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冊
- (清)吳楚材 (清)吳調(diào)侯編選 思履主編
- 827字
- 2019-12-12 18:40:10
鄭伯克段于鄢
【題解】
鄭伯縱容兄弟共叔段,而后又攻打他的事跡,在《左傳》中已有記載。這篇文章主要是解釋《春秋》中的這段經(jīng)文,挖掘其中的微言大義,對共叔段和鄭伯都進行了貶斥,而對后者的批評更為嚴厲。
【原文】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1】。
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2】、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
于鄢【3】,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釋】
【1】段:即共叔段,鄭莊公的弟弟。【2】世子:古代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鄢:鄭邑名,在今河南鄢陵境內(nèi)。
【譯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夠”的意思。能夠干什么呢?是能夠“殺”的意思。為什么《春秋》上不說“殺”呢?是因為共叔段有一些擁護者。
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呢?凡是殺掉世子和同母弟弟的,都稱為君,這里稱他為君,所以就知道共叔段是弟弟了。共叔段是弟弟,而不稱他為弟弟,是公子而又不稱他作公子,是貶低他的意思,是因為共叔段喪失了做子弟的道德。貶低共叔段卻又更加責備鄭伯。為什么更加責備鄭伯呢?更加責備鄭伯是因為他處心積慮,故意使共叔段走了被殺的道路。
“于鄢”,是說共叔段逃到了遙遠的地方。鄭伯追殺共叔段就好像從母親懷里搶過嬰兒殺掉那樣,所以更加責備他。
然而作為鄭伯,該怎么辦才算恰當呢?不著急去追殺那逃亡的賊子,這才是親愛呵護自己親人的做法!
【寫作方法】
這篇文章簡短精巧,卻用了六處問句,幾個問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如文末一句寫道:“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边@表面上是為鄭伯考慮,實則是指責鄭伯的做法不“宜”、過分。本文的語言時而直白,時而委婉,筆鋒屈如鐵,畫如錐,利如刃。較之《左傳》中的同篇,斷制更為精嚴,用筆亦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