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冊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思履主編
- 1342字
- 2019-12-12 18:39:52
寺人披見文公
【題解】
公元前625年,晉國大臣呂甥、郤芮密謀縱火燒死晉文公。宦官寺人披得知此事后,求見晉文公。寺人披此前曾兩次刺殺文公,文公不想見他。后經寺人披一番合情入理的辯白,文公才答應接見他。寺人披告訴文公呂甥和郤芮的陰謀,這才避免了一場禍亂的發生。
【原文】
呂、郤畏逼【1】,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2】。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3】,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4】!”
公見之,以難告。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5】。己丑晦【6】,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注釋】
【1】呂、郤(xì):即呂甥、郤芮,二人都是晉惠公的親信舊臣。【2】寺人:即后世所說的宦官。【3】袪(qū):衣袖。【4】刑臣:宦官的自稱。【5】秦伯:指秦穆公。王城:秦國地名,在今陜西大荔東。【6】己丑:三月三十日。晦: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譯文】
呂甥、郤芮因為害怕受到迫害,要放火焚燒晉文公的宮殿以殺死晉文公。寺人披請求進見,晉文公派人責備他,并且拒絕接見,說:“蒲城一役,國君命令你第二天到達,你立刻就到了。后來我陪同狄國國君在渭水邊上打獵,你為了惠公前來殺我,惠公命令你三天到達,你兩天就到了。雖然有國君的命令,何至于如此迅速?那只被你割斷的袖子還在,你走吧!”寺人披回答道:“我認為君侯此次回國,已經明白了君臣之間的道理。如果還沒有明白,那么就又有災難要臨頭了。國君的命令是不可違背的,這是古代的制度。為了除去國君所厭惡的人,自己有多大力量就要盡多大力量。至于國君厭惡的人,是蒲人還是狄人,對我來說有什么相干呢?現在君侯即位,難道就沒有在蒲、狄時那樣的禍事了嗎!齊桓公把管仲箭射自己帶鉤的事放在一邊,而讓他來輔佐自己,君侯想要背其道而行之,我自己會走,還用煩勞您下命令嗎?離開晉國的人會很多,難道只有我一個受過宮刑的小臣嗎?”

晉文公于是接見了他,寺人披把將要發生的災難告訴了文公。晉文公偷偷地到王城去會見秦穆公,商討這件事。三月的最后一天,晉文公的宮殿起了火。呂甥、郤芮沒有找到晉文公,于是跑到黃河邊上,秦穆公將他們誘捕后殺掉了。
【寫作方法】
由于寺人披曾參與刺殺晉文公,所以晉文公不肯見他,這樣寺人披就面臨著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即如何能讓晉文公接納自己。于是他先以“君命無二”、“唯力是視”為自己辯解,說以前的舉動不過是聽從了君王之命,罪不在己;繼而他又舉出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的故事,以管仲喻指自己,以齊桓公暗指晉文公,目的是為了說服晉文公應不計前嫌。通過這兩層自辯,寺人披既表達了自己的忠心,又使晉文公改變了態度,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寺人披還以“行者甚眾”、“又將及難”、“其無蒲、狄乎”來暗示文公,若是文公不能盡釋前嫌,那就會導致禍患。寺人批言辭平緩卻隱藏機鋒,從中也可見到他識時務、曉利害的特點;而他所說的“君命無二”、“唯力是視”反映了他的反復無常。
- 英文教師寫作能力與寫作評價決策:一項中國內地的探索性研究(外國語言文學學術論叢)
- 電子與通信技術專業英語(第4版)
- 《紅樓夢》版本源流和文采
- 語用能力:外語教學的瓶頸(Pragmatic CompetenceThe Bottleneck of FL/EFL Teaching)
- 現代漢語語法詞匯研究
- 小主持人語言能力訓練(套裝共4冊)
-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培訓教程·聽力
- 基于“三一語法”和本體研究的對外漢語教學:以“被”字句和“了”為例
-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研究
- 秘書/助理成長實戰手冊:公文寫作
- 現代英語語言學多維探索與研究
- 面向應用的現代漢語語義構詞研究
- 漢語方式狀語
- 實用涉外文書寫作大全
- 南方語言學(第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