性是不可低估的。
如何合理制訂理財計劃?

一個良好合理的理財計劃,將為你以后的理財做好鋪墊,也可以讓你的財產管理更理性,更具有長遠性。
(3)努力降低成本。我們常常會在手頭緊的時候透支信用卡,其實這是一種最不明智的做法,往往這些債務又不能及時還清,結果是月復一月地付利,導致最后債臺高筑。
(4)建立家庭財富檔案。也許你對自己的財產狀況一清二楚,但你的配偶及孩子們未必都清楚。你應當盡可能地使你的財富檔案完備、清楚。這樣,即使你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的時候,家人也知道該如何處理你的資產。
四、了解自己的收入水平,調整分配結構
選擇財富的分配方式,也是制訂理財計劃表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這首先取決于你的財富總量,在一般情況下,收入可視為總財富的當期支出,因為財富相對于收入而言是穩定的。在個人收入水平低下的情況下,主要依賴于工資薪金的消費者,其對貨幣的消費性交易需求極大,幾乎無更多剩余的資金用來投資創造財富,其財富的分配重點則應該放在節儉上。
因此,個人財富再分配可以表述為: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對消費、儲蓄、投資創富進行選擇性、切割性分配,以便使得現在消費和未來消費實現的效用為最大。如果為這段時期的消費所提取的準備金多,用于長期投資創富的部分就少;提取的消費準備金少,可用于長期投資的部分則就多,進而你所得到的創富機會就會更多,實現財富夢想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理財圣經】
逐項把需要考慮的要素寫在紙上,然后像考試一樣忠實地把自己的答案寫下來;你也可以請教專業理財顧問,按照他提供給你的表格設計你的理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