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冊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思履主編
- 1123字
- 2019-12-12 18:39:52
陰飴甥對秦伯
【題解】
晉國、秦國同為春秋中期的強國,兩國因爭霸中原而矛盾突出。公元前645年,晉國和秦國在韓原(今陜西韓城)交戰,結果晉國戰敗,國君晉惠公也成了秦人的階下囚。事后,秦穆公主張兩國和解,晉國于是派陰飴甥去秦國講和。此文寫的正是陰飴甥出使秦國之事。
【原文】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1】。曰:‘必報仇,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源瞬缓??!鼻夭唬骸皣^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鼻夭唬骸笆俏嵝囊??!备酿^晉侯,饋七牢焉【2】。
【注釋】
【1】圉(yǔ):晉惠公太子姬圉。【2】七牢:古代招待諸侯的禮節,牛、羊、豬各一為一牢。
【譯文】
魯僖公十五年十月,晉國的陰飴甥拜見秦穆公,雙方在王城訂立盟約。秦穆公問:“晉國國內的意見一致嗎?”陰飴甥回答道:“不一致。普通百姓以失去國君為恥辱,并且為戰死的親人感到深深的悲傷。他們不怕多征賦稅,想要整軍備戰以擁立圉做國君,說:‘一定要報仇,寧可屈從于西北外族。’君子愛戴國君而且知道他的罪過,他們也不怕多征賦稅,想要整軍備戰來等待秦國的命令,說:‘一定要報答恩德,死無二心?!瘒鴥纫虼艘庖姴灰弧!鼻啬鹿珕枺骸皣鴥日J為國君的命運將會如何?”陰飴甥回答說:“普通百姓很是憂傷,說是國君不會被赦免了;君子就很看得開,他們認為國君一定會被放回來。普通百姓說:‘我們對待秦國太狠毒了,秦國豈能放國君回來?’君子說:‘我們已經知道罪過了,秦國必然放國君回來。背叛時就捉拿他,服罪了就釋放他,沒有比這再寬厚的仁德了,沒有比這再威嚴的懲罰了。服罪的人感懷仁德,有背叛之心的人畏懼懲罰,通過這一次的事件,秦國就可以稱霸于諸侯了。幫助惠公做了晉君而不使他安定,廢去惠公的王位而不再立他為晉君,這樣一來就會把讓晉人感懷的恩德變為他們胸中的怨恨,秦國大概不會這樣做吧?’”秦穆公說:“我正是這樣想的。”于是改用賓館來招待晉惠公,并饋送了牛、羊、豬各七頭,表示尊敬。
【寫作方法】
穆公的兩個問題看似漫不經心,實際是暗藏玄機,不過陰飴甥沒有誤中圈套,他說晉國有“小人”與“君子”兩類“不和”的觀點,但這不是說晉國發生了內亂,而是表達了晉人復仇的決心和對秦國送還晉惠公的期待。陰飴甥的這番話委婉曲折,看似無心,其實是針鋒相對。此文剛柔并濟,平和中見突兀,婉轉中見奇崛,是一篇妙絕的外交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