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存心理學

※如何認識心理壓力

了解心理壓力及其影響,對我們在極端條件下更好地生存有巨大幫助。

心理壓力不是疾病,而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我們對外部壓力產生的自然反應,是我們的身體對于突發狀況或困境所作出的生理、心理、情緒以及精神的反應,無法通過治療消除。

適當的心理壓力能夠幫助人去面對逆境,挑戰困難。它刺激我們努力前進,考驗我們對突發狀況或困境的適應性和處理能力,還能反映出一件事對我們的重要程度——因為不重要的事不會讓我們感到壓力。所以說,心理壓力對我們而言是有很多正面作用的,我們需要心理壓力來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命運。

但是,任何東西一旦超過限度,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過于沉重的心理壓力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團隊,都會造成傷害。它有時是建設性的,有時是破壞性的;它能夠激勵人,也能打擊人;它能促使我們前進,也能讓我們前功盡棄;它可以激勵我們在求生環境中成功應對并以自己最高的效率履行職責,它也能使我們驚慌失措并把自己受過的訓練忘得一干二凈。緊張、猶豫、暴躁、健忘、消沉、焦慮、馬虎、抑郁、孤僻、逃避、精神難以集中……心理壓力過于沉重,就會使人被這些負面狀態所困擾。所以,我們需要心理壓力,又不能讓它超出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

每個人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能導致壓力產生。而且,困難常常“禍不單行”,有時會同時出現多個使人陷入困境的狀況。這些狀況本身不是壓力,但壓力因它們而生,因此它們被稱為“壓力源”。壓力是人對壓力源作出的自然反應。人體感受到“壓力源”的影響時,就會啟動自我保護功能,形成心理壓力。能否生存下來,關鍵就在于我們是否具有正確處理壓力的能力。只有正視壓力、不受壓力影響的人,才能夠在困境中生存下來。

人體感受到壓力源后,會立即做好“應戰”或“逃避”的自我保護準備。即:

人體會將平時儲存的糖和脂肪釋放出來,以保證能量供應。

心跳頻率、呼吸頻率和血壓提升,以使人體獲得更多的養料供應。

肌肉處于緊張狀態,以便人體隨時行動。

凝血機制啟動,以減少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出血。

視覺、聽覺、嗅覺靈敏度提高,以便大腦迅速獲得周圍的信息。

人體的這種自我保護狀態可稱之為抗壓機制。它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應對困境。但是,抗壓機制會使人體消耗大量能量,產生大量垃圾。困難不會等我們做好準備才出現,而且可能蜂擁而至。人如果連續遇到多個困難而一時不能解決,抗壓機制持續消耗能量,不僅心理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精力也會衰竭。因此,人體抗壓機制不能長時間地持續保持。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正確預判可能遇到的困難,作出解決預案。

我們的精神狀態與環境、裝備一樣對我們的生存意義重大。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以及我們的同伴的精神狀態是決定我們能否生存下來的第一要素。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我們是如何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

我們或者我們的同伴下意識的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是因何產生的?

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控制?

怎樣才能對我們的同伴產生對我們和團隊都有利的影響?

這些問題對于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克服心理壓力對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

雖然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在感到壓力的時候自發地幫助我們提高消除威脅的能力,但它同樣也會在我們面臨困境時給我們制造麻煩。例如,當我們努力躲避敵人的圍追堵截并到了緊要關頭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可能突然告訴我們:“我現在非常餓!”強烈的饑餓信號會使人陷入瘋狂,甚至可能使人毫無計劃地沖到敵人的營地里尋找食物,導致自己暴露。

欲望和消極是我們在惡劣生存條件下最大的兩個敵人。它們會讓我們失去冷靜的判斷力,放棄完成任務或求生的努力和愿望,使我們陷入更嚴重的危機。

欲望是人人都有的,也是最難控制的。要戰勝欲望,我們就必須找到控制不利于生存的欲望的辦法。這需要我們在失去理智之前深思熟慮地比較。比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被敵方俘獲或者挨餓受凍,哪一個是對我們更有威脅的?饑餓是可以忍耐的,而被俘往往意味著刑訊、關押和死亡。忍耐一時的饑餓,換來的是避免失去自由和生命。兩相比較,答案顯然是忍耐。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將饑餓的欲望轉化為求生動力,尋找迅速擺脫困境的辦法。

消極也是絕大多數人常常會有的態度。當我們遭遇疲憊、饑餓、疾病或是強大對手的威脅時,意志不夠堅定的人可能會因為頂不住壓力而產生逃避甚至屈服的想法。這時候,我們會變得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意義,看不到一切美好的事物。處于消極狀態的人會夸大困難和危險的程度。我們要做的,就是制訂完善的計劃,盡可能作出合理決定。

不僅是對自己,對團隊中的同伴,我們也必須做到能及時發現消極心理的蛛絲馬跡。否則,同伴的不佳表現很可能會拖整個團隊的后腿。如果我們的同伴產生消極心理,他就會變得順從、沉默、懶散、食欲不振。我們必須找到使同伴變得消極的原因,然后幫助他消除或者正視那個壓力源。

※如何正視生存壓力

我們要對付的壓力有很多,這里只介紹最常見的一些,以便應對。

死亡

處在陌生環境的時候,我們可能遭遇事故,可能受到攻擊,可能誤食有毒食物,可能感染疾病,可能因為傷病而行動不便或無法很好地自我保護,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死亡的威脅。它隨時可能找上我們,即便是我們選擇逃避。對待死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對,然后才能更好地化解各種風險。

疼痛

疼痛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身體報警信號。它本身無害,是為了讓人體察覺傷病、規避傷病而做出的自我保護措施。但是,劇烈的疼痛對于絕大多數人都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它會竭盡全力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一旦它得逞,我們可能就會崩潰。其實,疼痛基本上是可以忍受的,只要我們在四個方面做好準備。一是正確認識疼痛出現的原因;二是在精神層面藐視疼痛;三是轉移注意力;四是為自己能忍受疼痛的男子漢氣概自豪。

干渴

干渴是野外求生的人常常會面臨的嚴峻問題之一。一個成年人身體內所含的水分,占人體重量的70%。人的體液循環、新陳代謝乃至保持細胞活力,都需要水的參與。如果不能補充充足的水分,人的反應就會變得遲鈍。而如果一直不能獲得水分,在極干燥的環境里,人將在72小時內因脫水而死亡。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要保證大量喝水。一旦水的供應無法保證,我們就要減少進食,避免身體為處理食物中的無用成分大量消耗水分。同時,我們要扎實地掌握如何利用自然條件補充水分的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饑餓

figure_0139_0287
在上下陡坡的時候,特別是在土質較松的地形狀況下,步子要往側面邁。

雖然給養供應在今天已經做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但誰也不能保證我們在野外生存中不會遭遇沒有食物的狀況。要想在陌生的生存環境中執行長期任務,我們就必須擁有獲取并保存食物的能力。食物是人生存的關鍵要素。不能補充能量,結局就是死亡。一旦出現不得不忍受饑餓的狀況,已經對物資穩定供應變得習慣的我們將會感到活下去的壓力以及面臨死亡的恐懼。長時間的饑餓會影響人的心態、精神和意志。如果一直找不到食物,人會因營養不良而變得虛弱,甚至會暈厥。自然界中有豐富的食物,學會分辨可食用的自然資源并加以利用,將使我們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活下去,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們應該吃下所有能吃的東西,決不能因為挑食而愚蠢地葬送自己。

未知

在野外生存中,唯一可保證的,就是一切都不能保證。我們不能保證不遇到攻擊,不能保證給養供應不出現問題,不能保證計劃能順利執行……在進入陌生環境后,我們很可能會遇到巨大障礙,以至于不能確定會發生什么,不能很好地控制局面,不得不在信息有限、控制力有限的條件下活動。這時,人往往更加緊張,也就更容易生病、受傷或死亡。

環境

在野外生存中,天氣變化、地形變化和那里的生物會給我們造成不小的麻煩。我們沒有時間去改造環境,而且我們往往不得不置身于陌生環境。我們可能會出現在沙漠里、叢林中、山嶺間或是冰原上。無論是高山、沼澤、荒漠、海洋,還是酷暑、嚴寒、暴雨、臺風,或是蚊蟲、鱷魚、毒蛇、虎豹,都可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即便是在我們最熟悉的環境中,我們仍然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威脅。對于這些挑戰,處置得當,我們就可以得到周邊環境的支持和保護;處置不當,就會被環境攻擊,就會感到極端不適。

疲憊

在陌生環境,尤其是在野外長時間保持警惕和戰斗狀態,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就會十分疲憊,有時甚至無力保持清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思維變得遲鈍,體能大大降低,反應能力也將被嚴重削弱,變得對一切漠不關心。大多數人都因為繁重的工作而疲憊。一些心理因素也會導致疲勞,如絕望、沒有目標、受挫、負面心理狀態等都很容易給我們帶來巨大壓力。解決疲憊的最好方法就是睡覺。當疲勞已經影響到你的精神及生理能力時,你自己能感覺出來。如果你意識到情況危急,你多半會振作精神繼續前進。

孤獨

figure_0140_0288
在多巖石的地形中行走是比較辛苦的,因此需要更多的短暫休息。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需要彼此溝通、交流,才能滿足各自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我們的任何行動,基本上都離不開群體的幫助。離開群體,人的能力將會大大減弱,生存能力甚至比不上一只螞蟻。但是,對于經常需要執行特殊任務的我們而言,很可能會遭遇與世隔絕的狀況:也許是處于渺無人煙的荒漠;也許是處于充滿敵意的村鎮;也許是處于無法與別人溝通的異國他鄉;也許是處于通訊中斷的熱帶叢林……我們可能因此無法從其他人那里得到信息或指導,無法獲得安全感。我們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這將給我們帶來相當大的生存壓力。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掌握各種生存能力,現在我們已經基本學會了如何制作一些滿足自己需要的東西,學會了創造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條件,學會了接受和適應環境,學會了處理一些難題……而我們參加的軍事訓練又教給我們更多有用知識,讓我們學會如何正確面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環境。因此,即便是我們不得不獨自行動,也應該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思考、計劃、行動去完成目標。

煩躁

單調和重復是使人出現煩躁情緒的主要原因。陷入煩躁狀態的人會同時產生緊張、沮喪等不良情緒。要擺脫煩躁,我們就必須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并認識到自己所執行的任務是和生存相一致的。

嚴寒

嚴寒的環境會降低效率,使人的思維變得遲鈍,使人的行動欲望減弱,并因血液流動減緩而昏昏欲睡——很多死于嚴寒環境的人就是因為在這種條件下陷入昏睡而被凍僵。在寒冷讓我們變得孱弱之前,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安全的取暖場所。

酷熱

酷熱環境會使人大量流汗,難以呼吸,身體虛弱。與嚴寒環境不同,人完全可以適應酷熱環境。只要2~6天的時間,人就可以將身體機能調整到適合酷熱環境的狀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只有兩點:不要讓熾熱的陽光直曬我們的頭部;除非必須,否則不要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行動。

這些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產生壓力的狀況,但并不是我們可能遇到的全部。而且,因為人與人的差異,我們感到的困難也許對于別人來說不算什么。我們感到很難辦的事,也許別人處理起來易如反掌。所以,任何困難對于不同的人造成的壓力,大小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從容應對大多數困難,面對并化解壓力,那么,進行訓練、積累經驗、積極樂觀、保持健康、相信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我們可以應對各種困難,只要平時我們做足了訓練。訓練的內容就是:嘗試自己多作決定,增強自己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學會在出現新的或緊急的狀況時有條不紊地采取適當的行動。這是關系到我們的生存的最重要素質。

※如何應對自然反應

在這個有無數強大物種先后滅絕的地球上,人類能在弱肉強食、危機四伏的自然法則中歷時幾千萬年而繁衍至今,并且越來越強大,得益于人類具有調整身體、心態以及應對變化的能力。我們的祖先曾經面臨的困境比今天任何人面對的都要困難幾百倍。他們沒有先進的工具,他們沒有成百上千乃至更多的戰友。而他們的敵人,是比今天數量更多、野性十足的毒蛇猛獸,是和今天一樣的嚴酷氣候。但是他們利用自身能力生存了下來!所以,繼承了這些能力的我們也完全能夠在各種困境中生存下來!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必須像我們的祖先那樣能夠充分了解和利用我們的優勢,否則就只能聽天由命。

在野外生存環境中,大多數人難免出現負面心理反應。

恐懼

正常人都可能有過恐懼。它是人體對被其判定可能導致傷殘、死亡的危機以及恐怖想象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應。也許有時候那種威脅我們生存的事物并不存在,但我們一樣會因為覺得它存在而恐懼。懂得畏懼的人才能活得更久。恐懼心理并不完全是壞事,它能夠促使我們更小心謹慎地行動,這對于保證我們的生存確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有的人往往因為過于恐懼而嚇得失去行動能力,以至于連躲避危險都做不到。感到恐懼并不丟人,丟人的是被恐懼所擊潰。我們必須做到不因恐懼而失去理智。有人天生膽大,大多數人則需要通過訓練來克服恐懼心理。你能夠獲得使自己增加自信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克服恐懼。

焦慮

當感到有未知的危機潛伏在我們周圍時,我們就會感到焦慮。這同樣是人體的自然生理反應。不會感到焦慮的人,就不會有進取的動力。焦慮心理可以促使我們拼搏到底,至少可以讓我們保持警惕,發現并躲避危險。但過于焦慮同樣會對人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它能使人心理崩潰,能使人猶豫不決甚至無法進行思考,能使人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要想減少焦慮,我們就要盡可能地熟悉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保持鎮定,以實現對危機的控制,保證自己的安全。

沮喪

沒有一個人不會出現因為沒有解決問題而產生苦惱憂愁情緒,再樂觀的人也有發愁的時候。不對困難發愁,人就不會努力尋找解決辦法。但如果憂愁進一步發展成為沮喪,則會導致身體、情緒和心理完全崩潰,使人主動放棄努力,用“已經盡力”“天意”“真倒霉”等借口逃避困難。沮喪是人在絕望、無助的情況下的心理反應。但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所遇到的絕大多數難題并不值得沮喪。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完全有能力很好地解決絕大多數難題。我們決不能允許自己放任自流,不能隨意消磨求生的意志。我們應該讓這種心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活下去,絕不能向沮喪屈服。

挫折

figure_0142_0289
要對自己應對挑戰的能力有信心,這樣你才更有可能達到你的目標。

就像開車的時候往往紅燈連著紅燈而少見綠燈連著綠燈一樣,我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往往頻頻遭遇阻力甚至失敗。這時,很多人會產生挫折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我們總要為實行計劃和保證生存采取一系列行動,也就難免因為失誤、犯錯或者不可抗力而一再品嘗失敗的滋味。我們可能不小心丟了匕首,以至于饑餓的時候無法打開一盒罐頭;我們可能遇到了一座斷橋,以至于原本計劃抄近路卻不得不回頭繞遠;我們可能潛伏了很久終于找到了射擊敵方指揮官的機會,而敵方指揮官卻因為突然摔倒而導致我們前功盡棄……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對自己要求嚴格、期待過高或者心理脆弱的人就會因此而遭受挫折。遭受挫折的人會變得易怒,會變得草率,會變得消極。我們必須做到更加相信自己,更加樂觀地對待遭遇,才能排除挫折感的干擾,從容應對野外的生存挑戰。

孤獨

沒有人真正喜歡獨自終老。我們需要同伴,需要朋友,因為我們需要他人的幫助,否則就無法生存。但幾乎每個人都不能避免出現獨自一人的情況出現。我們不得不自己來做一些原本由別人來做的事,并借此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孤獨是一種寶貴的體驗,也是難得的機會。不要因孤獨而絕望,它只是暫時的。能在孤獨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人,才能成為可以依靠的人。相信自己,我們有能力獨立完成。

※如何做好心理準備

野外生存中,你唯一的任務就是活著。你在野外求生中遇見的各種事情所產生的感情將成為雙刃劍,它可能幫助你渡過難關,也有可能使你崩潰。在生存的過程中,你會產生一系列諸如恐懼、焦慮、自責、焦躁等情緒,如果可以積極對待這些情緒,你會發現在訓練中,你能在恐懼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并且反擊,能夠保證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的充足及安全,能夠信賴自己的戰友,還可以在生命陷入危險或是情況極其糟糕時活下來。可是相反地,如果你被這些負面情緒困住、一蹶不振的話,你的精神將會崩潰,身體也會垮掉。盡管野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很罕見的事,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因為某些突發事件而讓我們的生命垂危的情況卻不常見。我們不可以因為這種突發事件而驚慌失措,我們應當做好準備,努力克服那些負面的不良情緒,并且利用這些情緒讓自己體面地、有尊嚴地生存下去。

我們在做準備的時候應該清楚,自己在野外生存的時候,應當有積極的應對態度,而不是消極的。有無數人通過野外生存而培養出了英勇無畏的品質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只要你準備好,你也可以以此來發掘或培養出這些優秀的品質。下面是幾點關于如何做好野外生存的心理準備的建議。

認清自我

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你將在旁人的幫助下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發現自己的長處,學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同時掌握和運用野外生存的必要的技能。

預想恐懼

與其逞強假裝自己不害怕,不如想想自己在孤立無援、獨自求生的情況下最害怕的狀況是什么。然后,根據你所擔憂的情況進行應對訓練。這不是為了讓你在野外生存中毫無恐懼的心理,而是要幫助你樹立同恐懼抗爭的信心。

正視現實

要客觀評價你所面對的現實,不要過分樂觀也不要過分悲觀,正確的評估會讓事情變得順利。在評判狀況時要積極樂觀,相信有希望,但也要客觀,否則會因為現實與期待的差距太大而失望,產生失落的情緒。要做最萬全的打算,考慮得周全一些,這樣即使出現意外也可以應付。

態度樂觀

硬幣有正面也有反面,遇事也是如此,不能只看到消極一面而忽視積極一面。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可使自己的身心處于較好的狀態,既是一種培養心境的方法,也可以激發自己的潛力。

提防危險

時刻保持警惕,要將自己及隊友的性命時時放在心上,懈怠松懈或者是沒能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中,造成精神渙散、缺乏信心、判斷失準甚至不能堅持下去,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生命威脅。

加強訓練

在部隊及日常生活中的訓練中,學習野外生存所需的技能,熟能生巧,平時多做訓練,積累經驗,在正式的野外生存訓練中就不會膽怯,就可以活用技能。而且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訓練一定要盡量貼近野外生存的條件,模擬地越真實就越有利。

處理壓力

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或者是心理準備得不夠充分,在野外生存的時候就難免產生壓力,并且可能不知所措,所以要學會處理壓力。正確處理壓力可以讓你冷靜地思考如何應對眼前的狀況,集中注意力在求生方法上。處理壓力有幾個小竅門,譬如偶爾放松、規劃時間、堅信自己的實力或者是自我調整對狀況的評估。總而言之,要想在野外生存,就要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如何時刻保持清醒

對于野外求生者而言,突發狀況的出現是自然的。一些突發事件為求生者帶來驚嚇的同時,也為求生者的求生制造了種種障礙。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狀況,求生者不要驚慌失措,即便一時無法想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也要注意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慌亂和害怕對于處理突發狀況無益,而且會給求生者造成心理壓力。

一旦出現疲勞、缺水少糧、迷失方向、與同伴走失等情況,野外求生者的情緒很可能會發生波動,慌亂無助、恐懼害怕等心理隨之而來。一個經驗豐富的野外求生者,總會找到各種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克服恐懼和慌亂心理。對于求生者而言,要想在野外環境中求生、保護自身安全,必須學會調節心理狀態,以適應接連發生的各種突發狀況。

放松身心

(1)保證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基本要求。只有睡眠充足,野外求生者才會精力充沛,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才有可能保持清醒的思路,從而進行冷靜思考。反之,如果睡眠不足,求生者身體會感到疲勞,自身的思考能力和防范意識也會隨之降低,后果不堪設想。

(2)保證營養

在野外生存中,求生者要想方設法獵取各種食物,以保證自身攝入足夠的營養。野外環境艱苦,每天吃下何種食物是由周邊的自然環境決定的。即便如此,求生者還是應該盡力而為,為自己找到不同的食物食用,以維持身體攝入營養的平衡和身體的健康。如果條件允許,在進入野外生存狀態之前,應準備好維生素、魚肝油、鈣片等營養片,以備在食物缺乏的情形下食用。

(3)舒緩情緒

充足的睡眠、平衡而營養豐富的膳食,是保證求生者擁有清醒頭腦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其他的小竅門也可以幫助緩解自身的緊張情緒。例如,隨身攜帶一盒風油精,涂在太陽穴上,不僅驅蟲,還能放松身心;睡前輕柔地按摩頭部,也可以使求生者的身心愉悅放松。

調整心理

除了保證睡眠、營養以及放松身心等生理調節外,適當的心理調整和心理暗示也會使頭腦保持清醒。

要想頭腦清醒,一定要時刻保持冷靜,不慌張。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處于慌張或焦慮狀態的人,其腎上腺將會自然地分泌出激素,這些激素使人體處于興奮狀態。當興奮狀態時間過長且超出人體可控制的范圍時,就會影響大腦的意識,嚴重者將會在短時間之內,失去思考和判斷能力。這時,如果有危險出現,將會出現無法想象的后果。

適當地調整心理以保持頭腦冷靜,并不是什么難以做到的事情,方法有很多,因人而異。深呼吸、宣泄式的大叫、肢體的伸展等,都可以幫助求生者冷靜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镶黄旗| 临桂县| 金山区| 班玛县| 雅安市| 兴和县| 卓资县| 太和县| 彭山县| 全椒县| 宁蒗| 太保市| 沾益县| 武强县| 南皮县| 福海县| 芦溪县| 阜康市| 五华县| 郎溪县| 垦利县| 屏南县| 竹北市| 双城市| 华坪县| 锡林郭勒盟| 碌曲县| 荣昌县| 安远县| 米泉市| 麻江县| 无锡市| 天柱县| 广灵县| 奈曼旗| 朝阳区| 枝江市| 巢湖市| 临洮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