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體經絡穴位養生全書
- 楊克新
- 5376字
- 2020-07-09 10:53:40
手太陰肺經主要穴位詳解
中府
【穴位一找準】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取時仰臥位,在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間隙,距胸骨正中線6寸處取穴。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端下緣的三角窩處為云門,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即本穴。男性乳頭外側旁開兩橫指,往上推三條肋骨即本穴。
【功效】宣肺理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
【主治】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現壓痛,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運動系統疾病: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
【刺灸法】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
(2)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項:針尖不可向內斜刺,以免誤入胸腔,刺傷肺臟。
(3)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穴位詳解
肺之募穴;手、足太陰經之交會穴。別名膺中外俞、膺俞、膺中俞、肺募、府中俞。中,中氣也,天地之氣,亦指中焦,胸中與中間;府,聚也;中府,天地之氣在胸中聚積之處。本穴是肺募,故是診斷和治療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病人,此處常有異常反應,又因其為手、足太陰之會穴,故又能健脾理氣而治療腹脹。
云門
【穴位一找準】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取穴時正坐位,以手叉腰,當鎖骨外端下緣出現的三角形凹陷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清肺理氣,瀉四肢熱。
【主治】
(1)呼吸系統疾病:氣管炎、哮喘等。
(2)其他:肩關節周圍炎。肺及支氣管疾患者時常在此處有過敏性壓痛。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針刺時不可向內深刺,以防刺破肺臟,造成氣胸。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穴位詳解
云,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將穴內的微觀物質放大到宏觀狀態并以類象的方式來形容本穴氣血的特征。門,出入的門戶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經脈與外部物質交換的一個重要門戶。該穴名意指肺經氣血以云狀氣態物的形式傳輸經穴之外。本穴物質為中府穴傳來的水濕氣態物,因其從體內的高溫區外出體表的低溫區,外出至體表后它仍高于體表的環境溫度,因此它會繼續向云門上行。行至云門后,此水濕氣態物縮合并化為云狀氣態物且以云狀氣態物的形式向經穴外傳輸,故名。
天府
【穴位一找準】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取穴時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側處就是天府穴。
【功效】調理肺氣,安神定志。
【主治】
(1)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等。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煤氣中毒。
(3)其他:鼻出血,肩臂部疼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可向臂部或肘部放散。
灸法: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詳解
天,天部也。府,府宅、門府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肺經陽氣上輸天部之門府。本穴物質由云門穴傳輸而來,和天府處的溫度場相比,云門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仍處于高位,在天府處氣血物質的變化仍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所散之熱以陽熱之氣的形式上輸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強調穴內氣血物質的這一變化,故名。
俠白
【穴位一找準】天府穴下1寸,肘橫紋上5寸。
【功效】調氣血,止疼痛。
【主治】咳嗽,氣喘,干嘔,煩滿,臑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
穴位詳解
穴名之意即是取水被挾擠則下,天部烏云化雨而落由此變得清白之意。由于不斷地散熱冷降縮合,因此,在本穴位置上氣血物質以雨降的形式從天部降到了地部,也就是從皮層降到了肌肉層。
俠,挾也,指穴位的功能作用。白,肺之色,指氣血物質在經過本穴的變化轉變后所表現出的特征。
俠白名意指肺經氣血在此分清降濁。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府穴傳來的雨狀云系,由于氣血物質不斷地遠離人體的胸腹高溫區,因此水濕云氣在本穴處的變化乃是一個散熱冷降縮合的過程。
臨床上常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尺澤
【穴位一找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仰掌,微屈肘取穴。
【功效】疏經絡,清肺熱,降肺氣,通水道,和腸胃。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鼻衄,潮熱,咽喉腫痛,喑啞,胸脅脹滿,心煩,乳癰,肘臂攣痛,肩內側痛,上肢不遂,手不能伸,胃痛,腹痛,急性吐瀉,中暑,口舌干渴,發熱,丹毒,小兒驚風,抽搐,絞腸痧,小便頻急,淋漓澀痛,心痛,無脈癥。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穴位詳解
尺澤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受、鬼堂。屬手太陰肺經的合(水)穴。尺,“尸”(人)與“乙”(曲肘之形象)的合字,指前臂部。澤,淺水低凹處。本穴是手太陰經之合穴,屬水,位在肘窩,手太陰脈氣至此,象水之歸聚處,故名。《黃帝內經·明堂》楊上善注:“澤,謂陂澤水鐘處也。尺,謂從此向口有尺也。尺之中脈注此處,留動而下,與水義同,故名尺澤。”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臨床上常用的配伍有:
(1)治咳嗽,氣喘:尺澤、列缺等。
(2)治急性咽喉腫痛:獨取尺澤,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3)治肘臂攣痛、肘關節屈伸不利:尺澤,合谷。
(4)治急性吐瀉、中暑:尺澤等。
孔最
【穴位一找準】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伸前臂仰掌,孔最穴位于人體的前臂部位,在前臂內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的上5/12處。
【功效】潤肺利咽,解表清熱。
【主治】
(1)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炎、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等肺系病證。
(2)肘臂攣痛,痔疾。
【刺灸法】直刺0.5~l寸。禁灸。
穴位詳解
手太陰經郄穴。肺經的地部經水由此滲入脾土。
魚腥草穴位注射主治支擴等引起的咯血;配肺俞、風門主治咳嗽、氣喘,用電針刺激治療哮喘發作期;配少商主治咽喉腫痛。
臨床上可以用本穴配肺俞穴尺澤穴治咳嗽,氣喘;配魚際穴治咯血。
列缺
【穴位一找準】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取此穴位時患者應正坐或仰臥,微曲肘,側腕掌心相對,列缺穴位于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或者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示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穴。
【功效】宣肺理氣,疏風解表,通經活絡,利咽寬膈。
【主治】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牙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任脈不通則向內直刺多提插捻轉,表里不通則橫向外刺,本經受阻則循經而通。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皆無灸,灸亦無功。
穴位詳解
手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任脈。別名童玄,腕勞。肺經經水在此潰缺破散,溢流四方。在該穴處按摩,除能治療腕臂部病變外,還有助于治療頭部、項背部病癥,故有“頭項尋列缺”的歌訣流傳。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即血),性溫熱。氣血的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經水流向任脈,第二支經水流向大腸經,第三支經水循肺經主干道而下行于經渠穴(當肺經經水量大并超過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時,肺經經水則循脾部溢流)。
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經經水在此潰缺破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質為孔最穴下行而來的地部經水,因其位處橈骨莖突上方,下行的經水被突出的橈骨(巨石)所擋,經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本穴還有很多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逐漸用力,做深壓捻動。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緣按掐列缺穴處,做下掐上提的連續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動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做有節律而緩慢均勻地推動。
按摩時,患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輕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按掐時,列缺穴處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者為好。
臨床上本穴配合谷穴治傷風頭痛項強;配肺俞穴治咳嗽氣喘。
經渠
【穴位一找準】經渠穴位于人體的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功效】清肺降氣,疏風解表。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刺灸法】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經渠。經,經過、路徑也。渠,水流之道路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為肺經經水流經的渠道。
穴位詳解
本穴為肺經經水流經的渠道。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和天部之氣,地部經水性溫熱,天部之氣性涼濕。本穴的地部經水一方面循肺經流向太淵穴,一方面又不斷氣化上行天部。
本穴位置因處列缺穴之下部,列缺穴溢流潰缺之水在此處又回流肺經,故名。
肺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因肺經的經水由本穴經過,動而不居,故為經穴。
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列缺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為血、性溫熱,在本穴流行時的變化是蒸發散熱,為生氣之穴,故其屬金。
臨床上常用經渠配肺俞穴、尺澤穴治咳嗽。
太淵
【穴位一找準】腕橫紋之橈側凹陷,橈動脈搏動處。取穴時仰掌,在腕橫紋上,于橈動脈橈側凹陷處取穴。
【功效】止咳化痰,通調血脈。
【主治】
(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等。
(2)循環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癥,脈管炎。
(3)其他: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刺灸法】
直刺0.2~0.3寸,局部麻脹;針刺時應避開動脈。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詳解
太淵穴別名太泉,避唐祖諱,為五腧穴之腧穴,五行屬土;肺之原穴;八會穴之脈會。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呼吸,氣為血帥,本穴開于寅,得氣最先,故在人體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魚際
【穴位一找準】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主治】
(1)咽干,咽喉腫痛,失音。
(2)咳嗽,咯血。
(3)小兒疳積。
【功效】疏風解表,潤肺止咳,利咽止痛。
【刺灸法】直刺0.2~0.5寸,禁灸。
穴位詳解
手太陰肺經滎穴,五行屬火,主治虛熱舌黃,身熱頭痛,惡風寒,傷寒汗不出,胸背痛不止,肘攣肢滿,喉干,嘔血,心痹,悲恐,乳癰。
現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肺炎、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配合谷主治肺熱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失音;配孔最、天突等主治哮喘發作期;單針魚際穴對口干舌燥者有良好的作用;治小兒疳積可用割治法。
我們在手掌心里面,會看到靠近大拇指和小指的地方皮膚顏色和別的地方有些不同。這個地方肌肉隆起,顏色泛白,這兩個地方一塊大一塊小,大的就叫大魚際,與大拇指相連,而魚際穴就藏在這里面。

“魚際”這兩個字用白話來說就是“魚肚子”。我們吃魚的時候,都知道挑肚子上的肉吃,鮮嫩還沒有刺。那一塊肉是泛白的,和其他地方的顏色不一樣,很容易區分。這和我們手上的魚際穴,形態很是相像。魚際穴出自《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中醫認為魚際的中心點有一個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的穴位叫魚際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每天堅持搓按魚際穴,能增強肺主皮毛的功能,從而改善易感者的體質狀況,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對咽痛、打噴嚏等感冒早期癥狀,也有明顯的療效。
魚際穴的主治病癥主要有以下兩類:
(1)呼吸系統疾病: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其他:多汗癥,鼻出血,乳腺炎,小兒疳積,手指腫痛等。
對于現代上班族來說,魚際穴是個很好的放松穴位。
很多上班族因為過度使用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而患上“鼠標指”“拇指一族”,除了對魚際進行常規的按摩之外,還可以在休息時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魚際穴附近上下推動,推到掌側發熱,既避免了坐車時的單調無聊,也可以很簡單輕松地刺激到魚際穴。對于無暇出戶的寫字樓白領,還有一個很輕松簡便的方法,比如說我們工作時,敲鍵盤累了,這時候可以停一會兒,將手上魚際處抵著桌子,在桌子的邊緣蹭擦,進行2~3分鐘就能對手部疲勞達到有效緩解了。
感冒是冬季最常見的疾病,堅持搓魚際穴,也是對其進行有效防治的一種方法。搓魚際方法很簡單:兩手魚際對搓,搓法恰似用雙掌搓花生米皮一樣,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動,大約搓十余次時,魚際開始發熱,這時意想熱氣沿手臂進入肺臟,持續兩分鐘左右,整個手掌便會發熱,這時就可交替兩手,搓另一只手了。這個方法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隨時可做,尤其適合于易感冒者。
少商
【穴位一找準】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功效】蘇厥救逆,清熱利咽。
【主治】
(1)咽喉腫痛,鼻衄。
(2)高熱,昏迷。
(3)癲狂。
【刺灸法】淺刺0.1寸,或三棱針刺之,微出血,不宜灸。
現代常用于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癥等。三棱針點刺主治重癥肺炎所致的高熱、驚厥、呼吸急促和中風昏迷;配商陽主治咽喉腫痛。
穴位詳解
少商穴,別名鬼信穴,是肺經井穴。少商。少,與大相對,小也,陰也,指穴內氣血物質虛少且屬陰。商,古指漏刻,計時之器,滴水漏下之計時漏刻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為漏滴而下。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經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的經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脈流向體內經脈。
肺經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流注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并從孔穴通道而流,故為肺經井穴。
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物質的流注方式是經水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而溫熱水濕之氣則從地之地部向天部蒸發,此向外蒸發的溫熱水濕之氣因其水濕含量較大只能上行于天之下部,只表現出木的生發特性,并不表現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屬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