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勃奪軍

漢惠帝一直沒有兒子,呂太后做主從外面找來一個嬰兒,對外說是惠帝生的,立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這個嬰兒接替了皇位。小皇帝不能處理朝政,呂太后便名正言順地臨朝執政。

呂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要立呂家人為王,向大臣們征求意見。右丞相王陵提起漢高祖臨終前與大臣們立下白馬盟約的事,不贊成呂太后的想法。呂太后大為不滿。

陳平、周勃說:“高祖平定天下,分封劉家的子弟為王,這當然是對的;現在太后臨朝,封自己的子弟為王,也沒有什么不可以。”散朝以后,王陵批評陳平和周勃違背了誓言。

陳平、周勃說:“您別著急。當面在朝廷上和太后爭論,我們比不上您;將來保全劉家天下,可就要靠我們了。”

從這以后,呂太后就陸續把她的娘家人,像呂臺、呂產、呂祿等一個個都封了王,還讓他們掌握了軍權。朝廷大權幾乎控制在呂家的手里了。

呂太后在臨朝的第八個年頭,患了重病。臨死前她封呂產為相國掌管南軍;趙王呂祿為上將軍,掌管北軍,并且叮囑他們說:“現在呂氏掌權,朝廷里有很多大臣不服。我死了以后,你們要帶領軍隊保衛宮廷,不要出去送殯,提防被人暗算。”

呂太后死后,兵權都在呂產、呂祿手里,他們便策劃發動叛亂。

朱虛侯劉章得知了呂家的陰謀,就派人去通知哥哥齊王劉襄,約他出兵攻打長安。

齊王劉襄起兵,呂產得到了這個消息,立刻派將軍灌英帶領兵馬去征討。灌英一到滎陽,就跟部將們商量說:“呂氏想奪取劉家天下。如果我們向齊王進攻,這不等于幫助呂氏叛亂嗎?”

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按兵不動,暗地里通知齊王,要他聯絡諸侯,等時機成熟,一起起兵討伐呂氏。齊王接到通知,馬上就地安營扎寨,停止前進。

周勃、陳平知道呂氏要發動叛亂,便想先發制人,但是兵權掌握在呂氏手里,必須想辦法奪回兵權。他們想出個主意,派人鼓動酈寄去勸說呂祿道:“太后死了,皇帝年紀又小,您身為趙王,卻留在長安帶兵,大臣諸侯都懷疑您。如果您能把兵權交給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齊國的兵就會撤退,叛亂也就會平息。”呂祿相信了酈寄的話,把北軍交給太尉周勃掌管。

周勃拿到了將軍的大印,馬上趕到北軍軍營中去,向將士下了一道命令:“現在呂氏想奪劉家的天下,你們看怎么辦?支持呂家的把右臂袒露出來,幫助劉家的把左臂袒露出來。”

北軍中的將士本來都是向著劉家的。命令一傳下去,軍中士卒紛紛袒露左肩,呼聲震天。周勃很順利地將北軍控制,使之成為反呂的一支主要部隊。接著,周勃命令朱虛侯劉章率兵千人以進宮護衛皇帝為名,伺機捕殺了統率南軍的相國呂產,后又捕殺呂祿,并分派人手去捕殺諸呂,不論老少全部處死。至此,呂氏集團被剿滅,統治大權又回到劉氏集團手中。

彩繪騎馬俑 西漢

馬昂首嘶鳴,騎俑肅穆端莊,造型大膽,體現了漢人激越昂揚的精神風貌。

諸呂之亂平定后,周勃、陳平等大臣密商選立皇帝。大臣們一致認為,代王劉恒適合即帝位。因為現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親生的,代王卻是漢高祖的兒子,而且為人寬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會出現擁尊自立的現象。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代王年齡最大,全國上下無可爭議。于是,周勃、陳平等人親迎代王入長安而即帝位。閏九月,代王劉恒一行由代到長安,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后,大赦天下,積極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創了漢朝盛世。

·漢代鐵兵器·

西漢末期之前,兵器以青銅為主。由于冶鐵技術和鍛鋼工藝的進步,鋼鐵兵器逐步增多,到西漢末基本取代青銅兵器。格斗兵器主要有長柄的戟、鈹、矛和短柄的刀、劍。東漢時期鐵制兵器占據了軍事舞臺,騎兵以弓劍為主,使用臂張弩。步兵使用蹶張弩,縛以弓劍。步騎兵的格斗兵器以矛、戟、刀、劍為主,常與盾配合使用。

特別專題

提花機的發明與漢代的紡織技術

美麗的綺羅,柔軟的綃紗,豐富多彩的花紋,這些古老美觀的紡織品都是由紡織機織出來的。

我國早期簡單的紡織機械有紡車和布機。紡車用來紡紗,布機用來織造一般布帛。我國漢代的紡車是由一個大繩輪和一根插置紡錠的鋌子組成。輕輕搖動繩輪,鋌子就被迅速轉動起來,既可加捻或合絞紗料,又能隨即把加捻或合絞的紗料繞在紡錠上。這種紡車跟后世紡車已基本相同。布機是由經軸、卷布軸、馬頭(提綜桿)、躡(腳踏木)和綜框等主要部件加上一個適于操作的機臺組成。腳踏躡來提沉馬頭和綜框,經紗上下交換梭口,進而投梭引緯、再打緯。布機的作用,提高了織布的速度和質量。

這些簡單機械只能織平紋的織物,要想織造有復雜花紋圖案的織物,就需要在織機上加一個提花裝置,提花機因此就被發明出來。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提花機的國家。在數千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國發明的各式提花機一直遙遙領先,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提花設備。到了漢代,提花機趨于成熟,性能更加完備,應用也更為廣泛。在《西京雜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西漢宣帝時,巨鹿(今河北省巨鹿縣)陳寶光之妻發明了一種新提花機,用120躡,60天就能夠織成一匹散花綾,“匹值萬錢”。這種提花機用多躡多綜來提沉經紗,能織造出花紋各異的織品。

漢代的提花機已經是具有機身和織造系統的聯合裝置,各種主要部件已具備,完全可以織造出任何復雜變化的紋樣來。漢代王逸在《機婦賦》中這樣描繪提花機:“狡兔耳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竄身匿蹄。高樓雙峙,下臨清池”,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提花機織造的全過程。

朱紅羅錦袍 西漢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馬王堆漢墓出土如此精美華麗的絲織品,與當時長沙國附近的蜀郡有關。蜀郡素以先進的紡織技術聞名全國,可稱“覆衣天下”。

上述所提及的紡織機械,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具。歐洲直到7世紀才從中亞、西亞輾轉得到中國提花機,到了13世紀才在織機上安裝躡。中國的提花機對歐洲的提花技術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腳踏紡織機復原圖

漢代提花機的使用和改進,反映了我國漢代紡織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漢代,我國的紡織業非常繁榮。僅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一年,朝廷從民間征集而來的帛就達到500萬匹。在這種大環境下,婦女積極投入紡織行業生產之中,她們的聰明才智得到極大的發揮,紡織技術也不斷得到提高。

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紡織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代的紡織技術水平。在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了高級成衣50余件,單幅絲織品46卷,還有各種繡枕、巾、襪、香囊等,種類繁多,精美絕倫。其中有一種平常織物——絹,其經線密度在80~100根之間,最密的情況下達到164根,緯線的密度是經線的1/2~2/3。這組數據表明當時已有了很先進的織機。

馬王堆漢墓中也出土了不少素色提花的綺和羅,以及各色的錦。花紋圖案相當豐富,有菱紋、矩紋、對鳥紋、杯形紋、孔雀紋、茱萸紋、花卉紋等,配色自然而得體,可見當時的紡織技術是非常高超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尚志市| 武乡县| 九台市| 宁波市| 汶上县| 舞钢市| 田阳县| 巨野县| 大丰市| 图木舒克市| 宁蒗| 钟山县| 洮南市| 西宁市| 理塘县| 永修县| 沾益县| 长泰县| 札达县| 黄平县| 宁晋县| 梧州市| 和田市| 睢宁县| 苍山县| 剑川县| 朝阳市| 攀枝花市| 兴城市| 方城县| 张家界市| 江孜县| 宜兰市| 淮安市| 海晏县| 莫力| 迁西县| 龙岩市| 内江市|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