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老很老的小偏方.小孩小病一掃光
- 宋敬東
- 1212字
- 2019-09-16 11:28:19
肚臍疝氣,自制肚臍帶來幫忙
癥狀:肚臍里有氣體,向外凸起一個大包,用手按壓大包就消失了,但寶寶哭鬧大包又會出現。
偏方:松緊帶、紐扣、按扣、棉花、布料。
方法:
自制成一個環繞寶寶腹部的肚臍帶,固定在寶寶的患處,利用松緊帶的“松緊”作用協助突起的疝氣包復原。
“臍疝”有時候會發病于出生后不久的寶寶,發病率約2.6%,女孩多于男孩,1歲以下的嬰兒多見。具體可見到寶寶臍部有鼓起的圓形小腫塊,小的像櫻桃,大的像核桃,安靜或躺著時小腫塊可消失。但是寶寶坐起、站立、咳嗽、哭鬧時小腫塊又會鼓起來,有時可鼓得大而緊繃。若用手輕輕一壓就能壓回去,同時還可聽到“咕嘟”一聲響,感到有一股氣把小腫塊擠回肚子里去了,這就是臍疝。
“臍疝”的癥狀從寶寶的生理反應上不易猜測,有時寶寶哭鬧不安,解開衣服看到臍疝突出來了,家長就以為是臍疝引起的哭鬧。其實通常患臍疝的寶寶并無痛苦,個別會因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很少有寶寶因為腫塊過度膨脹而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
發生臍疝的主要原因是,寶寶在這個時期腹肌發育相對沒有腸道肌肉發育得好,所以寶寶的腹內有氣體時容易在腹部表面鼓起。同時,由于臍孔兩邊的腹直肌還沒有能相互合攏,臍疝只由一層薄弱的瘢痕性皮膚覆蓋,當腹部壓力增高時,腹腔內的腸子就從臍孔內頂出形成臍疝。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于1.5厘米,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逐漸發達,一般在l~2歲,遲者在3~5歲,疝孔可逐漸縮小到閉合。
對于寶寶臍疝一癥,本節推薦的偏方是自制肚臍帶。雖然現在市面上有賣小兒專用臍疝護理帶,但事實上家長朋友可以完全自己做一個用于護理臍疝的帶子,既干凈又實用。
具體方法:家長需要準備一條松緊帶,一個紐扣,一對暗扣,一些柔軟的布或棉花。用松緊帶在寶寶腰上量出合適的長度,能固定住又不會勒到寶寶的肚子為準,再留有縫暗扣的位置。剪好松緊帶后在兩頭分別縫上兩個暗扣,用布或棉花包住紐扣,以防摩擦寶寶皮膚;然后把紐扣縫到松緊帶上,位置要選在帶子纏上時暗扣在腰的側邊(小心暗扣卡到寶寶),這樣一來,紐扣壓住肚臍纏好,自制肚臍帶就基本成型了。

肚臍帶的原理是基于寶寶的腹肌發育特征,通過肚臍帶的固定方式,可以協助寶寶腹肌和腸道肌肉間達到一個受力平衡,防止臍疝的發生。
另外,雖然在所有類型的疝氣中,臍疝是比較輕的一種,但并不代表臍疝沒有危害,所以家長一旦發現了寶寶患有臍疝,還是要抓緊治療。鑒于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可先采取非手術治療,用膠布貼敷療法,即取寬條膠帶將腹壁兩側向腹中線拉攏貼敷,適當地固定以防疝塊突出,并使臍部處于無張力狀態,而臍孔得以逐漸愈合閉鎖,每周更換一次膠布,如有膠布皮炎,可改用腹帶適當加壓包扎。

這里我們再推薦一款中醫偏方,將艾葉烤干,磨成粉狀,糊在寶寶肚臍眼上,墊一層紗布,再用醫用膠布黏住,由于艾葉本身有祛風的效果,對小兒肚臍疝氣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寶寶已逾兩歲而臍疝仍未自愈,家長應考慮將寶寶送往正規醫院,予以手術治療。