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是健康的大敵
卡耐基金言
不知道如何抗拒憂慮的人都會壽命減少。
憂慮容易導致3種疾病:潰瘍、高血壓、心臟病。
在醫生接觸的病人中,有70%的人只要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
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一個鄰居來按我的門鈴,要我和家人去種牛痘,預防天花。他是整個紐約市幾千名志愿者中去按門鈴的人之一。很多嚇壞了的人都排了好幾個小時的隊接種牛痘。在所有的醫院、消防隊、警察局和大工廠里都設有接種站。大約有2000名醫生和護士夜以繼日地替大家種痘。怎么會這么熱鬧呢?因為紐約市有8個人得了天花——其中2人死了——800萬紐約市民中死了2人。
我在紐約市已經住了37年,可是還沒有一個人來按我的門鈴,并警告我預防精神上的憂郁癥——這種病癥,在過去37年里所造成的損害,至少比天花要大1萬倍。
從來沒有人來按門鈴警告我:目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中,每10個人就有1個會精神崩潰,而大部分都是因為憂慮和感情沖突而引起的。所以我現在寫本章,就等于來按你的門鈴,向你發出警告。
曾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歷克西斯·卡銳爾博士說:
不知道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
其實不止商人,家庭主婦、獸醫和泥水匠……都是如此。
幾年前,我在度假的時候,跟戈伯爾博士一起坐車經過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戈伯爾博士是圣塔菲鐵路的醫務負責人,他的正式頭銜是海灣-科羅拉多和圣塔菲聯合醫院的主治醫師。當我們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時,他說:
“在醫生接觸的病人中,有70%的人只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不要誤以為他們都是生了病,他們的病都像你有一顆蛀牙一樣實在,有時候還嚴重100倍。我說的這種病就像神經性的消化不良,某些胃潰瘍、心臟病、失眠癥,一些頭痛癥和麻痹癥等等。這些病都是真病,我這些話也不是亂說的,因為我自己就得過12年的胃潰瘍。恐懼使你憂慮,憂慮使你緊張,并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產生胃潰瘍。”
約瑟夫·蒙塔格博士曾寫過一本《神經性胃病》的書,他也說過同樣的話:“胃潰瘍的產生,不是因為你吃了什么而導致的,而是因為你憂愁些什么。”
他的這種說法在對梅奧診所的15000名胃病患者進行研究后得到了證實。每5個人中,有4個并不是因為生理原因而得的胃病。恐懼、憂慮、憎恨、極端自私,以及無法適應現實生活,才是他們得胃病和胃潰瘍的原因。胃潰瘍可以讓你喪命。
一個令人吃驚而難以相信的事實:每年死于自殺的人,比死于種種常見的傳染病的人還要多。
為什么呢?答案通常都是“因為憂慮”。
古時候,殘忍的將軍要折磨他們的俘虜時,常常把俘虜的手腳綁起來,放在一個不停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著、滴著……夜以繼日,最后,這些不停滴落在頭上的水,變得好像是用槌子敲擊的聲音,使那些人精神失常。這種折磨人的方法,以前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德國集中營都曾經使用過。
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心神不寧而自殺。
你愛生命嗎?你想健康、長壽嗎?下面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我再引用一次亞歷西斯·卡瑞爾博士的話:“在紛繁復雜的現代城市中,只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
你是否可以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呢?如果你是一個正常人,答案應該是:“可以的”、“絕對可以”。我們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堅強得多。我們有很多也許從來沒有發現的內在力量,就像梭羅在他不朽的名著《獄卒》里所說的:“我不知道有什么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改善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了……要是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決心過他所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在我寫這一章時,我書桌上就有一本書,是愛德華·波多爾斯基博士所寫的《停止憂慮,換來健康》。書中談到了幾個問題:
1.憂慮對心臟的影響。
2.憂慮造成高血壓。
3.風濕癥可能因憂慮而起。
4.為了保護你的胃,請少憂慮些。
5.憂慮如何使你感冒。
6.憂慮和甲狀腺。
7.憂慮與糖尿病患者。
另外一本談憂慮的好書,是卡爾·明格爾博士所寫的《與己作對》。它沒告訴你怎樣避免憂慮的規則,卻告訴你一些很可怕的事實,讓你看清楚焦慮、煩躁、憎恨、后悔、反叛和恐懼情緒怎樣傷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如果我想記住憂慮對人有什么影響,我不必去看我領導的房子,只要看看我現在坐著的這個房間,想想以前這棟房子的主人——他由于憂慮過度而進了墳墓。憂慮會使你患風濕癥或關節炎而坐進輪椅,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素·塞西爾博士是世界聞名的治療關節炎的權威,他列舉了4種最容易得關節炎的情況:
1.婚姻破裂。
2.財目上的不幸和難關。
3.寂寞和憂慮。
4.長期的憤怒。
確實,以上4種情緒狀況,并不是關節炎形成的唯一原因,而是關節炎產生的最“常見的原因”。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個朋友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遭到了很大的損失。結果煤氣公司切斷了他的煤氣,銀行沒收了他抵押貸款的房子,他的太太突然染上關節炎,雖然經過治療和增加營養,關節炎卻一直到他們的財務狀況改善之后才算痊愈。
不久以前,我和一個得這種病的朋友到費城去。我們去見伊莎瑞爾士內·布拉姆博士——一位主治這種病達38年之久的著名專家。在他候診室的墻上掛了一塊大木板,上面寫著他給病人的忠告。我把它抄在一個信封的背面:
輕松和享受
最使你輕松愉快的是,
健全的信仰、睡眠、音樂和歡笑。
——對神要有信心,
——要能睡得安穩,
——喜歡好的音樂,
——從滑稽的一面來看待生活,
健康和快樂就都是你的。
他問我朋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什么問題使你的情緒產生這種情況?”他警告我的朋友說,如果他繼續憂慮下去,就可能會染上其他并發癥,例如心臟病、胃潰瘍,或是糖尿病。“所有的這些病癥,”這位名醫說,“都互為親戚關系,甚至是很近的親戚。”一點都不錯,它們都是近親——由憂慮所產生的病癥。
憂慮是容貌最大的克星
卡耐基金言
再沒有什么會比憂慮讓一個女人老得更快,進而摧毀了她的容貌。
我覺得化妝品不只是搽在肌膚上的東西,它更應該是搽在精神上的東西。經常使用化妝品的人會變得心情舒暢,其實它應從更深層次上減輕女性們的精神痛苦。
我去訪問女明星英樂·奧伯恩時,她告訴我她絕對不會憂慮,因為憂慮會摧毀她在銀幕上的主要資產——她美麗的容貌。她告訴我說:
“當我最先想要進入影壇的時候,我既擔心又害怕。我剛從印度回來,在倫敦一個熟人也沒有,卻想在那里找一份工作。去見過幾個制片人,可是沒有一個人肯用我。我僅有的一點錢漸漸用光了,整整有兩個星期,只靠一點餅干和水過活。這下我不僅是憂慮,還很饑餓,我對自己說:‘也許你是個傻子,也許你永遠也不可能闖進電影界。歸根究底,你沒有經驗,也從來沒有演過戲,除了一張漂亮的臉蛋,你還有些什么呢?’
“我照了照鏡子。就在我望著鏡子的時候,才發現憂慮對我的容貌起了極壞的影響。我看見了憂慮造成的皺紋,看見了焦慮的表情,于是我對自己說:‘你一定得馬上停止憂慮,不能再憂慮下去了,你所能給人家的只有你的容貌了,而憂慮會毀了它的。’”
再沒有什么會比憂慮讓一個女人老得更快,進而摧毀了她的容貌。憂慮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我們的臉上產生皺紋,會使我們老是愁眉苦臉,會使我們頭發灰白,有時甚至會使頭發脫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發生斑點、潰爛和粉刺。
曾經有一段時期在日本掀起了第一次“自然化妝品”熱潮,與現時的“自然”有所不同,主要以使用更加原始的原材料生產化妝品為特色,比如使用赤豆、絲瓜等所謂“傳統智慧”的化妝品大行其道,對流行時尚極為敏感的年輕女性完全陷于其中不能自拔。這種自然化妝品的依據便是“絕不使用任何界面活性劑、防腐劑以及香料等成分”,使用這些“含對皮膚有害的物質的大型化妝品生產廠家的化妝品對人的肌膚是極其危險的”,等等。這種極端的論調使陷于其中的女性們紛紛對著名廠家的化妝品敬而遠之,甚至持否定態度,一心追捧赤豆和絲瓜。
在這一片熱潮中,有一位起勁地抬轎子而立下汗馬功勞的女性,她在接受各種雜志的采訪時曾語出驚人,發出豪言壯語:“除了純自然的化妝品,其他都令人可怕,使用不得!”
可是大約一年之后,她又突然宣稱自己是“敏感性肌膚”,開始熱衷于由皮膚科醫師開發研制的化妝品,說“即使不使用防腐劑的自然化妝品也令人可怕,使用不得”。再過了大約兩年左右,她又轉而竭力稱贊起所謂“無任何添加物”的化妝品來,對皮膚科醫師開發研制的化妝品也變成了否定:“那只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后來,每當與她聯系時便換了一種“愛用品”的她,又迷上了我只聽到過名字的二線品牌的郵購化妝品,而選擇的理由自然是每次都各不相同,真是很有意思。毫無疑問,她就是那種“化妝品信息源”、“超級時尚發布中心”,同時又是稍嫌不成熟的狂熱的化妝品愛好家。
彷徨于各種化妝品間而無法確定自己所適合的,這本是誰都會發生的事情,沒有什么不好。可是,她的情況卻稍稍有些病態,對各種化妝品一一熱衷又一一幻滅,因而肌膚老是不能變得光滑美麗。她盡管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但是一點兒也沒有美麗起來,臉色總是顯得暗淡無光,一直在為臉上的疙瘩而煩惱。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一位皮膚粗糙不堪的女性先后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在某次人事變動后被調到了其他科室,突然間仿佛全身的毒素全部排出似的肌膚變得光滑潤潔起來;還有一位女性在與長期同居的男友分手、重新搬家之后,立即顯得容光煥發,終于告別了彷徨于各種化妝品的生活。不管是誰,都是在改變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所的同時發生了變化。
然而更重要的卻是,現今的時代在被稱作狂熱的美容愛好家的人群中,像這樣類型的人——將自己不幸的原因指向毫不相干的化妝品,漫無目標地熱衷于化妝品中——其實真的是很多。這些人往往不信任“主流”化妝品,而寧愿更相信自然化妝品、郵購化妝品等“支流”的化妝品,熱衷于從一些二線品牌的化妝品中發現所謂的“價值”,因而她們“追求更好更有效的化妝品”的意識比一般人更加強烈,以致一直彷徨于頻繁地更換化妝品的病態之中。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龐大的浪費”,不過我卻有一瞬真的覺得:靠著化妝品或多或少解救了深陷于“暗無天日”的巨大精神壓力中的她們,這不也是一件好事嗎?就拿上述那位女士來說,大概甚至將“或許結不了婚”的原因也歸罪于“化妝品一點也沒有效果”,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這種歸罪也就不至于使她產生“我不是一個好女人”、“我缺少女性的魅力”一類的自卑感。她之所以能夠結婚,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她并沒有這種自卑感的緣故。她所反復嘗試和彷徨于其中的許許多多的化妝品,即使沒有治愈她肌膚上的問題,但至少減輕了她精神上的自卑感,所以說還是產生了效果的,一點也沒有浪費。
日本知名的女性心理專家齋藤薰說得好:“我覺得化妝品不只是搽在肌膚上的東西,它更應該是搽在精神上的東西。我們經常說使用化妝品后人會變得心情舒暢,其實它還從更深層次上減輕了女性們的精神苦痛。”
你的生活與憂慮無關
卡耐基金言
憂慮最能傷害到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后。
不知怎樣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同理,就事業而言,不知抗拒憂慮同樣會失敗。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天必須親自處理各種各樣的日常工作,這些工作不僅滿足我們生存的需要,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在相當多數情況下我們其中的一些人卻享受不到工作的快樂,而是痛苦于由工作壓力帶來的種種憂慮。
我曾參與過一項名為“壓力下的家庭健康”的調查,在接受調查的20000人中有近85%的人認為,絕對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壓力。根據過去10年美國家庭醫師協會的調查估計,一般的病人中,有近3/4具有與壓力有關的問題。這樣的調查和其他類似的調查統計,引起許多公司機構與企業界領導人的關切,因為在過去的一年里,怠工以及與壓力相關的疾病而造成的生產效益低下,已使得他們的公司損失了500億美元。而且他們相信在兩年以內,這種花費會增至750億美元——平均每位美國的工人要花750美元。家庭與婚姻是受壓力影響最嚴重的領域。一般來說,壓力是婚姻問題與人際關系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艾柯森博士在他的一篇醫學報告中為我們總結了一些關于工作壓力帶來的憂慮癥狀。他說:“壓力是精神與身體對內在、外在事件的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具有下列特征:A.主觀性——同樣的事件有人覺得有壓力,有人卻覺得不怎么樣;B.評價性——同樣的壓力有人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然而有人卻認為對自己有副作用;C.活動性——壓力會因為對每一個人造成的嚴重性不同,從而產生程度不同的壓力。”艾柯森仔細地觀察他的病人,發現80%的人因為工作的壓力產生憂慮,而煩躁和憂慮致使他們的身體經常呈現如下這樣一些癥狀。
情緒:緊張、敏感、多疑、不穩定、焦躁不安、憂慮煩惱、難以放松等。
生理:口干舌燥、心跳急速、異常出汗、肌肉緊繃僵硬、便秘、頭痛、失眠、血壓升高、全身酸痛、疲勞、精神不濟、消化系統不良、新陳代謝失調等。
行為:抱怨、爭執、挑剔、責備、暴力、濫用藥物、生活作息混亂、坐立不安等。
不錯,工作的壓力是憂慮的主要來源,但憂慮最能傷害到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后。你曾否注意到,當你在工作出現過失或者差錯的時候,你害怕別的同事或者上司會發現這事時,你心中有著一股怎樣強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因為我們都曾經或多或少地在工作中出現過失誤。
在忙碌的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實在很重要,而正確處理理想的自我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或許我們生命中有90%的時間,是花費在自己的事情與追逐自我的理想中。我們只為自己著想,因為那會使我們陷在自我的捆綁中。古羅馬有這樣一句諺語:“不是負擔,而是過重的負擔殺死熊。”換句話說,是每日的壓力,加上過多的焦慮傷害了我們。
另外還有一種壓力,是來自猶豫不決的困擾。
有的時候你在工作中受到的壓力,就和你得了感冒一樣,是漸漸形成的。沒人能事先警覺,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一點點的壓力不會傷害你,或許還有些好處呢。但當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你受到的壓力,已超過了負荷量,而你甚至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于是,你必須尋求一種醫治的方法使你從十分疲憊的爭斗中得以解脫。在這項個人與壓力的搏斗中,你若放棄自己的一意孤行,壓力就可以減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