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感受不可思議的色彩魔力
色彩的冷暖源于何處
在酷熱難耐的夏季,空調是降溫解暑的好幫手。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配有空調,不過這些空調的外觀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很少見到其他顏色的空調。那么空調生產廠家為什么不把空調的顏色變得豐富多彩一些呢,比如說生產一些喜慶的紅色空調?

其實,無論空調的外觀是什么顏色,吹出的都是一樣的冷風。但如果它的外觀被設計成紅色,即使這臺空調正在拼命地向外吹冷風,人們也會感覺它吹出的是溫暖的風。看到白顏色的空調時,人們會感覺這種顏色的空調吹出來的風似乎也要更涼爽一些。曾經有廠商獨辟蹊徑地開發了紅色空調,但是消費者并不買賬,最終不了了之。那么,是顏色改變了風的溫度嗎?當然不是,因為可見光的溫度并沒有很大區別。

又如,兩個人分別走進了紅色和藍色的速食店。在紅色速食店的人,雖然室內溫度只有24℃,可是他還是覺得很熱。在藍色速食店的人,進去以后覺得24℃的室溫有點低,就餐時還不停地掩緊自己的衣服。為什么這兩個人在同一溫度下會出現如此截然不同的反應呢?原因就是顏色在作怪。
顏色實際上是一種電磁波,不同的顏色是由不同的波長引起的,它通過振動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例如,紅色的振動頻率是471赫茲,它會使人的脈搏、血壓、體溫上升,讓人感到情緒激昂、興奮;藍色的振動頻率為622赫茲,它會使人的脈搏、血壓、體溫下降,具有鎮靜的作用,這就是上例中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所在。
既然顏色本身的溫度差別不大,那么色彩的冷暖究竟源自何處呢?實際上,色彩的冷暖來自人的內心。生活的經歷會告訴大家哪些東西能夠帶來溫暖,哪些東西寒氣逼人。當看到與這些東西外表相似的顏色時,大腦會把這種顏色與以前的經歷自動聯系起來,此時我們就會覺得顏色有了冷暖之分。
比如,看到紅色、橙色、黃色的時候,大腦會把它們與火焰、太陽等物體的顏色聯系在一起,此時我們心中就會形成一股暖流,進而覺得這些顏色也是溫暖的;當藍色、白色、黑色呈現在眼前時,大腦則會把這些顏色與藍天、冰雪、暗夜聯系在一起,此時人們就會覺得這些顏色是寒冷的。
按照人們內心對色彩的不同感受,顏色可以分為兩大類——冷色和暖色。那些可以讓人聯想到寒冷事物的顏色被稱為“冷色”,比如藍色、棕色、黑色等;而那些可以讓人聯想到溫暖事物的顏色就是“暖色”,比如紅色、橙色、粉色等。還有一些顏色界于冷色和暖色之間,比如黃綠色、紫紅色等,人們把這些顏色稱為“中性色”,中性色通常不會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冷暖感覺。
不過,屬于同一色系的顏色由于深淺不同也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檸檬黃和橙黃色同屬于暖色系,但是帶些綠色的檸檬黃就顯得比橙黃色冷一些。大紅色與朱紅色放在一起的時候,大紅色看起來冷一些;但是當它與玫瑰紅色擺在一起時,大紅色看起來要比玫瑰紅色暖一些。可見,冷色或暖色是通過比較而存在的。
要點歸納
色彩的冷暖來自內心感受
幾種可見光之間的實際溫度差別并不大,色彩帶來的冷暖感覺來自人們內心活動和生活經歷。比如紅色、橙色、黃色能讓人聯想到太陽和火焰,藍色、白色、黑色則讓我們聯想到藍天、冰雪等,這些具體的事物可以帶來溫暖或寒冷的感覺,時間長了,人們自然就會覺得某些顏色是暖的,而另外一些顏色是冷的。
冷色和暖色來自于人的內心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并不會因為人的好惡而改變。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你有多么討厭紅色,看到紅色之后你同樣會覺得體溫上升;不管你對藍色有著多么狂熱的感情,見到它之后你會覺得體溫依然在降低,動作也會變得遲緩。
如果我們能夠對色彩的冷暖進行合理使用,就可以通過顏色來改變人的心理溫度,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夏天用白色或藍色的窗簾,室內會感覺比較涼爽。如果再用一些冷色的室內裝潢,效果則會更好。然而到了冬天,如果把窗簾換成暖色的,整個屋子就會感覺很暖和。暖色的制暖效果會比冷色的制冷效果更加顯著。對于那些天生怕冷的人來說,可以把臥室裝潢成暖色調,那么會感覺溫暖些,因為冷色與暖色產生的心理溫差有2℃~3℃。
對色彩產生冷暖感覺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人的成長經歷告訴了他什么顏色的事物是暖的,什么顏色的事物是冷的。在熱帶島嶼上,藍色的海水都是熱的,所以這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寒冷為何物,冷色在這里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在冰天雪地中長大的人,看到冷色系的顏色時會感覺到更冷。
那么,什么地方的人對冷暖色最為敏感呢?答案是生活在溫帶的人。溫帶地區四季分明,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人早就學會了根據季節變化調整室內顏色以及服飾顏色來幫助自己戰勝寒冷或酷暑。雖然這里很多人并不知道“冷色”或者“暖色”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跟著感覺走的他們最終變成了使用“冷色”與“暖色”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