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激戰:蘇德大戰

一、“巴巴羅薩”計劃,讓全世界震驚

惡魔的眼睛轉向東方

1940年夏,希特勒在取得對法國戰爭的勝利后,進攻蘇聯的議案又提上日程。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20年代,他在自傳《我的奮斗》中就這樣寫道:“德國不能滿足于1914年的邊界。”“我們要從600年前停止下來的地方開始行動。”“我們是民族社會主義者,我們要自覺地改變戰前對外政策的方針。我們要消除德國長期以來在南歐和西歐的目標并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東方……但當我們今天說到歐洲的新領土時,我們首先指的就是蘇聯及其所控制的仆從國。”

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想法立即在德國高級軍事領導層中引起了反響。最高統帥部及海陸空將領都參加了關于進攻蘇聯的時間和方式問題的討論。將軍們普遍認為,現在德國正處于軍事鼎盛時期,時機極為有利。陸軍元帥勃勞希契在7月21日的德國最高統帥部會議上作了對蘇作戰的報告。在報告中,他對陸軍最高統帥部的意見表示樂觀,并建議對蘇戰爭應該在1940年就開始。

為了高度保守機密,希特勒命令由總參謀部來研究進攻蘇聯的計劃,以便對任務、時間和目標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在以后的幾天里,希特勒在柏林和上薩爾茨山接見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斯洛伐克的總理。在得知蘇聯對波羅的海國家的合并,以及對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的占領后,希特勒決定推遲解決巴爾干問題,加緊考慮進攻蘇聯的計劃。

7月31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會上,先由海軍元帥雷德爾報告了“關于英國登陸戰準備工作的第16號指令”,即“海獅計劃”的準備工作的進度。雷德爾說,9月15日將是開始執行“海獅計劃”的最早日期,前提是屆時沒有“由于天氣或者敵人的原因而出現不測情況”。雷德爾就這一前提向希特勒解釋說,英吉利海峽和北海的天氣,除了10月上半月以外,一般都是惡劣的。10月中旬開始有薄霧,到了下旬就有濃霧了。然而,這只是天氣問題的一部分,“只有海上風平浪靜,才能夠執行作戰計劃”。“即使第一批部隊在天氣有利的條件下渡海成功,還是不能保證第二批、第三批部隊也能夠有同樣有利的天氣。事實上,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一些港口可供利用之前,有好幾天是不能運送比較大量的物資的。”這樣一來,陸軍就會陷入困境,他們會被擱在海灘上,沒有給養,也沒有援軍。這位海軍元帥在結束他的發言時說:“從一切情況考慮,最有利的作戰時間將是1941年5月。”希特勒發言,表示對雷德爾的結論不敢茍同,并認為不能因為天氣情況而不考慮坐失時機的后果。德國海軍到來年春天也不一定就能打敗英國海軍。而如果給英國陸軍8個月?10個月的時間,它就將會有30~35個師的兵力,到那時再登陸作戰將會更加困難。因此他認為:“必須設法為1940年9月15日開始的作戰行動進行準備工作……至于這次作戰行動在什么時候開始,將在空軍對英國進行一個星期的密集轟炸之后作出判斷。如果空襲的效果很好,敵人的空軍、港口和海軍等等遭受重創,那么‘海獅計劃’將在1940年進行。否則將推遲到1941年5月。”

figure_0111_0087
▲德國名將古德里安,著名的“閃擊戰”理論的創始人。與曼施泰因、隆美爾一起并稱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希特勒話鋒一轉說:“英國的希望在于蘇聯和美國。如果對俄國的希望破滅,那么對美國的希望也將破滅,因為消滅蘇聯以后就會大大增加日本在遠東的力量。我現在越來越相信,英國繼續進行戰爭的頑強決心是由于它對蘇聯有所指望。英國人原來已經完全倒下了,現在他們又站了起來。蘇聯只需向英國暗示,它不希望德國過分強大,那么就像一個快要淹死的人突然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英國會重新獲得這種希望,局勢在6個月到8個月之內就會完全改觀。但是如果蘇聯被摧毀,英國的最后希望就會被粉碎。那時,德國就將成為歐洲和巴爾干的主人。因此,必須消滅蘇聯。時間定在1941年春天。”

隨后,希特勒詳細地敘述了他的作戰計劃。他認為,這次行動只有以一舉摧毀蘇聯為目標,才值得進行。只占領蘇聯的大片領土是不夠的。“要消滅蘇聯的生存力量!這才是目的!”希特勒強調說:“首先將發動兩個攻勢,一個是在南方向基輔和第聶伯河進攻,另一個是在北方通過波羅的海國家,然后向莫斯科進攻。兩支軍隊將在莫斯科會師。在這以后,必要時將進行一次特殊作戰,以獲取巴庫油田。”他接著說,他將干脆地吞并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他將撥出120個師來進行整個戰爭,留60個師保衛西線和斯堪的納維亞。進攻將在1941年5月開始,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在冬天結束。他補充說,他本來希望在今年這樣做,但是這已經證明是不可能的了。

“巴巴羅薩”計劃

8月26日,希特勒便下令從西線向波蘭派遣10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他規定,裝甲部隊要集中在波蘭東南部,以便他們可以出兵保護羅馬尼亞油田。德國人自知向東部調動大量部隊肯定會被蘇聯人發現,于是便命令德國駐蘇聯大使通知蘇聯總參謀部說,這個調動只是派年輕的士兵代替要復員參加工業生產的年紀較大的士兵。9月6日,德國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發出指示,概述了進行偽裝和掩蔽的方法。規定:“這種集結的工作絕不能給蘇聯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好像我們準備在東方發動攻勢。”約德爾又擬了一個作戰草案,設想對蘇作戰將動用3個集團軍群。普里皮亞特沼澤地以北用2個,以南用1個,但有一點要注意,即在越過奧爾沙陸橋—斯摩棱斯克地區以后,能否繼續向莫斯科進攻將取決于肅清波羅的海蘇軍的進展情況。

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將軍的指導下,德軍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演習,以便對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審查。然后,方案的制定者們在12月5日與希特勒舉行了正式討論。將要進行這一作戰的3個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各自研究了有關的戰略問題,他們突出地感到了空間與人力上的困難。所謂空間上的困難是指地理環境而言的。1940年的蘇德邊界,始于梅默爾以北的波羅的海之濱,沿舊東普魯士—立陶宛邊界延伸,接著向西進入波蘭,形成一個突出的弧形地,然后向西綿延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接著繼續向南伸展,直到匈牙利邊境為止。這條蘇德邊界線全長約1100千米。而烏克蘭—羅馬尼亞邊界沿普魯特河至黑海,長約720千米。另外,在俄羅斯歐洲部分西部的中央,就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邊界東南,有一片南北寬約240千米、縱深約480千米的遼闊沼澤地區。復雜的地形會把德軍隊形拉得很長,無法組織防御和進攻。

后備軍總司令弗羅姆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在一片遼闊地區向300萬人、50萬匹馬的部隊進行補給是非常困難的。何況,這個地區公路寥寥無幾,鐵路不能直達。另外,現有的增援部隊不足50萬,只夠補充夏季戰役的損失。摩托車輛奇缺,車輛燃料更是吃緊,國內只有不超過3個月的汽油儲備和1個月的柴油儲備。由于缺乏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輪胎也成了問題。

聽了上面幾位將軍的發言,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對元首的全球戰略目標開始產生懷疑。如果向蘇聯開戰真是必要的話,那么消滅蘇軍就是壓倒一切的目標,經濟方面的考慮就不能占優先地位。進攻莫斯科將吸引對方的主要兵力;奪取莫斯科地區不僅將使蘇聯失去控制,交通聯絡斷絕,而且將在蘇軍的戰線上打開一個巨大缺口。勃勞希契要求發言,他對元首說:“德國空軍是否有力量對英、蘇兩線同時作戰?”

figure_0112_0088
▲日本關于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的海報

希特勒立即回答說:“如果對蘇戰爭不拖長的話,德國空軍就能夠在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哈爾德也發言堅持中央集團軍群主要突擊方向應該是莫斯科。希特勒說:“對蘇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帝國領土不受空中襲擊,以保護柏林和西里西亞的工業區。這就需要戰略縱深,使粉碎后的蘇聯成為一些非武裝的社會主義行省,自波蘭邊境到伏爾加,全由德國人駐防和統治。伏爾加河以東的原始土地,冰凍的西伯利亞地區,以及烏拉爾外的空曠森林,等有了工夫再去占領,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從這些邊遠的地區,任何轟炸機都飛不到德國。”接著,他又說道:“戰爭開始后,蘇聯會死守波羅的海與烏克蘭,因為那里有海港,在經濟上至關重要,而對于中部,斯大林會慷慨退讓。德軍奪取莫斯科無甚重要。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側翼要準備向北進入波羅的海、向南進入烏克蘭。”勃勞希契默然。

figure_0113_0089
▲盡管戰爭的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然而在公開場合,希特勒仍大談他的和平主張。

會后,最高統帥部向各集團軍群發出了命令。陸軍總部在勃勞希契的領導下,夜以繼日地修訂作戰計劃。在計劃中,勃勞希契認為有必要加強北方集團軍群的力量,使其通過波羅的海國家的速度能像中央集團軍群向斯摩棱斯克的推進速度一樣快,兩軍齊頭并進,避免在攻打莫斯科之前使軍事行動停頓下來。

12月17日,該作戰計劃,即21號指令呈送到希特勒案頭。希特勒看后,皺起了眉頭,他認為21號指令沒有體現他的最新思想,即他在12月5日會議上的發言,便提筆進行了修改。明確規定:要優先保證肅清波羅的海的蘇軍,奪取列寧格勒與喀瑯施塔得。為此目的,中央集團軍群要往北抽調強大的裝甲部隊。只有完成上述目標,才能恢復對莫斯科的攻勢。希特勒認為21號指令代號為“奧托”似乎不夠明確,這場戰爭應當是“巴巴羅薩”這個名字。

第二天,即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以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名義發出了第21號指令——“巴巴羅薩計劃”。按照計劃要求,德國武裝部隊必須準備在對英戰爭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戰役擊潰蘇聯。準備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進攻蘇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用突然襲擊的方法消滅蘇聯西部軍區的軍隊,然后在空軍的掩護下,以坦克部隊為先導,長驅直入,向蘇聯腹地進攻。進攻路線分南、北、中三路。北方集團軍群共29個師,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直取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共51個師,在1600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共63個師,在1400架飛機的掩護下,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向基輔進攻,然后向頓巴斯進擊。在包圍并殲滅這三個城市的蘇軍后,分別占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頓巴斯。第二個階段,進攻蘇聯的后備軍,占領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和阿斯特拉罕。這就是希特勒的“宏偉”計劃。為了保密起見,計劃只印了9份,三軍各一份,其余的保存在最高統帥部。希特勒還指示,參與這一機密的軍官的人數要盡可能少,不然,準備工作就會有泄露的危險,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導致嚴重的后果。簽署完“巴巴羅薩計劃”之后,希特勒感到如釋重負。巴巴羅薩、拿破侖未竟的事業,將由他來完成了。這個當年維也納的流浪漢,已經自認為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了。

斯大林不相信蘇聯會遭進攻

早在1941年1月,美國國務院就向蘇聯發出一份機密情報,這份情報的內容是德國正在制訂進攻蘇聯的計劃。但這份情報并未引起蘇聯政府的重視。4月3日,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寄給斯大林一封信,提醒他注意德國軍隊的調動和德國即將向蘇聯發動進攻。但蘇聯政府卻認為英國不懷好意,認為目前不應“刺激”德國,暫時還不會發生戰爭。

figure_0114_0090
▲斯大林坐像

蘇聯政府認為德國調兵是為了防御,不敢真打自己。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英國多次向蘇聯政府送情報,說德國將在夏季進攻蘇聯,但蘇聯政府卻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分出勝負以前,德國無力進攻蘇聯,英國是為了把蘇聯拉入戰爭的陷阱而偽造情報。

5月,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向當時在莫斯科的蘇聯駐德大使弗·杰卡諾佐夫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德國將進攻蘇聯的消息,并說出了進攻的具體日期。舒倫堡希望蘇聯能夠在希特勒發動進攻前和柏林接觸。弗·杰卡諾佐夫和舒倫堡會晤后,急忙趕往莫洛托夫的辦公室。

當天,斯大林召來政治局委員,告訴他們舒倫堡的警告。但斯大林同時又強調,這是希特勒在嚇唬人。斯大林說:“現在他們想通過大使一級向我們傳遞錯誤消息。”

蘇聯著名間諜佐爾格也發來了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還將一份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提到德國擬定的6月中旬進攻蘇聯的電報復印件傳給蘇聯,但斯大林仍不相信。

6月1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向德國各集團軍、海軍和空軍下達相應的作戰命令。

6月初,丘吉爾得知希特勒真的要進攻蘇聯后,真誠地提醒斯大林,說希特勒將于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斯大林把丘吉爾發出的警告誤以為他又在散布假情報,結果差點輸掉整個戰爭。

6月14日,德國突襲蘇聯的前一周,蘇聯塔斯社發表聲明說:“英國和外國報紙上出現的關于‘蘇德之間即將開戰’的謠言是錯誤的,是反蘇反德的宣傳伎倆。蘇聯人民認為,關于德國想要進攻蘇聯的謠言是沒有任何根據的。”

6月16日,一份“德國進攻蘇聯準備就緒,只待時日”的情報送到了斯大林面前,斯大林竟然在上面批示道:“讓呈送這份情報的諜報員見鬼去吧。他不是諜報員,而是假情報的制造者。”

若蘇聯政府已做好迎戰德軍入侵的準備,那么蘇聯塔斯社發表這樣的聲明,就是在麻痹德國人,這種聲明是沒有錯的。然而,蘇聯政府的確并未做好防御準備,也沒做好進攻德國的準備。結果,這種聲明只是麻痹蘇聯軍民的警惕性,束縛了蘇聯人民自己的手腳。蘇聯人民在德軍的突襲面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兩個月內消滅蘇聯”

正當克里姆林宮準備在1941年6月14日晚向全世界廣播,宣布關于德國進攻蘇聯的謠言沒有任何根據的時候,阿道夫·希特勒正同陸軍各集團軍群和集團軍一級的總司令就“巴巴羅薩計劃”舉行他的最后一次大規模軍事會議。會議定在帝國總理府召開。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與會者分三批到達。上午是陸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將領,中午是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將領,下午是陸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將領。對于車輛如何進入帝國總理府也作了特別的安排,第一批汽車從威廉街駛入,勃勞希契等人的汽車則由赫爾曼·戈林街進入總理府花園,其他將領的車輛通過福斯街和國家辦公廳的通道駛入。

figure_0115_0091
▲德軍部署在波蘇邊境的戰機

在寒暄了幾句之后,希特勒就讓各軍司令匯報他們在戰爭頭幾天的意圖和各自戰區的作戰安排。接著各航空隊也匯報了它們的計劃。會議從上午11點一直開到下午6點半。希特勒對各部隊的兵力、坦克數量以及其他各項細節都詳細地進行了了解。他很少打斷對方的匯報,只是靜靜地聽著。

匯報認為蘇聯紅軍在數量上占有優勢,然而質量很差,即將開始的戰斗不會十分激烈。結論盡管樂觀,但大多數將領還是反對這場戰爭,其理由是他們從此就要開始兩線作戰。他們普遍認為,兩線作戰時間一長,德國既不可能取勝,也不可能堅持下去。

figure_0115_0092
▲德軍在波蘇邊境積極備戰

會議在下午2點休會進午餐,希特勒在午餐時對他的將領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政治演說。希特勒強調,他必須進攻蘇聯,因為蘇聯的淪亡會迫使英國屈服。他說,“這是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決定性戰斗,必須用完全不同的尺度來衡量我們作為軍人所熟知的慣例——根據國際法是唯一正確的慣例”。這是一場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戰爭。他估計到蘇聯人會打硬仗,會頑強抵抗。“我們必須估計到敵人的強大空襲,應靈活地對付空襲。我空軍必將迅速取勝,為陸軍前進掃除障礙。大約六周以后,最艱巨的戰斗就會過去。但是,每一個軍人都應該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所要的不是那個國家,而是摧毀布爾什維克主義。”希特勒帶著怨恨說道,英國人不愿同德國諒解,而去同蘇聯諒解。他說,這是19世紀的政治,不是20世紀的政治。希特勒在說這番話時指出,他同斯大林結盟,純粹是為了取得但澤走廊而采取的一個策略步驟。他繼續說,“我們若是打輸了這場戰爭,整個歐洲就會布爾什維克化,英國若看不到或認識不到這一點,它就會失去霸權,失去世界帝國的地位。此外,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將落入美國的魔掌,它現在還未能預見。但有一點是肯定無疑的,美國人要在這場戰爭中做一筆極大的生意。”會議在午餐后繼續進行。最后,希特勒再次重申進攻的日期是6月22日,按照約定的暗號“多特蒙德”,德國軍隊應該進入蘇聯境內。并計劃六周到兩個月擊垮蘇聯,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戰爭。

戰爭爆發

6月18日,蘇聯一個邊防分遣隊的指揮員打電話給自己的軍長費久寧斯基上校說:“有一個德國士兵剛才跑到我們這邊來。他說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但我們不知道是否應當相信他的話,他說的情況非常非常重要。”

在邊防分遣隊指揮部,費久寧斯基見到的是一個高個子的年輕德國士兵。翻譯說,這位士兵在喝醉酒時打了一個軍官,因為怕被槍斃才跑過來的,他告訴費久寧斯基說,戰爭很快就要開始,6月22日凌晨4點,德國部隊將沿著整個德蘇邊境發動進攻。看到對方將信將疑的樣子,這個年輕的德國士兵急了,他說:“上校,到6月22日早上5點鐘,如果您發現是我騙了您,那就把我槍斃!”

費久寧斯基見他這樣說,便毫不遲疑地立即把情況轉告給第5集團軍司令員波塔波夫將軍,這位將軍銜著煙斗懶洋洋地說:“沒有必要相信這種挑撥,也沒有必要使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因為那樣會搞成一場虛驚。”費久寧斯基仍然堅持要加強防備,波塔波夫將軍見拗不過這位上校,只得同意調兩個團靠近邊界,并從靶場上調回一個炮兵團。在第87邊防支隊的地段上,蘇軍又抓到了一個德軍特務小分隊。據他們交代說,他們的任務是破壞火車和在盧尼涅茨車站上造成阻塞,以利于德軍轟炸。

figure_0116_0093
▲德軍入侵蘇聯。借助裝甲部隊的來回穿插,德軍在戰爭開始階段得以長驅直入。

6月20日,列寧格勒軍區收到了關于芬蘭部隊在邊境集結的情報。

《紐約時報》駐安卡拉的記者蘇利茨別爾蓋發來的消息說:“從兩個與蘇聯接壤的國家中獲悉,德國對蘇聯的武裝進攻可能在未來48小時內發生……德國在羅馬尼亞和芬蘭的支持下將對蘇聯發動一場從黑海到北極圈的全面進攻。”

赫爾辛基發布命令:預備役的年齡放寬到44歲。報紙頭版頭條寫道:“每一個芬蘭人都應該毫不猶豫地戰斗,就像1939年那樣。”

柏林德國官方發言人就各國報刊發表有關蘇德邊境沖突消息這一情況鄭重聲明道:“外國制造的這一傳聞沒有任何根據。”

路透社莫斯科消息說:“這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德國向蘇聯提出了某種要求。在蘇聯首都沒有任何危機的跡象。”

《真理報》在當天發表了以《反對饒舌者和游手好閑者》為標題的社論,文中號召人們在工作中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反對空談和喋喋不休地說無聊話。

6月21日夜11點,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從基輔打來電話稱,一名德軍司務長越過了防線對蘇聯指揮員說,德國軍隊將在次日凌晨發動進攻。“也許德國將領們把這個逃兵送來,是為了挑起沖突吧!”這是斯大林的第一個反應。“不,我們認為逃兵說的是實話。”總參謀長堅持說。隨后政治局委員們都來了,經過審慎的討論和研究,斯大林才最后同意發出一項命令:命令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西部、基輔和敖德薩各軍區的前線部隊,立即做好準備,準備抗擊德國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但為時已晚。

斯大林作了這樣的處理后,拖著疲憊的身子剛要在臥室的沙發上休息一下,突然有人敲門。門聲刺痛了他的心,任何時候都不曾有人這樣喚醒他,也許發生了最壞的事情,難道戰爭爆發了?斯大林系緊睡衣走了出來,衛士長向他報告說,朱可夫有急事打來電話了。隨后,總參謀長在電話上向他報告了德軍空襲基輔、明斯克等城市的情況。這一切表明,他最不愿看見的事情——戰爭終于爆發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永顺县| 中西区| 安国市| 阿拉善右旗| 南投市| 介休市| 自贡市| 万宁市| 阳东县| 太白县| 秦皇岛市| 东方市| 上饶市| 丰镇市| 浑源县| 如东县| 桂林市| 隆回县| 苍南县| 九龙坡区| 利辛县| 宁国市| 兴宁市| 林芝县| 日土县| 轮台县| 晋江市| 黄龙县| 乌恰县| 定襄县| 新乐市| 桓台县| 漳平市| 金阳县| 永城市| 疏勒县| 开封市| 永新县| 南通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