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茶經(jīng)
- 文若愚
- 3195字
- 2020-07-07 14:41:31
五、茶之煮
【原文】
凡炙茶,慎勿于風(fēng)燼間炙,熛焰如鉆,使涼炎不均。持以逼火,屢其翻正,候炮出培,狀蝦蟆背[1],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則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氣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罷熱搗,葉爛而芽筍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鈞杵亦不之爛。如漆科珠[2],壯士接之,不能駐其指。及就,則似無穰骨也。炙之,則其節(jié)若倪倪,如嬰兒之臂耳。既而承熱用紙囊貯之,精華之氣無所散越,候寒末之。[末之上者,其屑如細(xì)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其火,用炭,次用勁薪。[謂桑、槐、桐、櫪之類也。]其炭曾經(jīng)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膏木,謂柏、桂、檜也。敗器,謂朽廢器也。]古人有勞薪之味[3],信哉!

明·仇英《松亭試泉圖》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荈賦》所謂:“水則岷方之注,挹[4]彼清流。”]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5]以前,或潛龍蓄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yuǎn)者。井水,取汲多者。
其沸,如魚目[6],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則水合量,調(diào)之以鹽味,謂棄其啜余[啜,嘗也,市稅反,又市悅反],無乃“”而鐘其一味乎?[
,古暫反。
,吐濫反。無味也。]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環(huán)激湯心,則量末當(dāng)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

清·蒲華《茶熟菊開圖》
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字書》并《本草》:“沫、餑,均茗沫也。”餑,蒲笏反。]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xì)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于環(huán)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于水湄[7];又如菊英墮于樽俎[8]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9]若積雪耳?!肚F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荂[10]”,有之。
第一煮水沸,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徐縣、全縣二反。至美者曰雋永。雋,味也。永,長也。味長曰雋永,《漢書》蒯通著《雋永》二十篇也。]或留熟盂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諸第一與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飲。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碗數(shù)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兩爐。]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茶性儉[11],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
其色緗也,其馨也。[香至美曰。上必下土,音備。]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注釋】
【譯文】
凡是炙烤茶餅,必須注意不要在大風(fēng)中或者剩余的火里進(jìn)行。因?yàn)檫@時(shí)的火焰飄忽不定,火舌尖細(xì)如鉆,會使茶餅烤得冷熱不均勻。應(yīng)該用竹夾住茶餅貼近火焰,不斷翻烤正反兩面,待茶餅表面烤得如同小土堆和蛤蟆背一樣微凸而且生起小丘點(diǎn)時(shí),移開離火五寸的距離慢慢地烤。等到卷凸起的茶葉逐漸平伏下去,再夾到火跟前炙烤。茶餅如果原來是用火烘干的,那么烤到茶熟散發(fā)出香氣時(shí)為好;如果原來是日光曬干的茶餅,那就烤到茶餅完全發(fā)軟為止。
開始采茶時(shí),新鮮茶葉是特別柔嫩的,蒸熟后必須趁熱搗碎,葉子雖爛了但芽筍還硬挺著。這時(shí),就是請力氣很大的人拿著千斤重的大棒搗也搗不爛,就像用光滑的漆盤量光滑的珠子,大力士也無法讓珠子停留在漆盤上一樣。最后,芽筍依舊留在茶葉里,炙烤時(shí)這些芽筍就像嬰兒的手臂一樣圓圓的顯露在茶餅上。此時(shí)烤好的茶餅,要趁熱裝進(jìn)紙袋儲存,以防茶的香氣散發(fā)掉,待冷卻后,再碾碎成茶末。[上等茶葉末,呈顆粒狀如細(xì)米,品質(zhì)低的茶葉末,粗糙得像菱角。]
烤茶餅的火,用木炭最好,其次是用硬柴火。[指桑、槐、桐、櫪之類木材。]如果原來燒過的木炭,沾染上了腥膻油膩氣味,以及本身含脂膏多的木料和腐爛不能使用的木器,都不能使用。[含脂膏多的,指柏木、桂木、檜木一類。廢器,指廢舊腐朽的木器。]古人曾發(fā)過“勞木之氣”的議論,說得可真貼切呀!

元·王蒙《煮茶圖》
煮茶餅的水,山水為上等,江水為中等,井水最次。[像《荈賦》所說的:“水要像岷江流注的活水,用瓢舀取它的清流?!盷用山水,要找鐘乳滴下的和山崖中流出的泉水;山谷中洶涌激蕩的急流不可喝。長時(shí)間喝的話,會使人患大脖子病。還有,泉水流到山洼谷地停滯不動的死水,從農(nóng)歷六七月起到九月霜降之前,會有毒龍蟲蛇吐出的毒素聚集水中,喝之前要先打開一個(gè)口子進(jìn)行疏導(dǎo),讓沉積的污水流盡,而使新的泉水緩緩流入再舀取。江河中的水,要到離人家遠(yuǎn)的地方舀取。井水,要從長期有人喝的井中汲取。

《煮茗圖》
煮茶時(shí),當(dāng)水煮到有魚眼睛一樣的小水泡上浮并略有沸騰聲音時(shí),叫第一沸騰;接著,鍋邊沿的水像珠子在泉池翻動,叫第二沸騰;隨后,鍋里的水像波浪一樣大翻滾,叫第三沸騰。這時(shí)的水已經(jīng)煮老了,不適宜使用。在第一沸騰時(shí),要依據(jù)水的多少,調(diào)上鹽,嘗一下水的咸淡。[啜,就是嘗。讀音用市稅反切拼讀,或用市悅反切拼讀。]也有的人不加鹽,那說明只鐘愛于無味的淡茶。[,用古暫反切拼讀。
,用吐濫反切拼讀。兩字是說沒有味道。]到第二沸騰時(shí),舀出一瓢水,用竹筷在鍋中心旋轉(zhuǎn)攪動,再放入適量的茶末,茶末就會隨著旋渦由中心沉下去。過一會兒,待鍋里茶水像驚濤翻涌并有水沫濺出時(shí),立即用先舀出的那瓢水緩緩倒入,讓茶水在鍋里緩緩滾動,以保留茶的精華。
分盛到茶碗的茶水,泡沫要均勻。[《字書》和《本草》同樣記載,沫和餑,都是茶水的泡沫。餑,用蒲笏反切拼讀。]沫和餑,是茶水的精華,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xì)而輕的叫花。花,有時(shí)像棗花在園池中輕輕飄蕩,又像縈回的水潭和曲折的沙洲旁漂游的新生青萍,又像高爽晴朗的天空上浮動的魚鱗云。那些沫,如綠色的浮萍漂浮在水草之旁,又像墮落的菊花降在鍋碗之中。而餑,是用煮過一次的茶末再煮而形成的,當(dāng)茶煮沸時(shí),它們堆積疊壓在鍋邊,像一堆堆潔白的雪花?!肚F賦》中說“煥如積雪,若春荂”,真的是這樣。
水煮到第一沸騰時(shí),要舀掉水面上一層像黑云母一樣的水膜,不然喝的時(shí)候茶味不純正。煮開的茶水,最好的叫雋永。[雋永,用徐縣或全縣反切拼讀。最甜美的才稱為雋永。雋,味美。永,長久。史書上說雋永,《漢書》載有蒯通著《雋永》二十篇。]可以儲在熟盂里,當(dāng)鍋里茶水沸騰時(shí),可以倒入以防止沸騰。后來再從鍋里舀出第一、第二、第三碗茶水,味道要比雋永差些。第四、第五碗以后,除了很渴時(shí)就不要喝了。一般煮一升茶水,可舀五碗[人少了舀三碗,人多了舀五碗,要是多到十人,那就加煮兩爐]。要趁熱連續(xù)喝,因?yàn)椴杷兄貪岬奈镔|(zhì)會沉淀到下面,氣味美的精華會在上面,如果放冷了,好氣味的精華會隨熱氣散發(fā)完,一碗茶如不趁熱喝就可惜了。
茶的品性儉樸,不適合多加水,水加多了茶味就淡薄無味。一碗茶只喝一半就感覺味道平淡了,何況煮茶時(shí)加很多水呢!
好茶水的顏色是淡黃的,香味醇厚。[最香叫。
,音備。]茶水的味道甘甜,叫槚;不甜而帶點(diǎn)苦味,叫荈;喝在嘴里略微苦,等到咽下后回味甘甜的,就叫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