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畫欣賞

開元、天寶年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也翻開了新的一頁,很多卓有成就的畫師創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畫,即所謂“菩薩如宮娃”,或用貴族家姬妾形象畫釋梵天女等。吳道子就是此時宗教人物畫壇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吳道子喜歡與文人名流交往,游歷各地,在繪畫上遠師張僧繇,近法張孝師。據傳在長安、洛陽兩地的寺院道觀中他畫的宗教壁畫就有300多幅。由于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氣,想象力豐富,所以所繪壁畫人物,“奇蹤異狀”,有吞云吐霧之氣勢,有崩石摧山之峻美。據說吳道子畫丈余的人像,無論是從手臂還是腳部開始,都能畫出完整生動的藝術形象,畫佛頭部的圓光,轉臂運筆,一筆而就。而且他所刻畫的都是一些充滿著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結合形象的創造,大大提高了繪畫的表現力。

吳道子的繪畫無真跡傳世,這幅《天王送子圖》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也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繪畫知識

“疏體”與“吳帶當風”

疏體:吳道子繪畫以焦墨勾線,略施淡彩,世謂之“吳裝”。因其所用筆法洗練流暢,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后人將他與張僧繇合稱“疏體”代表畫家,以區別于顧愷之與陸探微勁緊連綿的“密體”。

吳帶當風:吳道子在學習前人名師張僧繇的“張家樣”、曹仲達的“曹家樣”的基礎上,落筆雄勁,略施淡彩,推陳出新,用線來表現物質的體積和質感,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他甚至有時把鬼神人物也用白描繪制,由于吳道子繪畫的線條具有運動感、節奏感,并且粗細多變,所以被后人稱為“莼菜條”描。在他的筆下,衣服寬松,裙帶飄舉,衣紋流暢飄灑,又被稱之“吳帶當風”,以區別于北齊曹仲達以來的薄衣貼體的“曹衣出水”的畫法。

figure_0098_0064
這是一幅本土化(即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畫,畫中神仙鬼怪皆為唐人面孔,著貴族服飾。佛教東傳以后,漸漸融合道家、儒家因素,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宗教。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后,其父凈飯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題跋。

此畫本是一部外來的宗教題材,但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中國化、道教化了:凈飯王與王后、侍者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子威儀和君臣之道;畫中諸神、鬼皆著唐裝。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傳入中國后,不僅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而且深受中國傳統宗教和哲學的影響。

作者想象奇特,以釋迦降生為中心,使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令人神馳目眩。畫中一個情節是這樣的:端坐的天王,雙手按膝,怒視著奔來的神獸,一個衛士拼命牽住神獸的韁索,另一衛士則拔劍相向,意欲將其制服。在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似在將此圣跡記入史冊。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情節:凈飯王小心翼翼地抱著初生的釋迦穩步前行,王后緊隨其后,侍者扛扇在后,諸神則張皇跪拜。這一場面烘托出釋迦具有無上的威嚴。

就這兩部分來看,激烈與平和,怪異與常態,高貴與卑微,動與靜,構成比照映襯又處處交融相合。畫卷中人物神情動作等在作者的筆下都被描繪得極富神韻,略帶夸張意味的造型更顯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趣味。此圖所用線條輕重、頓挫合于節奏,以動勢表現生氣,具有“疏體”畫的特性,是典型的“吳家樣”。

吳道子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北宋蘇軾曾將他與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書法家顏真卿并立,稱“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宁县| 酉阳| 汝阳县| 枣庄市| 葵青区| 天全县| 社旗县| 柯坪县| 西和县| 剑阁县| 石泉县| 富宁县| 二连浩特市| 清徐县| 略阳县| 精河县| 桑植县| 长泰县| 高邮市| 新平| 娄底市| 江北区| 三门峡市| 淮阳县| 固镇县| 谢通门县| 夏津县| 灯塔市| 兴义市| 女性| 定远县| 平利县| 台南市| 沭阳县| 彭泽县| 宜都市| 古田县| 江北区| 清新县| 涞源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