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每天讀點心理學作者名: 宿文淵本章字數: 539字更新時間: 2020-07-09 11:00:25
B或13,答案因你的理解而不同
在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中,向小朋友呈現下一頁的卡片。如果遮擋住字母A和C,小朋友會回答說中間是數字13;如果遮擋住數字12和14,則小朋友會回答說中間是字母B。

你可能要問,同樣的字怎么既是13又是B呢?這就要從我們知覺的理解性中找答案了。
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們在知覺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感知到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并用詞語加以概括,賦予確定意義。怎樣理解面臨的信息和事物,要根據個體的知識、經驗,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不同經驗的人,不同興趣的人,理解的結果都不一樣。如一個專業建筑設計師和一個缺乏建筑知識的人對同一張圖紙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差別。在上例中,如果遮擋住A和C,在見到12和14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把中間符號理解為13,同樣如果遮住12和14,就會把中間符號理解為B。
對事物的知覺需要已有經驗的作用。例如,日本著名寫生畫家岡山應舉畫了一幅《馬食草圖》。一位農夫看了后,便對畫家說:“這馬是瞎馬吧?”岡山應舉感到很意外,忙說:“怎么會是瞎馬呢?那眼睛不是睜著嗎?”農夫說:“馬在吃草時,必須把眼睛閉上,使眼睛不被草尖傷著,這馬睜眼吃草,準是匹瞎馬。”后來,岡山應舉經過一番仔細觀察,證實了農夫所講的話。所以,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理解的速度也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