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學會理財的第一本書
- 宋瑞云
- 1433字
- 2020-07-09 10:52:59
投資跟著年齡走
經典提示
伴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不斷下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應該越來越保守才是。顯然,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境遇和生活狀態,投資組合也相應不同。換句話說,投資應該跟著年齡走。
理財困惑
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可以讓你迅速得出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因為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因此在投資組合上,有人得出一條非常簡單易行的“投資100法則”,可以幫助我們確定風險資產在個人資產中的配置比例。具體的公式是這樣的:
風險資產比例=(100-年齡)×1%
在資產配置時,你可以用100減去你的年齡,乘以0.01,就可以得出你應該投資于股票等風險資產的比例。舉個例子,若是你25歲,就可以將(100-25)×1%=75%的資產投資于風險較高的投資工具上。而到了50歲,你的風險資產則應該降到50%。
理財智慧
雖然我們常在證券公司營業部里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但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一定就高,事實上,很多老人進入風險投資市場是希望讓自己的退休金更殷實,然而,常見的結果卻是一旦股市重挫,養老錢化為烏有。他們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重新奮斗,從頭再來,一點一滴積累資金。
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你是幸運的。有多少老人感嘆:“年輕真好!”是的,剛投資的年輕人不怕跌倒,因為他有機會重新站起來。雖然年輕的時候,未必有很多資金供你去投資,但是年輕的優勢在于可以多嘗試幾次。最起碼在年輕的時候開始投資,就算失敗了,也有更多翻身的機會。年輕人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配置較高比例的流動性好的風險類產品,因為他們有能力承擔較高的投資風險。
對于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的投資組合,建議以股票、基金為主。因為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的資金不多,而且處于資金積累期,投資也剛起步,不適合進入期貨、權證等高風險市場,同時投資者應該有積極的投資態度,不適合在儲蓄、債券等保值領域徘徊。因此,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比較適合在股票、基金等投資領域奮斗。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配置的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這不僅是資產配置的原則,也是資產配置的意義。關于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你應該把握三個主要步驟:
(1)依照個人的風險屬性與規劃需求,設定資產類別。判斷自己在投資方面是屬于保守型、穩健型還是積極型,根據自己的年紀和風險屬性進行資產配置,年紀較輕、負擔較少、資產較多的人,能夠承擔較多風險;反之,資產配置時就要更穩健一些。
(2)確定資產配置中各資產類別的投資比率。風險承受度高的人,適合操作股票甚至期貨、權證等投資品;而風險承受度低的人,最好選擇債券、定存等方式進行理財。如果你的風險承受力比較低,千萬不要抱著賭博的心理進行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3)定時檢視投資效果,并調整資產配置的內容。長期投資并不意味著不可以變動,沒有什么投資可以穩賺不賠,人生在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規劃,投資在不同的環境也應有不同的變動,不斷檢視和調整自己的資產組合,能夠保證自己的資產配置更加合理,效果會更加理想。
人生階段不同,投資方向不同
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的理財目標與資金大小都不太一樣。

總的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會下降。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可以進行一些風險性投資。對于家境比較好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家人的幫助,籌集一些資本,進行高風險投資,比如期貨、權證;而對于那些家境普通的投資者人來說,則可以用自己的積累,投資于股票和基金,以獲取更大的收益。
理財鏈接
我們在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首先要清楚自己處在哪一個人生階段,而不是看擁有資產的絕對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