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虞師晉師滅夏陽

【題解】

晉國攻打夏陽,打算假道虞國。夏陽是虞國和虢國邊境上的重鎮,晉國拿下此地,二國就危險了。為了能借道成功,晉國謀臣荀息對此進行了籌劃,他洞察晉、虞兩國的強弱之勢,主張“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送給虞國,然后分析虞國君臣的弱點。荀息的籌策字字在理,句句精妙。后來,虞國果然答應借道給晉國,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虞國的滅亡,正印證了“唇亡齒寒,輔車相依”的道理。

【原文】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1】。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2】

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3】,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于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4】

獻公亡虢,五年,而后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注釋】

【1】夏陽:地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2】舉:攻克。【3】屈產之乘(shènɡ):屈地出產的良馬。垂棘:晉地名,出產美玉。【4】挈(qiè):帶領。曹:春秋時的小國,都在陶丘(在今山東定陶西南)。

【譯文】

不是一個國家而稱它“滅”,這表示重視夏陽。虞國沒有出師攻打夏陽,《春秋》卻提及了“師”,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晉國出兵前,虞國就已經把夏陽陷于亡覆的境地了,所以不能不說虞國也出動了軍隊。為什么說虞國先于晉國陷夏陽于亡覆的境地呢?是因為虞國的作為是夏陽亡覆的主要原因。夏陽,是虞國和虢國邊境上的重要城鎮。夏陽陷落,虞國和虢國也就唾手可得了。

figure_0116_0051
虞師晉師滅夏陽

說虞國是夏陽亡覆的主要因素,這是什么意思?晉獻公想要去征討虢國,荀息說:“國君為何不用屈地出產的良馬和垂棘出產的玉璧去向虞國借路呢?”晉獻公說:“這些都是晉國的寶貝啊。如果虞國接受了我的禮物,卻不借路給我,那我怎么辦?”荀息說:“按小國侍奉大國的道理,它不借路給我們,就一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接受了我們的禮物,又借路給我們,那么這美玉就是我們從宮中的府庫里取出來,存放在宮外的府庫里;這良馬就是從宮內的馬棚里牽出來,放在宮外的馬棚中。”晉獻公說:“有宮之奇在那里,他一定不會讓國君接受這禮物的。”荀息說:“宮之奇的為人,心里明白但膽小懦弱,況且他又是從小和虞國國君一起長大的。心中明白就會使他言語簡略,膽小懦弱就會使他不能強諫,他從小和虞國國君一起長大,虞君就不會拿他的話當回事兒。況且玩物、寶貝就放在自己的面前,而災禍卻要在虢國之后,這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想到的。我料定虞國國君是個中等智力以下的人。”晉獻公于是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向虞君進諫說:“晉國的使者,說話謙卑而送來的禮物十分貴重,這其中一定有對虞國不利的地方。”虞君不聽,接受了禮物,并借路給了晉國,宮之奇又進諫說:“俗語說:‘唇亡則齒寒。’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于是帶上妻子兒女一起逃到曹國去了。

晉獻公滅掉了虢國,魯僖公五年,又滅掉了虞國。荀息牽著良馬,捧著玉璧,走到晉獻公跟前說:“玉還是原來的玉,只是這馬的年紀卻增大了。”

【寫作方法】

荀息的言辭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荀息主張以財物收買虞君,當晉侯對此計表示質疑時,荀息說“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此句雖然簡短,卻十分精辟,點出了問題的要害,也就是晉國強大、虞國弱小,這種形勢是晉國能向虞國借道的關鍵,下面兩句話正是對此話的解釋,從這里也可看出荀息的善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蚌埠市| 东乡族自治县| 桓台县| 温宿县| 体育| 莫力| 千阳县| 竹北市| 阳西县| 仪征市| 卢龙县| 康马县| 大方县| 汝城县| 大方县| 射洪县| 丘北县| 清涧县| 东阳市| 博兴县| 聂拉木县| 曲周县| 武城县| 沙河市| 新田县| 元朗区| 改则县| 丹寨县| 大庆市| 江北区| 嘉义市| 上栗县| 普格县| 昌宁县| 榆社县| 禹州市| 屏边| 廉江市| 扬州市|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