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中國通史
- 夢華
- 1394字
- 2020-07-03 09:22:39
強項令董宣
封建官僚機構(gòu)是由封建官吏組成的,光武帝深知治理國家首先必須有賢明的人才。他沿用了西漢的察舉征辟制度,頒布了“四科取士”的詔書。“四科”是選擇官吏的德才標準:一是品德高尚,志節(jié)清白;二是有知識,是通經(jīng)的儒士;三是熟悉法令,能夠熟練地依法辦事;四是有魄力才干,遇事不會猶豫,能獨當一面。通過這種制度選拔上來一批官吏,光武帝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求他們嚴守法度、勤于職守,還經(jīng)常親自對他們進行考核,選優(yōu)汰劣。對違法的官吏,嚴加處罰,尚書近臣,只要有過錯,也要進行處罰。
正是在光武帝的這種政策下,東漢開國初年出現(xiàn)了一批忠正耿直的官員。董宣,陳留人,曾任宣懷縣令,后任洛陽令。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有一個家奴行兇殺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來。董宣不能進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門口守著,等那個兇手出來,以便捉拿。
有一天,湖陽公主坐著馬車外出,那個殺人兇手也跟在身邊侍候。董宣得到了消息,就親自帶衙役趕來,攔住湖陽公主的車。他不管公主阻撓,吩咐衙役把兇手逮起來。然后,就當場把他處決了。
湖陽公主怒氣沖沖地趕到宮里,向光武帝哭訴董宣怎樣欺負她。光武帝聽了,十分惱怒,立刻召董宣進宮,吩咐內(nèi)侍當著湖陽公主的面,責打董宣,替公主消氣。
董宣說:“先別動手,讓我把話說完了,我情愿死。”光武帝瞪著眼說:“你還有什么話好說?”
董宣說:“陛下是一個中興的皇帝,應該注重法令。現(xiàn)在陛下允許公主放縱奴仆殺人,怎么能治理好天下?用不著打,我自殺就是了。”說罷,他仰起頭就向柱子撞去。
光武帝連忙喊內(nèi)侍拉住董宣,可是董宣已經(jīng)撞得頭破血流了。光武帝認為董宣說得有理,不該責打他,但是為了照顧湖陽公主的面子,便要董宣去給公主磕個頭賠個禮。
董宣寧愿不要命,也不肯磕這個頭。內(nèi)侍把他的腦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兩只手使勁撐著地,挺著脖子,不讓內(nèi)侍把他的頭摁下去。
內(nèi)侍知道光武帝并不想責罰董宣,可又得給光武帝個臺階下,就大聲地說:“回陛下的話,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熹平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jīng)典刻石,它和魏正始年間所刻《正始石經(jīng)》,以及唐文宗開成二年所刻《開成石經(jīng)》并列為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經(jīng)。漢代獨尊儒術之后,朝廷將儒家經(jīng)文刻制成石頭書籍,供學官們正定校勘,作為向太學生講授的標準經(jīng)本。熹平石經(jīng)共刻《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等7經(jīng),共64石,計200910字,刻制時間從東漢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75~183年),一共歷時9年。制成后立于洛陽太學門前。熹平石經(jīng)主要由蔡邕等人用隸書體寫成,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碑刻。
湖陽公主見狀不滿地說:“皇上在做平民的時候,也藏過逃亡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門。現(xiàn)在身為天子,反倒對付不了一個縣令嗎?”光武帝苦笑著說:“天子和平民是不一樣的。”光武帝讓人把董宣的頭包好,并賜他到太官府吃飯。飯后,董宣把碗反扣在桌子上,光武帝問他這是什么意思,董宣回答說:“我吃飯不敢有余粒,如同奉職盡忠不遺余力一樣。”光武帝深為他盡責盡忠的精神所感動,稱之為“強項令”,也就是硬脖子縣令的意思。
董宣擔任洛陽令5年,對各種不法行為嚴加打擊,被人稱為“臥虎”。74歲那年,董宣死在任上。光武帝專門派使者前去吊唁,只見董宣身覆一布被,妻子兒女相對而泣,家中僅有大麥數(shù)斛,破車一乘。光武帝聽說后,傷感地說:“董宣廉潔,死后才真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